要说清朝与洋人打交道最多的大臣,莫过于李鸿章李中堂,他代表清政府与外国列强共签署了14项条约,但是大部分都是不平等条约,李鸿章也因此背负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然而,当我们客观地回顾晚清的这段历史时,会发现清朝上下文武百官除了李鸿章之外,再无能对外独当一面的外交官员。在《马关条约》签订过程中,李鸿章在遭遇枪击后仍坚持为清朝“争回一分,即免一分之害。”
当时,人们只是把对于清朝的怨恨转移发泄到了李鸿章的身上,也难怪后来梁启超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最后,白齐文被李鸿章抓捕,这时他还叫嚣着没人敢动他。不料,李鸿章瞒天过海,令人将其淹死,嚣张的美国人也无可奈何。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嚣张轻狂,被李鸿章罢职
白齐文是法籍美国人,曾经跟随法军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热爱冒险的他在美国、澳洲、印度等游历,最后来到了上海。这时是19世纪中叶,上海是英法等列强在华的租界,因此有许多的外国人在此生活、经商。
他们还试图说服洪秀全与之合作,在推翻清朝后“平分中国”。洪秀全坚决不同意列强的这一提议,在之后的战争中也一度侵犯到了列强在清朝的利益。
1860年前后,太平军主力更是攻占了苏南地区,逼近外国人众多的上海。清朝的援军迟迟未到,列强在此派的兵力也很有限,因此不管是清朝官员还是列强的官员都十分惊恐。
于是,清朝官员就出资赞助美国人华尔,让他招募在上海的200多名西洋流民组成一支“洋枪队”,白齐文也在这之中。而且因为他曾经有过战争经历,被为副统领。
加上清朝官员的大力赞助,洋枪队人数很快就达到了5000人,并改名为“常胜军”。随后,常胜军和太平军在江苏一带交战,双方互有胜败。
1862年春,在英法军队的帮助下,白齐文、华尔带领的常胜军英攻下高桥镇、萧塘。白齐文也很拼命,在这场战争中负伤。但没过多久,华尔在与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交战时被击毙。
投奔太平天国,成为洋兄弟
被免职后,白齐文多次通过美国官员的关系想复职,但都被李鸿章拒绝。恼羞成怒的白齐文,在1863年夏天从上海来到苏州,投靠了太平天国,以此来报复清朝政府。
到苏州后,慕王谭绍光接见了他,表示接受其投诚,并将他的名字改为了“白聚文”,太平天国内部视他为“洋兄弟”。由于白齐文在“常胜军”有着不少死忠,他们鼓动士兵一起投奔白齐文,李鸿章大为紧张。
回到上海,美国驻沪领事怕他招惹是非,便把他送到日本,不许他再回到中国但白齐文放心不下太平天国的兄弟,这一次他改从宁波登陆,终于成功返回中国。
此时天京告急,白齐文在暗中招募队伍、租雇轮船,想去解天京之围,但最终还是失败了。1865年春,白齐打算投奔太平天国余部。但在厦门附近被俘获,押送到福州监狱。
抓到白齐文后,李鸿章十分高兴,但由于美国在清朝有独立的领事裁判权,无权审理,更不能处死白齐文。于是李鸿章上奏请示,表示应该由他白齐文就地正法,其余犯人再送到美国领事那里查办,这样做比较好。
但由于总理衙门与美国公使反复要求放人:“诘以如何严办或治以死罪,使其不能置辩之处,均候旨饬遵,臣未敢擅便......”白齐文得知后自己将被美国公使处置后,很是狂妄,声称清朝还没人敢动他。
对此,李鸿章大为恼火,但还是派官员押送他上船,交给美国人处置。1865年6月25日,李鸿章又在奏报中这些写道,船行至浙江一带时突遇大风,白齐文等人“舟覆溺毙”。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鸿章对于白齐文可谓是恨之入骨,而且在白齐文死后他十分高兴,因此极有可能是他下令将其溺死,然后伪装成意外,这样既可以解决这个狂妄的美国人,又可以不激怒美国公使。
陈锦松在《松沪从贼纪略》中谈到此事,也证明了白齐文是被李鸿章溺死,而非意外死亡。“闽关获之,送郭军门松林行营,郭不敢杀,械送过桐江,舟覆而死,或曰,亦委员以计杀也”。
李鸿章在代表清朝对外交往中,被迫签署了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但这不代表他是崇外的人。相反的是,李鸿章从骨子里就是厌恶、鄙视这些外国人的。
而狂妄的白齐文正好撞到了李鸿章的“枪口”上,他本以为自己又美国政府撑腰,但没想到李鸿章技高一筹,用一场“溺亡”意外,惩治了白齐文。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