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笔笔
在清朝时期,存在着这样一个人:他出生名门,成长于官宦世家,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他年少得志,在考取功名之路上顺风顺水,一举进取进士;他官场得意,事业平步青云,是康熙帝治国的臂膀,是雍正帝登基的恩主。
这个人,正是清朝著名的大将军——年羹尧。
但这样一位“人生赢家”,为何在仕途末年背负了一身罪名,最后被曾十分敬重自己的雍正帝残忍赐死?雍正最后又是如何处置他的妻女的?
年少得志
年羹尧,汉军镶白旗人。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考中进士,于知州任官;其父年遐龄则为湖广总督。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年羹尧,也依附着家族走上了权贵之路。
身为家中次子的年羹尧,没辜负家族的期望和培养,十分争气。
他对科举与仕途表现了非常积极的一面,在康熙三十八年顺天乡试中稳定发挥,考中举人。
之后更是在殿试中夺得探花之衔,与二百多余的才子共同被康熙帝钦定为进士,进入有着“天下第一府”之称的翰林院中学习。
据记载某天晌午,康熙帝心血来潮,亲自前往翰林院考察新员,出了一道题为“西南垦荒防边事”的试题。
年羹尧将西南地区的地理险要一一列出,并面面俱到的给出治理建议,卷面回答得井井有条。康熙帝阅卷后龙颜大开,不久年羹尧便从内阁学士擢升为四川巡抚。
此时的他才年仅二十二岁,可谓前途无量,颇有一番超越长辈成为家族中最有成就的一员之势。
平步青云
年羹尧在大清上的仕途之路平步青云,锐不可当。康熙帝对自己的格外赏识和提拔,年羹尧是看重于心的,他心里明白,一定不能辜负康熙帝的信赖。
在得知康熙帝将自己提拔为四川巡抚时,他抱着诏谕涕泗横流,他在奏折中回表到“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表明了自己将竭力担当康熙帝授予的重任,以此为报。
四川所处中原交汇之地,少数民族众多,在治理上相比其他地区难了许多,所以康熙帝希望他能“以安静为要”,将平复民心,促进民族团结放在第一位,不要滋生事端。
年羹尧到任之后,很快就熟悉了四川全省情况,提出了很多兴利除弊的措施。在职四川的短短几年,他便做出很多功绩。
彝族地区经常会发生抢劫商旅以及杀害官兵的动乱,年羹尧知悉后曾多次带兵前往处置。
他还笼络土司,提出“准其纳粮,渐以礼义化导,与内地百姓同为朝廷赤子,又何汉蛮之分”的主张。后来又因为在驱准保藏战争中获得赫赫战功,被康熙提拔为川陕总督。
此役之后,康熙帝将年羹尧视为“推心置腹,无可比伦”的大臣,并说:“朕再无疑尔之处,尔亦不必怀疑”。
年羹尧凭借自己过人的才识与魄力以及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取得康熙帝的信赖与赏识,在朝廷中的权力愈来愈大,甚至影响了下代皇位的选举。
得宠雍正
康熙帝第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清朝传奇皇帝:雍正。
胤禛受封和硕雍亲王,依例获得镶白旗的部分佐领,年羹尧所在的旗分佐领也包括在内,就这样从延寿转移至胤禛属下。
因为年羹尧与康熙关系亲密,所以康熙把年羹尧的妹妹纳为胤禛的侧妃,年羹尧由此顺理成章的成为胤禛的大舅子。
起初,胤禛与这个大舅子并没有多少亲密的来往,因为年羹尧当时在四川任职,与胤禛没有多少联系的机会。
年羹尧在给胤禛写信时署名落款时从来都是只称职衔,不称奴才,因此胤镇还写过信责怪过他。
在胤禛母亲六十大寿时,年羹尧也是连个道信贺礼都没有,胤禛感觉他居功自傲,对人缺少敬重之意。
年羹尧是个聪明人,关键时刻还是站在自己的妹夫这边。胤禛在康熙帝去世后应遗诏继承皇位,改元雍正。雍正的顺利登基,离不开年羹尧的暗地保护。
年羹尧虽远在四川任官,但他的势力遍布全国,朝廷的事他也都时刻关注,一清二楚。
他知道胤禛与皇十四子胤禵是康熙最看重的两位皇子,同时这两位也是皇位继承的竞争对手。
为了帮助雍正竞争皇位,他先后多次在康熙帝面前对胤禵的做事风格表达不满,并找人收集他的丑闻,掌握了他的许多把柄。
不仅如此,年羹尧在外还不忘牵制胤禵在政绩上的发挥,使其不能有大作为,之后又与北京的隆科多里应外合,顺利确保雍正帝登基。
自雍正登基后,年羹尧的权位达到顶峰。他被雍正连追三爵,晋封三等公,他的妹妹被册为贵妃,长兄年希尧被封为巡抚,父亲年遐龄也获一尚书虚衔。
本就心高气傲的年羹尧,现在更是盛气凛凛,除了雍正帝,谁都不放在眼里。
不过,年羹尧还是兢兢业业的为雍正办事的。
在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他便十分依赖年羹尧的帮助,在雍正登基后不久,便把朝中许多大事全权交给了年羹尧处理。
年羹尧平定了西北以及南蛮的叛乱,让满清王朝的国力更加强盛,维护了国土的统一。
年羹尧的骁勇善战,让雍正皇帝给予了充分的信任,许多宫中大事都交由给年羹尧处理。这份信任,让年羹尧飘飘然,彷佛大清的江山就掌握在自己手中,甚至时常以君王自诩。
渐失信任
年羹尧在一路平步青云、战功显赫的同时,也因为自己野心膨胀、行为不检点,埋下了“功高震主”的隐患。
伴君如伴虎。雍正从小心思缜密,又经历手足相残的惨烈宫斗,本就生性多疑。
身为臣下的年羹尧在与雍正相处时并没有完全做到对雍正敬重,时常在大臣们面前反驳雍正的决策,让雍正感到羞愤,感觉自己的皇权受到了挑战。
碍于对年羹尧的依赖与敬重,他并没有直接向年羹尧表达不满,而是委婉地提醒他:
“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倘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
此话很明显就是希望年羹尧可以分清君臣的关系,谨言慎行,不要过于自满而忘乎所以,同时宣誓自己的皇权。
但居功自傲、目无君主的年羹尧并没有将此话放在心上。慢慢的雍正与年羹尧之间产生了隔阂,雍正对年羹尧的看法也发生了转变。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目中无人的年羹尧,在朝廷中得罪了不少官员。
《清史稿· 列传八十二》有载:“入京日,公卿跪接于广宁门外,年策马过,毫不动容。”
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尧受命进京,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竟让朝廷中的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人在路边跪道迎送。
然而,更让人气恼的是,年羹尧在经过这些大臣时,正眼都没瞧一下,自顾自的往前走。迎送过后,在场的官员都对年羹尧傲慢的表现嗤之以鼻,恨得直咬牙,但却也不敢多说。
年羹尧虽用兵如神,擅于平复战乱,是给百姓带来生活安定的大将军,但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贪官。
他加征赋税,收受贿赂,掠夺民财,买卖官职。家中藏有无数珍宝,据传家库“富可敌国”。之后更是在朝中结党营私,拉拢官员,干预政务。
除了贪污受贿之外,年羹尧还经常插手皇帝的事务,挑战皇权。
雍正上位初期经常会在选官上采纳年羹尧的意见,但雍正渐渐发现,年羹尧选进庭中的官员,或多或少都和他有亲密关系。
后来,以年羹尧个人关系保举进宫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很大部分都进入了兵、吏二部,他甚至给这些人封官加爵的过程号为“年选”。
年羹尧不加收敛,雍正忍无可忍,心生除意。雍正继位期间,年羹尧在京中不断谋权作势,其所控势力遍及朝廷上上下下各个角落。
不仅如此,年羹尧喜欢向外界宣传自己的丰功伟绩,凸显自己的权威,颇有功高震主之势。
所到之处排场极大,高官显贵在他面前无一不行大礼。以致宫内宫外都在暗暗流传年羹尧才是大清真正能够左右朝政的人。
雍正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经历过与手足残酷的宫斗上位后,他常常对皇位抱有危机感,他很难完全信任他人。
雍正即位后,马上对官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削弱了大臣的权力,加强了自己手中的集权。年羹尧此举,无疑是在挑战雍正的皇权。
但年羹尧确实立下过许多赫赫战功,而且权势重大,雍正并不想与其撕破脸皮。因此雍正一直在暗地收集年羹尧的罪名,计划一步一步地除去他在宫中的势力与地位。
雍正帝一面将年羹尧调离京城,褒奖他平定青海的功劳,一面在给重臣的密折批示上表达对年羹尧的不满,并希望他们可以在书面上揭露年羹尧的罪迹。
时机成熟,雍正开始在朝中公开批评年羹尧。具有代表性的两件事便是金南瑛事件和朝乾夕惕事件。
陕西巡抚胡期恒参劾了一位下属官员——陕西驿道金南瑛,雍正帝却说这是“妄参”,因为金南瑛曾经是怡亲王保举过的会考府官员,而年羹尧被指为幕后主使,被点名批评,并交吏部议处。
三月,北京城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天象,朝中大臣纷纷上表祝贺,雍正帝特意看了年羹尧的贺表,发现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
雍正看到后,心里不禁暗暗窃喜,但是他很快就拉下了脸,怒道:“年将军不是一个粗心的人,他的贺表写成这样,肯定是故意的。他这是“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
雍正借此大发雷霆,免了年羹尧川陕总督兼抚远大将军之职,调任杭州将军。
年羹尧自然是不愿意去,但雍正借用一句谶语让年羹尧无法借口违抗:“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雍正派年羹尧前往杭州验证此流言是否属实。
此话虽是民间的一句流言,但也道出了年羹尧的野心,又影射了他这些年在朝廷中的嚣张跋扈,目中无人。
“年羹尧若你想称帝,上天自有定意;若没有这番心思,那你替朕带兵驻守,就绝无谋反之人了”。
与此同时,雍正帝还不断挖年羹尧的墙角,拉拢了曾与年羹尧过从甚密的史贻直、伊都立以及年羹尧的政敌四川巡抚蔡珽等人,他重点拉拢的是年羹尧的部将岳钟琪,甚至谎称岳钟琪之父岳升龙是被年羹尧陷害。
雍正三年四月,雍正帝免去年羹尧川陕总督兼抚远大将军之职,调任杭州将军,而岳钟琪则接任川陕总督。
自知大势已去的年羹尧,曾有人劝他起兵谋反,年羹尧并没有作出回应。
一晚他独自来到一处长亭夜观天象,之后他仰天长叹到:天命难违,此番劫难难以躲避。便打消了谋反的念头,交出了川陕军权,接受了雍正帝对他的处分。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年羹尧身处杭州期间,朝廷多官进宫上谏,请求严惩年羹尧。
时机成熟,雍正帝一声令下,将年羹尧锁至京城,此时的他背负的罪名竟高达九十二条。谁能想到,曾经指挥千军万马,在战场和官场上呼风唤雨的大将军,竟落得如此地步。
最后进入牢狱中的年羹尧收到最后一条雍正昭谕:“念青海之功,不忍加极刑”,“诏谕羹尧狱中命自裁。”年羹尧就像自己断送仕途之路一样,在狱中自己了结了生命。
祸及家人
在年羹尧被处死之后,雍正连夜抄没了年羹尧的家产,逮捕了其妻妾子女等人。年羹尧妻儿的处置,虽说没有央及灭门,但也是十分残酷。
他的两位妻子,一位因有皇族血统,获得免死的机会,被遣返回娘家;但是其余的妻妾都躲不过被杀或者奴役的结果。
年羹尧的儿子众多,大都因为年羹尧的庇护有了官职,现在都被雍正革职,贬配边疆。其中年尧最看重的儿子年富,难以逃过一死,最后被斩于刑场。
据传年羹尧育有一女,曾与孔子的后人孔传镛订婚,但因年羹尧获罪不得已取消了婚约,在当时男丁为重,弱化女子的年代,被退婚的女性一般难有一个好的下场。
此外,凡是和年羹尧有关联的人,不是被革职免官,就是被先后问斩,或者发配边疆,下贬为奴,可以说之前因年羹尧风光过的人,在年羹尧被捕后都难逃雍正的处置。
总结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在封建的君主专制时代,如果你没有绝对的权力,无论你有多大的丰功伟绩,多强大的本领,不能做到谨言慎行,屡次冲撞皇权,强如大英雄项羽,都将饮恨自刎江边,威风如年羹尧大将军,也落得个家破人亡,留下败名的悲惨下场。
无论身处何代,身兼何也的我们,都当以史为鉴,慎重自持,不可轻浮狂妄,错判自己的身份,做出出格的事情,最后引发自噬,后悔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