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赫德掌舵大清海关45年,他到底是晚清第一客卿,还是英帝第一间谍

赫德掌舵大清海关45年,他到底是晚清第一客卿,还是英帝第一间谍

赫德,英国人,28岁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掌权长达45年,被清廷视为客卿,在衰朽的旧帝国制度中创造出唯一廉洁不贪腐的高效衙门,海关的税收一度占到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他所做的一切对大清王朝有续命之功,乃至死后被清庭追授他为太子太保。因此很多人认为他是为大清忠臣,是为清廷续命的晚清“第一客卿”。当然也有人认为他是他怀揣大英帝国的野心,以“中国政府外籍雇员”身份为掩护,表面维护大清利益,实则暗地里帮助大英帝国掠夺中国核心利益的英帝“第一间谍”。那么事实到底如何?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第一客卿

1835年2月20日,罗伯特·赫德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亚尔马郡之波塔当,1853年毕业于英国女王大学。1854年19岁时来华,先后在英国驻宁波和广州领事馆担任翻译和助理。后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1911年病逝。清朝追授他为太子太保,官衔正一品。被称作“晚清最有权势的洋人”,大清“第一客卿”。

在主持中国海关的近半个世纪中,赫德不仅在海关建立了总税务司的绝对统治,而且其活动涉及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以至文化、教育各个方面。他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深刻影响晚清政局,对中国近代史有着重要的影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说:“研究中国近代史,当读懂三个人,一个满人、一个汉人、一个洋人,即慈禧、李鸿章和赫德。”

粤海关大楼旧址

掌控海关

1859年担任粤海关副税务司。1863年9月20日,赫德在上海正式担任江海关税务司,兼管汉口、九江、镇江和宁波等海关。11月30日,他接替英国人李泰国,成为满清中国海关第二任总税务司。

他在上任后不久,就给中国海关制定了一套殖民地性质的管理制度。按照这套制度,总税务司掌握海关行政、用人和财务大权,各地税务司只向总税务司个人负责;各地税务司和高级职员都由外国人担任,中国人只能充当下级职员。通过这套制度,赫德便全部控制了中国海关的管理权。

当然客观上,赫德打造中国史上最清廉的“衙门”。在衰朽的旧帝国制度中,硬是清除了旧式衙门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创造出清朝唯一廉洁高效的衙门,被认为是“世界行政管理史上的奇迹之一”。

清朝在历史上虽然一直因“闭关锁国”而被后世诟病,但并不是完全封闭,不与外界往来。事实上,早在十七世纪末,平定四方的康熙皇帝就重新开启了海上贸易,不仅允许国人大规模下海贸易,还设立广东、福建、浙江还有江苏四省海关,用于管控海外贸易,并且征收相应的税银。

不过当时清朝海关的管理制度相对落后,规定繁琐、效率低下,尤其是在乾隆年间,闽、江、浙三省海关被关闭,只留下广州粤海关一处进行外商贸易,进而催生出了官民结合的“十三行”。由于对外商贸被粤海关和十三行垄断,加上清朝后期腐败的吏治。使得海关成为了清朝财政系统的一大蛀虫,其大部分的税银都流入了地方官员和内务府的荷包,真正上缴国库的税银不足两成。十三行作为清朝对外贸易的主要据点,每年上缴税收只有三四百万两,占比不到清朝税收的十分之一。

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后,他建立了一整套科学、严密、高效的管理制度,让海关成为贪腐盛行的清政府中一抹亮色。首先,赫德把原来条块分割变成了垂直领导,原来各自为政、隶属关系混乱的海关全部由总税务司领导,各级地方政府不再插手海关事务。其次,他实现了按章征税、按律执法,改变了以往的随意性。再次,他还引进了“服务”和“公仆”的理念,要求各口税务司简化海关办事程序,顺畅海关和商人的交流,这种为管理对象服务的理念在当时非常超前。

实行高薪养廉政策,赫德给海关高级职员开出的薪酬非常高,最多的能拿到9000两的年薪,是其他国家同等职位的两倍,使得海关职员无人愿贪。赫德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达半个世纪之久,他在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赫德自己以身作则,带头遵守规章制度。赫德掌权之后,海关的税收从1865年的830万两增加到1875年的1200万两。至19世纪70年代末,税收更是达到3000万两,一度占到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赫德与海关职员

长袖善舞

在主持中国海关的近半个世纪中,赫德不仅在海关建立了总税务司的绝对统治,可以说控制了清朝的经济命脉,赫德借此对清廷内政外交的干预一直就没停过。他侵夺中国港口的引水权,扩大海关税务司对海关案件的审判权,把中国的邮政权控制在海关税务司手中,直接参与中国举借外债的活动,曾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顾问的身份参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各种交涉,甚至被清政府派驻伦敦直接代表中国政府同外国商议条约草案。他还插手中国的文教事业。他深受清政府信任,以至封疆大吏如总督的任命,有时也要咨询和采纳他的意见。

客观上他建设航运设施、统一全国邮政、支持幼童出国留学、倡导中国派遣驻外使节、组织参加万国博览会等,对中国的近代化确实做了不少贡献。

左右逢源的他深深地取得了帝国主义和清朝封建政权的信任,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政府给赫德的勋章、爵位共有二十四次之多,清政府给赫德的奖励也有八次。在中国官场游刃有余,成为举足轻重的“中国第一客卿”。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邮票本由邮政部门发行,而这套邮票却由海关发行,可见当时海关对中国的影响力

第一间谍

赫德表面上对中国政府很忠诚,心里却怀着替大英帝国利益服务的鬼主意,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两方面的信任。在与中国官员打交道时,懂得按照中国官场的礼仪办事,对中国官员礼遇有加,文质彬彬,这让他赢得了中国官员的好感。恭亲王奕评价赫德:“赫德虽系外国人,察其性情,尚属驯顺,语言亦多近礼……”

他长期在中国工作,逐渐熟悉了清朝官场礼节和惯例,能说流利的中国话,并和不少清朝官员关系良好。在赢得一些官员信任后,他为英国收集了不少有用而准确的情报。

染指海军

1873年,日本侵扰台湾,清廷重提对外购置战舰事宜。很自然的,赫德又成为这件事情的经手人,到1879年,他为清廷购置舰艇12艘。这引起了一些英国人的疑虑,担心这些炮舰成为对付英国人的武器。赫德对此早已成竹在胸,他推荐购买的都是那些吨位与作战能力无法对英国远东舰队构成威胁的舰只。他推荐购买的那些炮艇,吨位小,炮身重,航速迟缓,缺乏机动性。这直接导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中,由于中国水师以蚊子舰、碰快船为主,难以匹敌装备铁甲舰的法国海军。

1879年,他向总理衙门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海防章程,建议增设总海防司署,由他担任总海防司,其弟赫政接任总税务司。同时,他指示在伦敦的亲信金登干物色各类海军人才。韬光养晦十几年的赫德终于露出了他控制海军的野心。他的图谋被薛福成、沈葆桢等人识破。薛福成上书北洋大臣李鸿章,说赫德控制海关已经尾大不掉,如果再当上总海防司,“则中国兵权饷权皆入赫德一人之手”。在李鸿章的反对之下,赫德的海军梦就此破灭。1885年,清廷成立海军衙门,由亲王挂帅。

“超勇”号撞击巡洋舰,1879年底,李鸿章委托赫德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定购

烟台条约

英、法等国在打开中国沿海及长江门户后,又想打开内陆的“后门”,从19世纪60年代起,便不断寻找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1875年1月,马嘉理到缅甸八莫与柏郎会合后,向云南边境进发。2月21日,在云南腾越地区的蛮允(今云南德宏州盈江县芒允)附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这就是“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英国立即抓住这一事件来扩大它对中国的侵略。

1876年,赫德作为清政府的外交顾问,参与了清政府和英国的谈判,他为了英国的利益,促使清政府和英国订立了烟台条约。《中英烟台条约》不仅按英国政府的意图结束了滇案,而且英国由此实现了它十余年来企图在华扩大通商特权的愿望,得到了入侵中国西南边境(西藏和云南)的所谓“条约权利”。英国从《中英烟台条约》中夺得的各项在华权益,很快就被其他列强“一体均沾”。

中法新约

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战事分两个阶段,持续了15个月左右,最后的结果是清军在取得镇南关到谅山战役胜利后却停止了攻势,两国最后达成《中法新约》,清政府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越南这个藩属国。

英国在这场战争立场是:一是尽量避免战争扩大而影响到英国的利益;二是尽量让战争时间延长以消耗中法的实力;三是要保证战争结果无论是哪一方获胜,都不能出现大胜和大败的局面,以防止另一方坐大。因此,中法战争期间,赫德是一个主战派,他曾对总理衙门的大臣们说:“如果你们有把握能一致决心战斗到底,我劝你们打,因为正义是在你们这边,而法国劳师远征是必会疲惫的。”

1884 年 4 月 27 日, 赫德想尽办法插手中法谈判,并且要排斥中国外交官员曾纪泽, 进行秘密谈判。赫德都地把谈判的具体事务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甚至中法最后签订的《中法新约》的具体条款也都由赫德等人起草,当时权倾一时的李鸿章也只是负责签字画押而已。中国在赫德的主持下签订了《中法和约》,在战场上尚未最终决出胜败的情况下,法国在谈判桌上不仅独占了越南,而且打开了中国的西南大门,从中国夺得商业特权和利益,首次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

《中法新约》签订

中英缅藏条款

1885年11月,英国发动第三次侵缅战争,占领缅甸首都阿瓦(今曼德勒),俘虏缅王锡袍。因为缅甸和中国有宗藩关系,清朝派曾纪泽去和英国交涉。一开始,双方交涉比较顺利。英国外交部提出了划界方案,即英中分治缅甸,以萨尔温江为界,萨尔温江以东的南掌(今老挝)与掸人土司(今属于缅甸掸邦)属中国,中国边境扩至八莫,中国船舶在伊洛瓦底江有航行权。以西属于英国。曾纪泽认为这个建议有利于中国,立即建议清政府借此机会,宣布对南掌和掸人土司的主权。并声明以萨尔温江为界,保持八莫地区的主权。同时要求缅甸保留十年一朝贡制度。

当时赫德虽身为清朝政府代表,但是完全站在英国侵略者立场上,他知道曾纪泽的建议之后,立即致电英国外交部,极力反对英国外交部提出方案,要求英国弃虚名取实利,直接征服全部缅甸,但让缅甸保持向清朝十年一贡的虚名,给清朝“面子”,但获得领土的“里子”。

赫德提出两个方案:1、继续向北推进,强立英缅条约,要求缅甸没有英国同意,不得对外交涉;2、签订中英条约,缅甸保持十年一次向清朝进贡,中国不干涉英国在缅甸的行为,同时择云南边境一处开放通商。

他反对把萨尔温江以东交给中国,认为这样的一个“中间地带”会和“真正”的中国隔离。英国最终接受了这个建议,武力控制了全缅甸。接着,派驻华公使欧格讷与赫德谈判,撇开了曾纪泽。

1886 年7月24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缅藏条款》:英国允许由缅甸循例向中国十年一贡;中英两国派员会同勘定中缅边界,边界通商另立专章。事实上承认了英国对缅甸的控制,而英国人又留了一手,勘定边界是假,蚕食中国领土是真。条约签订之后,英国没有勘界的愿望,也未派人会勘边界,以便单方面占领更多的土地。

曾纪泽,乃曾国藩次子,晚清著名外交家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19世纪60年代,英国势力深入或控制了毗邻西藏的布鲁克巴(今不丹)、廓尔喀(今尼泊尔)、哲孟雄(今印度锡金邦)等国以后,向西藏扩张的愿望更为强烈。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规定英人可自甘肃、青海、四川或英属印度入藏,英印当局准备伺机实行。

英国以藏兵“出境”驻哲孟雄的隆吐山“阻塞商路”为由,决定动武,发动侵藏战争。1888年3月,英军进攻并占领了隆吐山,进而侵占纳荡、对邦。9月,清政府派驻藏帮办大臣升泰与英国议和,谈判停战划界。在第一次谈判中,双方就哲孟雄、藏哲边界和通商三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谈判中断。1889年,赫政经赫德推荐,协助升泰谈判,与英印政府继续谈判。

从第二阶段谈判实际情形来看,赫政名为升泰的代表,实为赫德的耳目和口舌,唯赫德之马首是瞻,凡升泰对他的指示均电告赫德,是否执行?怎样执行?何时执行?均以赫德的回电为准;而赫德对赫政的电报指示,无论是赫德的私意,还是转达总理衙门的训令,是否向升泰转达?转达多少?何时转达?也都以赫德的电报为准。第二阶段谈判升泰被撇在一边,实际上成为赫德牵线之下的赫政与英国和英属印度的交涉。

在英人的威逼和赫德、赫政的操弄下,升泰步步退让,最终达成《中英会议印藏条约》,在锡金地位、中锡关系、中锡边界等问题上英属印度如愿以偿。《中英会议藏印条约》的签订,使锡金完全脱离中国,而关于边界及缓议诸项为英印进一步侵略西藏铺设了道路。

1894年,长袍之下身着西装,赫德登上了英国杂志《名利场》,这也是对赫德内心的真实写照。

结语:

围绕赫德的评价呈针锋相对的两极——大部分中国人认为他是“最险恶最阴险的敌人”,教科书上给他下了“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之一”的定义;西方的汉学家们和部分国人则不乏溢美之词,说他是“中国坚定不渝的朋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倡导者”,“沟通中国和西方观点的桥梁”。

赫德却以客卿的身份,尽量在其可能的范围内对内主张改革,中国需要改革, 赫德先后向清政府提出10个改革方案,并在自己的衙门权限内进行了近代化的改革。客观上为晚清续命有功,最多只能算是清廷的“第一客卿”,而绝非有益中国之客卿。

赫德控制中国海关,有损中国主权,他本人还是不平等条约关系的实践者,通过众多不平等条约维护英帝在华实际利益,而不顾损害中国之核心利益,实属大英帝国在中国晚清的“第一间谍”,用赫德自己的话说“我固是英国人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政府,海关,税务司,清朝,税收,制度,贸易,清政府,英帝,赫德,消息资讯,海关,中国,缅甸,英国,赫德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中国政府,海关,税务司,清朝,税收,制度,贸易,清政府,英帝,赫德,消息资讯,海关,中国,缅甸,英国,赫德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中国政府,海关,税务司,清朝,税收,制度,贸易,清政府,英帝,赫德,消息资讯,海关,中国,缅甸,英国,赫德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