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转型的工商业
早期马穆鲁克王朝依靠征收土地税为主来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在商业领域则是生产并向欧洲地区出售原材料(例如棉花一类的经济作物)。
但在经历了瘟疫之后,马穆鲁克王朝的财政状态是灾难性的,权力斗争与动荡以及持续不断的流行病与饥荒对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王朝统治者们必须另找出路,除了在农业上征收土地税以外,在工商业也必须保证繁荣发展。
鉴于埃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苏丹们选择向远东地区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大幅征税。在马穆鲁克王朝的埃及上层,富裕的商人主导着国际贸易。其中最著名的是神秘的香料贸易商人,他们把印度的胡椒和其他香料运到红海的港口,然后从那里经过陆路到达库斯,最后到达开罗。15世纪早期,帖木儿与土库曼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拉克的战争绵延不断,导致曾经途经伊拉克的贸易路线频繁受阻,不再安全,因此红海就成为了从印度到欧洲和地中海世界的最安全的贸易运输路线。
苏丹巴尔拜斯先是提高了从红海进口辣椒的商品税,并在亚历山大港以更高的价格出售。1429年则是对香料贸易实行国家垄断,所有贸易都要经过开罗的中央海关站进行。与此同时,关税也大幅提高。这一系列的金融改革不仅促进了埃及的工商业的发展,为埃及了带来丰厚的利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商业政策的手段实现了帝国的扩张。但是从长远角度出发也给埃及带来了负面影响:税收带来的大部分收入都流入到了官僚的手中,15世纪的埃及官僚气焰达到顶峰,亦十分流行。
日渐完善的手工业
中世纪埃及贸易和工业的特点是高度专业化和多样化。首先是纺织业,根据马穆鲁克王朝的外交史料记载,中世纪埃及纺织业已经能作为一种高等礼物送给世界各国的使节。当时盛产的纺织品主要有各种样式的礼服、头饰、帐篷、马罩和骑士们的服装。其中亚历山大生产的纺织品最为精美,通常被称为“皇家刺绣”。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亚历山大港的优越条件,埃及的工商业发展比同一时期的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都要繁荣,国家垄断贸易手段是马穆鲁克统治埃及工商业政策的显著特点。
着重开拓海外贸易亚历山大港,地中海贸易中心,在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地中海贸易仍然很繁荣。亚历山大港直接或间接地与来自欧洲部分地区、波斯、印度甚至中国的货物进行贸易,在当时的跨文化贸易中的重要性达到了埃及历史的新高度。这种国际化的贸易标志着这座城市历史上的一个新阶段。
埃及通过亚历山大港进口木材和毛皮等原材料。其他进口产品包括铁、金属板、银、金和铜。此外,欧洲人在亚历山大港出售他们的奴隶。出口市场包括香料等奢侈品,但不限于此类物品。布料制造仍然是亚历山大最突出的制造产品,由亚麻、丝绸、羊毛和棉花制成的产品构成。这些产品不仅到达欧洲或黎凡特附近的国家,而且一路到达印度。作为出口产品,棉花和所有奢侈品都不容忽视,亚历山大港的棉花生产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当然,丝绸和纺织品也进行了广泛的交易。虽然不是在亚历山大港直接生产,但埃及其他地区生产的许多商品都是从亚历山大港交易和出口的,例如埃及的糖、葡萄酒和玻璃。其他出口产品包括明矾、玉米、亚麻、糖和肥皂。
尽管亚历山大地区面积小,但是通过过境贸易获得的税收却十分可观,1412年开始,苏丹颁布提高过境贸易税的法令。15世纪初,抵达或经过埃及的国际船只几乎都停靠在亚历山大港东部的两个港口。1429年,巴尔拜斯苏丹试图垄断整个香料贸易,命令所有过境贸易都要通过开罗的中央海关站进行,关税也提高到15%。总体而言,作为贸易中介,亚历山大港在此过程中能够获取大量利润。而关税的提高也使这个最重要的港口成为了苏丹的个人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