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清史,必知康雍乾。懂雍正,必识年羹尧。
年羹尧,清代名将,安徽怀远人。公元1679年出生,只比雍正皇帝小了一岁。汉族出身,最终能成为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册封朝廷一等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能说,他付出的比普通满人还要多。
年轻的年羹尧是有“才识”的,你可能想象不到,这位后来以武力闻名的大将军实则是进士出身,按照清代制度,“进士出身”为全国第三甲,是对学识很大的肯定。
后人多把年羹尧与隆科多相提并论,将其划分进四阿哥胤禛羽翼范围,虽然没有文字证据,通过多种迹象,这说法也不无道理:
康熙五十七年,十四阿哥被封抚远大将军,镇压国家西部边境。不久,又封“大将军王”,事权扩大。在同一时期,京城内部夺嫡已现白热化,八阿哥胤禩虽然有阿灵阿等朝臣举荐,却被玄烨一票否决。此时,存有继承可能的人唯有四阿哥和十四阿哥。那么,手握重兵的胤有着绝对竞争力。
康熙六十一年,十四阿哥被召回京,年羹尧取而代之,掌管抚远大将军印,在此之前,他有过许多出色表现,被康熙信任。这对胤禛来说已经朝着有利形式发展:因为年将军的存在,得以挡住胤禵的反对力量,不让反对者从外部颠覆政权。
这也难怪雍正登基以后,更是对年羹尧青睐有加,多次向他“表白”,言语甜腻的地步,例如“你我二人是天下君王和臣子的榜样,让他们羡慕垂涎去吧!”
除此之外,年将军的妹妹十几岁就进入胤禛府邸为侧福晋,美丽得体,夫妻感情极好,这仿佛也是君臣和睦的理由之一。
可是到了雍正四年,胤禛却开始以铁血手腕处置年羹尧,以92项罪名下狱,后赐其自尽,儿子年富也没能幸免,一同被杀。
雍正二年,皇帝亲自写下朱批“为人臣子,计划立功容易,真的办到却很难;成功容易,守住功劳很难;守住功劳容易,善始善终很难。”
言外之意:你虽然有功劳,但是要注意立功以后的行为举止。
居功自傲,是年羹尧犯下的致命错误,每个皇帝都不接受,因为在这以后,往往伴随着结党营私。
皇帝已经是赤裸裸的提醒,可是年将军收到圣旨以后却没有任何改变,依旧我行我素,总结后,有以下2点:
1.雍正之初,朝局不稳,于内要倚仗舅舅隆科多,于外则必须安抚年羹尧。以至于那段时间,年隆二人权力巨大,态度也傲慢的很。很多造谣都传“胤禛不过是傀儡皇帝,之所以惩治八阿哥党羽,全是听从年羹尧的建议”,这让皇帝哪里受得了?
2.若是气焰嚣张,还可以忽视,但是年羹尧的触手伸到了实处。在发展自己的势力时,任命朝廷官员,由他们推荐的人,被称“年选”,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康熙初期的吴三桂,他选出来的人,被称“西选”,而后来吴三桂称帝反清,这是谁都知道的。
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反复经过历史印证:狡兔死,走狗烹。世人多讽刺为政者的心机与狠毒,但是却很少有人站在狡兔与走狗的视角思考问题。雍正不是讨厌狡兔,而是受不了狡兔居功自傲。
后记:
1.一说到年羹尧,肯定会想到他的妹妹年妃,在影视作品和小说中,她是嚣张跋扈的,对待其他嫔妃狠辣无比。但是在历史中,她却是小心翼翼的,因为年妃了解自己的哥哥,也了解自己的丈夫。
2.作为与年羹尧比肩的人物隆科多,下场相似:雍正四年,朝廷以“贿赂”为理由抓了隆科多的家普牛伦,审问下来,牛伦揭发了主人结党营私,私相授受等多项大罪。一年以后,隆科多正在边境与沙皇俄国谈判,还未结束,突然被抓回京城幽禁。雍正六年,隆科多死于囚禁之地。
在封建王朝统治下,那些皇亲贵胄最为接近极致的权力,但是也最容易因为身份而放纵。前有康熙朝的索额图,父亲是索尼,侄女是皇后,自己却在人到中年后非搞些贪污、结党、夺嫡的事儿,最后被饿死;后又有隆科多。
这真的不能只怪皇帝太心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