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杜月笙传》:“钱财用得光,交情用不光”。这是上世纪民国时期著名的青帮人物杜月笙的一句名言,从这句话也能看出他的为人处世的标准。他在民国的上海可谓是一位大人物,黑白通吃不管谁都会给他几分面子。他的一生中出现过无数的女人,但在晚年的时候却娶了颇有名望只有42岁的孟小冬,不久杜月笙去世,作为遗孀孟小冬并没有分得多少财产。那么杜月笙去世后,独自一人的孟小冬,在香港是靠什么来谋生的?
01
孟小冬出生于梨园世家,从小在环境的影响下就热爱上了戏曲。她12岁就开始登台演出,并且不断跟随各派大师学习,功力见长。14岁正值青春萌动的年龄结识了杜月笙。此时的杜月笙正值人生巅峰,他鼓励孟小冬为了理想不断追求更高的层次,还多次介绍她到北京学艺。
▲孟小冬
孟小冬能够成为大师余叔岩的关门弟子就是杜月笙在其中牵线。孟小冬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久就在戏曲界崭露头角。年轻的孟小冬仍旧没有满足,不断学习拼搏,她的事业也迎来巅峰,不管走到哪里演出,几乎都是一票难求人山人海,戏曲爱好者还称她为“冬皇”。
▲梅兰芳
由于工作的原因孟小冬遇到了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梅兰芳器宇不凡才华出众,孟小冬十分心仪。而孟小冬青春靓丽、活泼有爱也让梅兰芳一见倾心,就这样两个人走到了一起。本以为能长相厮守可孟小冬被梅兰芳的原配夫人拒之门外。
02
被情所伤的孟小冬从此决定不再登台唱戏,一时间令社会为之唏嘘,正如《中国戏曲史》所说:“名贵则名贵极矣,然大好艺术不能广传,总是一件令人扼腕的事”。这个消息自然也被杜月笙知晓,早已对孟小冬倾心的杜月笙开始利用各种机会接近她。
▲孟小冬照片
杜月笙本想用丰厚的薪水留孟小冬在上海,但是遭到了拒绝,于是杜月笙花费巨资在北京购买了一套房产,用来取悦孟小冬。此时抗战全面爆发,中华大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杜月笙因为身份特殊影响力较大,在民国政府的安排下逃到了香港,不过杜月笙心中始终牵挂孟小冬。
▲杜月笙
后来杜月笙利用返回上海的机会给孟小冬打去了电报,并让四姨太姚玉兰进行劝说,最终孟小冬来到了杜月笙身边。1949年杜月笙的健康状况已经日趋急下,甚至不能下床走动。为了给孟小冬一个名分,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还是选择了迎娶孟小冬。
03
刚刚进入上世纪50年代杜月笙就在香港去世,由于孟小冬年轻且进门时间短,最终只获得了杜月笙2万美元的遗产,可这远不够孟小冬后半生生活的。在杜月笙遗体迁往台湾的时候孟小冬选择留在香港,以教书授课为业,也帮助了很多孩子学习京剧。
▲民国时期京剧
孟小冬在香港教学期间,专门收那些能够吃得了苦还有着远大志向的孩子为徒,一旦进入师门就有严格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被孟小冬逐出师门。在严厉的教育下,不久孟小冬门下就诞生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香港艺人,他们成名之后也都会在生活上帮助师傅。
▲民国时期的香港
孟小冬性格孤傲且淡泊名利,这让她错过了不少赚钱的好机会,因此在客居香港期间生活比较拮据。但是孟小冬丝毫没有感觉后悔。在香港生活十几年后由于年事已高且朋友大都在台湾,于是孟小冬启程前往台湾,在那里清闲自在的度过了余生。1977年在一次哮喘之后孟小冬一病不起,几日后病逝于台湾,享年71岁,一代佳人、梨园冬皇也成为了传奇。
结语
当我们在说杜月笙的时候,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无恶不作的青帮头子,孟小冬也是薄情寡义的妇女。但是仔细研究一下他们的一生就会发现,杜月笙在抗战时还是心怀民族大义,也从各方面为抗战做出过贡献的人,而且从对待孟小冬这件事也能看出杜月笙有情有义。再看孟小冬,虽然她的婚姻生活备受争议,一生也没有一段有始有终的幸福婚姻,但她绝对是追求爱情的新时代女性,她不仅才华横溢,还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毕竟人无完人,是非功过也不是那么好判定的。
参考资料:
《杜月笙传》
《中国戏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