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八世纪的“世界首富”,和珅在乾隆眼皮子地下破了两个记录,即清朝建国以来,升迁最快的官员以及兼职最多的官员。
由此可见,乾隆对和珅的宠信,绝对无人能出其右。可后人并不清楚,其实还有两个部门,乾隆从来不让和珅触碰。
哪怕和珅帮着乾隆解决了最后两次下江南以及“千叟宴”,乾隆也没有松口,这两个部门分别是什么呢?
和珅
提起和珅二字,无数人脑海中便会出现相关影视作品里的形象与模样。可真实历史上的和珅,远比人们想象的还要优秀。
首先是个人才华上面,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通晓四书五经。虽然曾在乾隆三十四年的科举中名落孙山,却在乾隆三十八年的时候,当着乾隆的面,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与死板且教条的许多科举官员相比,和珅的实操能力更受乾隆皇帝肯定。
其次是和珅相貌上面,相关史料中明确记载,和珅在乾隆跟前领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仪仗队的侍从。
能够进入皇家仪仗队的人,相貌还会平庸?何况民间还有传言称和珅的长相,与乾隆还是皇子时,喜爱的妃子马佳氏十分相似,特别是两人的脖子上,都有一颗红痣。
尽管这一传言没什么可信度,但也说明和珅相貌英俊这一点,是前人从来没有否定质疑过的事。
此外,和珅的人生也十分励志。三岁时母亲难产离世,九岁时父亲又因病去世。倘若不是一位老家丁和一门偏房保护和珅与他弟弟和琳,两兄弟早就被赶出了家门。
在家族中不受待见的勤快下,奋力读书学习、厚积薄发,最终取得莫大的成功。若不是因为贪污事件的影响,和珅也当真算的上不错的正面教材。
禁止染指的部门
那么究竟是哪两个部门,乾隆从不让和珅染指呢?其一是礼部、其二则是督察部。
不过要说乾隆不让和珅染指,其实也并不完全准确,反倒是有点像君臣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和其他部门不同,想要在清朝礼部中担任尚书一职,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其一是本身德高望重,在学问或者礼数方面,得到皇帝以及百官的认可;其二则是出身进士,到乾隆年间,这个标准再次拔高,被要求要出身翰林。
乾隆想要强行让和珅担任礼部尚书,也没太大问题,关键是这样做的结果,必定会让乾隆每天都需要额外处理更多奏折。
和珅也清楚知晓当年名落孙山,如今更没有进过翰林院,根本没资格入职礼部尚书。
于是和珅表现的兴致缺缺、乾隆也懒得提及,和珅便和礼部尚书一职无缘。
当然,最关键的原因还是礼部尚书实在没什么油水,大家都只顾着做学问、遵循礼教即可,和珅也没必要因为这个官职,得罪朝堂之上的其他官员。
对于和珅而言,有那功夫和心思,不如多捞点实在的油水。
至于督察部门,其实就是清朝专门监察百官的部门。相较于其他部门来说,这个部门的权力的确很诱人。
可乾隆皇帝已经不知道从督察部收到多少弹劾和珅的奏折,就更不可能让他去督察部任职。
要说和珅贪污这件事情,乾隆一点也不知道,估计谁都不会相信。关键是和珅把事情做的漂亮,他真正用心去替乾隆考虑一些事情。
当文武百官都在告诉乾隆应该怎么做一个好皇帝时,唯有和珅让乾隆感觉更加轻松。
这样的官员贪污又如何呢?只要不想着结党私营,祸乱朝纲什么的,乾隆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让和珅进入督察部,那也不行。有人弹劾和珅,乾隆也能没事儿敲打敲打和珅。
帝王之术的重点不是让臣子感到畏惧,而是让所有臣子感到平衡。倘若真让和珅进了督察部,估计没多久,督察部就得大变样,这也是乾隆不愿意看到的场景。
因此,礼部无需和珅、督察部牵制和珅。而和珅也明白乾隆皇帝心中所想,相互之间的默契,一点就通。
至于后来和珅为何会被嘉庆皇帝处死,有人认为是和珅得意忘形,且贪污数量巨大。
可或许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嘉庆皇帝借和珅之死,将乾隆的影响彻底断绝。曾经深受乾隆宠信的大臣都已经死在监狱中,也足以告诫百官:天已经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