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看官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总不免看到过斩首的戏码。行刑的那一天,死刑罪犯通常会被塞进囚车里把大街小巷全游一遍,以达到警示的效果。午时三刻菜市场斩首,直到最后一刻往往会有人快马飞奔大喊刀下留人,这也几乎成了电视剧里常用的套路。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真实的清朝历史里,刽子手的砍头刀一般都是钝刀,而不是锋利的快刀,这是为什么呢?快刀难道不是更加干净利落,更加省事吗?
说起来,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他人对刽子手的偏见,第二个原因是统治者的默许。至于他人对刽子手的偏见,这还得从刽子手手里那柄鬼门关凶器说起。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当刽子手,但为了生计,他们没有旁的选择。刽子手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有伤阴德的职位,虽说是为朝廷办事,但手上的人命却不计其数,也一向被百姓们看作是不详的晦气象征,就连刽子手本人,实际上也十分嫌弃那砍头的利器,总觉得那沾满鲜血的大刀实在自己的阴德,自打买到手里以来,刀从未磨过,所以就出现了大刀普遍钝化而不锋利的状况。
至于统治者的默许,这就更耐人寻味了,毕竟快刀和钝刀之间有什么差别,明眼人一看便知。快刀锋利,一刀下去立马断气,可钝刀不一样,一刀下去不一定断气,也许几十刀以后才会断气,像谭嗣同,就是被斩首持续三十多刀之后才砍断头颅,在这期间,鲜血直涌,可整个人却始终处于清醒状态,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大概说的就是被钝刀斩首的感知。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好奇为什么说钝刀是统治者的默许,而原因其实很简单,统治者无非只是想让死刑罪犯吃点苦头,并不想让对方一刀利落,死个痛快,同时还能让围观的百姓心生惧怕,从而起到震慑作用,一心顺服清朝廷。因此这才出现了钝刀一说。
可具体以哪个原因为准,没谁能说得明白,也可能是两者兼有,毕竟清朝时代形势复杂,清初起义军频发,清中期时局渐稳,却也开始滑向清末的学者变法不断,这严重威胁到帝王的君主专制,所以清朝刽子手的快刀和钝刀之分就显得尤其分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