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除了统一的官方普通话之外,很多民族也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这些语言有的发展很好,至今还有很多人在使用,但也有一些已经逐渐衰亡,其中就包括盛行一时的满语。
从清兵入关算起,清朝的统治时间长达260多年,随后满族发展壮大,人口数量增长迅速。根据我国2021年人口年鉴统计,我国满族人口数量约为1043万人,除汉族外,在我国各民族中位列前三。满族的人口数量不少,满语曾经还是清朝的官方语言,各种诏诰公文都会使用满文,但清朝覆灭不过100多年,如今已经很难找到会说满语的人了,除了极少数研究人员外,学习满语的人也几乎找不到了,为何满语消亡的如此迅速?
满语的产生和推广
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有其规律,满语并不是突然之间走向消亡,而是由内部和外部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
满语产生于东北亚地区,主要由满族人使用。现代语言学认为满语是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中的一个分支,它是一种拼音文字,主要特点是从左往右竖排书写,在如今一些古代建筑上就有很多满语。
一般认为满语在创造之初主要受到了蒙古文字的影响,成吉思汗建立王朝之后曾命令回鹘人塔塔统阿根据回鹘文字创造出了回鹘式蒙古文,如今我国内蒙古组织区的官方文字之一就是这种老蒙文。曾经蒙古国也使用的也是老蒙文,但后来蒙古国弃用了这种传统文字,改用成根据西里尔字母创造出的西里尔蒙文。
文字改革让蒙古国的年轻人们很难再看懂古代文献,如今蒙古国开始提倡国民使用回鹘式老蒙文。文字改革是一种非常严肃的事情,韩国在大刀阔斧的进行去汉字化之后就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努尔哈赤在发展壮大之后也有了发明本民族文字的想法,于是在1599年他命令手下以蒙古字母为基础,发明一种适合满语的满文。后来满文被创造出来,皇太极又对满文进行了优化补充,逐渐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满文。
对于满语清皇室是非常重视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满语作为立国的根基,满语出现之后也成为了清朝的官方国语,尤其是王公贵族八旗子弟,满语甚至作为升迁的标准之一。当时的“国语骑射”被认为是“旗人之要务”,八旗子弟必须熟练掌握的根本技能。
国语就是满语,不能熟练用满文写折子的人升迁都没他的份儿,算是一种半强制性的学习。皇宫里还有专门汉译满的机构,将一些重要的书籍翻译成满文供人们学习,为的就是避免有满文但没有满书的情况,满贵族知道满语如果不能传承文化,早晚会被遗忘到角落里。
满文为何迅速消亡
除了满贵族,汉臣和士兵也必须会用满语交流,但当时有能力上学的人少之又少,普通人学习语言都起源于生活,绝大部分人都生活在汉语圈子里,想要专门学习满语难上加难,所以满语根本无法推广。
除了使用的范围小,满语还有另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是一种比较年轻的语言。满语不像汉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所以本身就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汉语从甲骨文发展至今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单是如今已经出土的甲骨就多达15万片,在上面整理出了4500多个不同的文字。
自甲骨文之后有经历了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发展阶段,汉语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语言了。反观满文,从被创造到逐渐消亡,经历的时间非常短,满语大量借用了其它文字的词语,存在着很多表述不清的地方,用起来比较麻烦,自然比不过汉语。
虽然从满语出现开始历代清朝皇帝都在尽力推广满语,但这并不能阻止人们“喜汉文,轻满文”,甚至年轻的满贵族子弟也有这种倾向。另一方面,很多汉族官员很难看懂满文,导致朝廷的办事效率低下,因此汉文的使用也是不可避免的。
到了清朝中后期,满语使用的圈子已经越来越小,而汉语却发展的越来越丰富,各种新鲜的小说、戏剧都是用汉语创造的,汉文化繁盛一时。人们都想要接触到社会上最新鲜的东西,没人愿意慢慢等满文翻译。就算是满贵族也是汉语说得比满语顺溜,毕竟汉语是生活,满语只是应付检查的工具。乾隆时期还在大力要求使用满语,并且经常在公开场合以身作则,但后来便推广不利。
到了清朝末期,满语几乎已经成了王公贵族们“自嗨”的圈子,满语的消亡已经不可避免,加上满汉同化的越来越深,不认识满语的旗人随处可见,没有人说的语言自然会很快消亡。
近代满清王朝覆灭,满文的处境更是一落千丈,除了一些满族人定居地,已经很难找到说满语的地方了。后来还出现过取消满蒙学堂的运动,学习满文的人自然就更少了。在上世纪中叶,我国北方地区还有一些说满语的村落,但随着最后最后一批会满语的老人离世,年轻人已经不会说满语,也看不懂满文了。至此满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断代,走向衰微已经不可避免。
2010年有统计数据,在北京已经找不到教满文的机构了,除了一些专门研究满文和满清历史的人,也没有人会专门学习满文了。根据统计我国主要语言有上百种,朝鲜语、蒙古语、藏语等都是比较繁荣的语言,使用人数很多,但也有满语这种几乎很少有人使用的语言,以后可能只能在文献中看到它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