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同治帝:一个不爱读书爱胡闹,沉迷游戏爱逛窑子的皇帝

同治帝:一个不爱读书爱胡闹,沉迷游戏爱逛窑子的皇帝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驾崩,身后仅留下一子载淳。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两宫皇太后掌握了实际权力,在恭亲王奕的支持下,搞起了“垂帘听政”。大清国的最高权力,就落在了两个妇人之手。

幼稚无知的同治,懵懵懂懂被抬上了九五至尊的宝座,接受文武百官王公大臣的三跪九叩,山呼万岁。

其实他什么也不懂,所有的军国大事,都由坐在身后的两位太后说了算,他也只是装装样子,每天的主要任务是到弘德殿读书。

清代皇子的教育是极为严格的,可是同治却是个例外。由于他从小就失去了父亲,而两位母亲又整日忙于国事无暇他顾,因此同治自小就和一帮太监宫女厮混在一起,正是所谓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一、不爱读书

本来少年心性,贪玩好动,又没有得到严格的管教,同治逐渐养成了懒散不好读书的恶习。在清朝的所有皇帝中,他恐怕是唯一一个不爱学习的皇帝。

其实同治的老师不可谓不好,曾经教过他的老师都是朝廷重臣,饱学之士。例如礼部尚书祁隽藻,大学士翁心存,工部尚书倭仁,翰林院编修李鸿均、李鸿藻,咸丰朝状元翁同龢都曾经教过他。

无奈同治脾气喜怒无常,“天威难测”,这些老师毕竟又都是臣子,并不敢过分要求,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李鸿藻长年担任同治的老师,每天上课的时候不是陪他聊天,给他讲故事,就是下棋而已。

而同治的几位伴读奕详、奕询等人都是他的叔叔辈,同治始终对其敬而远之,没法儿起到相互鼓励,彼此切磋的作用,除了代同治受过,给他当出气筒之外一无所用。

后来恭亲王奕的儿子载澄进宫伴读,载澄脑子好使,又能说会道,可是也不好好学习,反而带着同治成天玩耍嬉闹,成了同治的玩伴。同治在课堂上有精神的时候就打闹嬉笑,无所顾忌,没精神的时候就呵欠连连,瞌睡连天。

《翁同龢日记》记载了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帝的学习情况:晨读懒洋洋,只是敷衍了事;作文腹内空空,几乎不能成篇;作诗吭吭巴巴,不忍卒读。

完全就是一副老师最不喜欢的差学生模样。过了两年依然如此,连《大学》都背不下来。

二、看不懂奏折

如此学问,同治的治国能力可想而知。同治亲政之后,甚至连奏折都看不懂,只得叫苦连天。曾经有一次,同治和翁同龢聊天,其间居然抱怨:“当皇帝的差使太累了!”

贵为一国之君,治国平天下本为份内之事。同治即使不能和他的先人雍正那样,视处理政务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至少也应该和嘉庆道光一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勤恳办公。

可他居然把皇帝的宝座看成一个差使,自己只不过是在当差。怀着这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当皇帝,也难怪慈禧迟迟不肯把权力交给他。

三、强烈排外

不仅如此,同治的精神世界也极为抱残守缺。或者是著名的清流派首领倭仁、李鸿藻等人先后担任他的老师,或者是幼年时期随同父母出奔热河的经历给同治帝留下了浓厚的阴影,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却表现出强烈的排外情绪,有时候甚至强烈得令人生畏。

据说当同治帝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让太监用泥巴捏成洋人的样子摆在桌案上,他则拿小刀把这些泥偶的头一一割下来,一边割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杀尽洋鬼子,杀尽洋鬼子。”待同治帝年纪稍大,他的排外情绪愈发高涨了。

曾经给同治帝做伴读的兵部右侍郎夏同善有一块怀表,有一次拿出来看时间时,被同治帝看到了,便问他是何物?夏同善不敢隐瞒,便取出怀表呈给同治帝,说此物乃是西洋之物,可以计时。

谁料同治闻言大大不悦,一把将怀表摔个稀烂,斥责道:“没这玩意儿,你就不知道现在几点了吗?”等他亲政以后,更是对洋务运动不以为然,认为同文馆、方言馆、船炮制造局等都是没用的玩意儿。

四、沉迷游戏

同治一见书就头痛,但提到玩乐就两眼放光。他特别喜欢玩儿一种叫“掼跤”的游戏:这游戏据说是某太监发明的,拿一条板凳,躺在上面,让另一个人按着肚子,然后以此为圆心不停地转圈,有精通此道者,不用板凳,随便躺在地上就可以转起来,煞是好看。

同治便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他自己贵为天子,不能随便行动,便经常命令小太监表演给他看,他在一旁手舞足蹈哈哈直笑。

可是这个游戏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只有身材小巧灵活者才表演得了,年纪稍大一些便无能为力,时间一长,便头昏眼花,甚至因此毙命。可同治才不管那么多,只要他想看,就强令小太监掼跤,由此死者也不在少数。

同治遇到载澄以后,玩儿的花样更多了。载澄极力怂恿同治出宫游玩,在他看来,掼跤把人累个半死,有啥意思!京城里好玩儿的地方太多了。

只要有两个小钱儿,就能痛饮美酒,抱得美人儿。好不容易当了皇帝,反而被关在紫禁城里,太没劲了。同治被他忽悠得一颗心扑扑乱跳,于是跟着载澄出宫寻欢作乐,从此竟然一发而不可收。

五、喜欢微服私访

清人曾有论认为,同治“跳荡游冶之遗传性,亦得之慈禧为多”;如此说来,咸丰贪酒好色的毛病,也一丝不差地全部传给了同治。

继承了父母“优良基因”的同治频频出宫,北京城几乎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在清人的笔记中,记载了大量关于同治微服私行的轶事。

同治自幼养尊处优,甫一接触外面的花花世界,顿时目迷五色,甚至不知道买东西是要给钱的。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吃饱喝足,掉头就走,摊贩虽然不满,但见他前呼后拥,如此做派,想来必然大有来头,只得自认倒霉,不敢声张。

不过天长日久,同治自然也有所觉察。有一次他吃饱喝足,看到别人结帐,不明所以,便问老板为什么要给钱。

老板哭笑不得,说道:“我们做生意都是糊口,怎么能不要钱!哪儿像少爷您一看便不是凡人,我们是等着您一总赏下来呢。”

同治一听,也觉得不好意思,便说:“我老来你这里吃吃喝喝,大概也欠了你不少了,不过我出门都不带钱,给你写个欠条你看如何?”说完便取纸笔,写了几个大字“饬广储司付来人银五百两。”

这老板也不识字,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便拿给朋友看。朋友一见骇然,说这广储司是内务府的银库啊,敢让你从广储司领银子的,只有当今圣上啦。

老板一听顿时吓得半晕,说什么也不敢去,无奈朋友怂恿,只得硬着头皮去广储司一试。管事儿的一听这事儿,深感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回禀慈禧。

慈禧便叫来同治问可有此事,同治供认不讳。慈禧一笑,告诉管事儿的官员:“皇上虽然是胡闹,可是也不能让老百姓觉得皇上说话不算数,这钱就赏下去吧。”

又有一次,同治出宫玩耍,不巧大雨滂沱,同治只得在一所寺院中避雨。可巧遇到一人,穷困潦倒。同治也是无聊,便上前搭话。

二人攀谈起来,原来此人原是一大户人家的奴才,被主人赶了出来,无处容身,只得寄居在寺院中,苟活而已。同治听说如此,便问他想做什么。此人长叹一声,说要是能到广东海关当几年差使,就心满意足啦。

同治立刻取纸笔来写了一封信交给他,告诉他你只要拿着这封信去步军统领衙门,包你心想事成。此人半信半疑,第二天拿着信如此这般,步军统领一见此信,认得是皇上御笔,心知皇上又微服私访多管闲事,然而也无可奈何,只得安排此人赴广东就任。

六、重修圆明园的闹剧

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开始亲政。由于他于第二年便遽尔驾崩,因此在这短暂的一年多时间并没有太多值得为人所称道之处,相反倒是惹出了一桩大风波。

这位小主子在政务上的所作所为,只能让人徒呼可笑,就连记载此事的清人,也直言不讳地说“直是滑稽剧”。

同治十三年(1874年),刚刚亲政没多久的同治居然打算重修圆明园,消息传出,众臣无不瞠目结舌。

虽说此时太平天国和捻军的起义已经被镇压下去,而西方列强与清廷也处于“和平友好”的局面,整个朝政有所恢复,然而毕竟是战乱之后,各项事业方兴未艾。

此时同治帝放着一大堆的军务政务不处理,却一心要重修已经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得七零八落的圆明园,这要花多少银子。

最着急的莫过于恭亲王奕訢,他此时是领班军机大臣,又是皇上的叔父。

见到自己的侄儿如此胡作非为,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又想到眼下京城中风言风语,说同治帝时常从宫中偷跑出去,白龙鱼服微服私访,这一切都让他忧心忡忡。不得已,只好写奏折进谏了。

于是他挥毫奋笔疾书奏折一封,提了八条建议:停园工、戒微行、远宦寺、绝小人、警宴朝、开言路、惩夷患、去玩好。

写毕又怕自己的分量仍然不足以打动同治帝,于是又找来醇亲王奕譞、惇亲王奕誴、孚郡王奕譓、额驸景寿、奕劻、大学士文祥、宝鋆、军机大臣沈桂芬、李鸿藻等九名重臣一道联名上疏,希望以此让皇上憬然醒悟,迷途知返。

十大臣的奏折送上去了,然而却仿佛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信,并不见同治召见群臣商议此事。过了几天,几位大臣凑在一起合计,觉得这样不妥,万一同治帝年纪轻轻,不耐烦看这语重心长的奏折呢,还是十个人一起去面见圣上比较好。

计策已定,正好过两天宫中要演戏,十大臣便决定趁此机会递牌子面见同治帝。

谁料进宫一看,同治皇帝坐在龙书案前,手中捏着奏折,面沉似水,气色不正。奕訢心一沉,暗叫不妙,只得连忙率众人磕头。

果然,同治帝也不等大臣们起来,便兀自大嚷起来:“你们这些大臣好不饶舌!说说停工的事儿也便罢了,如何又说出其他的事来?”十大臣头也不敢抬,心中暗暗叫苦,不知这位小主子是何主张。

奕訢贵为皇叔,毕竟地位高些。待同治怒气稍息,徐徐回复道:“皇上,臣下所奏,确实不止停工一事,还有其他条陈,请容臣一一讲来。”说罢,也不待同治答应,便从袖中取出奏折的副本念了起来。

谁知还没念几句,同治“啪”的一声,将手中的奏折往地上一摔,站起来怒气冲冲地嚷道:“别念了,你们不就是说我当不得皇帝吗?奕訢,这位置我不坐了,让给你,你来!”

此言一出,十大臣顿时乱作一团。文祥闻听此言,连连叩头,眼前一黑,居然晕了过去。醇亲王奕譞痛哭流涕,泣不成声。其他大臣也纷纷落泪,连连叩头,七嘴八舌地苦苦劝谏。只有奕訢黑着脸,低着头,不发一言,他是真的被这个侄子激怒了。

同治看着这些老臣,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又说道:“你们说我微服私访,可有证据?竟敢污蔑我,实属可恶!”

奕訢此时再也忍不住,抗声说道:“陛下,据臣所知,某年月日,陛下曾经到过某处;又某年月日,陛下又曾到过某处……”他口讲指划,一一道来,竟是分毫不差。

同治被说中痛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一时居然哑口无言。他咬着牙看了看兀自滔滔不绝的奕,蹦出几个字:“不错,你却是如何得知的?”

奕訢此时也顾不得许多,直起身来说到:“臣子载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同治再也忍耐不住:“奕訢,你欺朕年幼,跋扈弄权,和你儿子一起把持朝纲,结党营私,莫非是要逼宫不成!朕……朕要重重地治你!来人,拟旨,革去恭亲王一切差事,降为庶人,交宗人府严行管束!其子载澄,一并处理。”

闻听此言,十大臣大惊之下竟然呆若木鸡。醇亲王反应过来,膝行几步连连叩头:“陛下,请息雷霆之怒,收回成命。不然……臣只有一死以谢天下了……陛下……”明白过来的几位大臣也纷纷附和。只有奕訢跪在旁边,木着脸一声不吭。

同治怒气更盛,向前一步,指着奕譞:“好啊,你要以死相逼,朕就成全你。拟旨,革去醇亲王爵位,与奕訢一体处理!”

正当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李莲英从殿外跑了进来,叩头道:“皇上,两宫太后有旨,宣您速赴弘德殿见驾。”

同治一听要见母亲,只得把心中的火气勉强压了一下,向十大臣吼道:“还呆着干什么?朕要去见太后!你们这些狗奴才,差使都别干了,回家听候发落!”说完袍袖一抖,气冲冲走了出去。

原来,同治与十大臣在养心殿闹得不可开交,两宫太后早就听报事的太监宫女说了个一清二楚。慈禧闻听此事心中十分不悦,尽管重修圆明园是同治的主意,但其实背后却是慈禧自己的意思,聪明如奕訢者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定是蓄意和自己为难。

回头一想,又深恨同治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不明事理,居然把此事弄得这么僵。慈禧回头看了看端坐不动,闭目养神的慈安,暗暗决定了善后之策:园子是不能修了,奕訢当然更不能杀,至于皇帝,让他亲政实在是勉为其难,只好继续垂帘听政。

在慈禧的调停之下,这场闹剧总算草草收尾。在慈禧的斥责之下,同治痛哭流涕,从此再不敢自作主张。奕訢官复原职,然而猜忌和怀疑的种子却已经种在慈禧心里。

七、差点处死奕訢

同治十三年的这场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尽人皆知,因此说法众多,不胜枚举,然而这些说法几乎都众口一词地指斥同治帝毫无体统,肆意妄为。

按照清宫祖制,皇帝原本应该穿明黄色的衣服,可同治帝不知为什么,偏偏喜欢穿黑色。恭亲王奕訢看不过眼,仗着自己是皇叔,便婉言相劝同治帝换身衣服,不要丢了皇家的体面。

谁知同治根本不把这位皇叔看在眼里,闻听此言,脸色一变,质问道:“你说朕违反祖制,该当何罪啊?”

奕訢一听,吓了一跳,连忙叩头表示,自己也就是这么一说,您贵为皇帝,怎么能有罪呢。同治不依不饶,反诘奕道:“我可是看见过,你儿子也经常穿黑衣服进宫来给我问安。你不好好管教他,反而来说我,什么意思啊?!”

这话太重了,吓得奕訢再也不敢多嘴,落荒而逃。谁知刚出宫门,同治余怒未消,下了一道旨意:处死奕訢!几位军机大臣实在看不过去了,只好跑到慈禧太后面前哭诉前情。

慈禧一听就火冒三丈,立刻让人把同治叫来,故意慢条斯理地问他:“听说皇上要杀奕訢,是为什么啊?”

同治本来就怕慈禧,而且又理亏,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杀奕訢的事儿也就不了了之。看来,“处死奕訢”只是皇帝的一场闹剧,不过,通过此事,太后和大臣都觉得同治实在是少年心性,顽劣无比,做一国之君,也实在是为难他了。

同治自己可能也这样觉得,加之此时载澄已经患病身亡,同治想必感觉非常无助和寂寞,他重新开始出宫游玩,并且变本加厉。

八、喜欢逛花街柳巷

同治广泛出没于花街柳巷,秦楼楚馆。据说他经常到崇文门外的酒馆和妓院中饮酒作乐,“伶人小六如、春眉,娼小凤辈,皆邀幸”,又沉迷于“小说淫词,秘戏图册”中。这个时候,他又认识了王庆祺。

这王庆祺本是一世家子弟,英俊潇洒,多才多艺。有一次在广德楼饭庄唱曲儿,恰巧被微服私行的同治遇到,同治大加赞赏,便一见如故,给其加官进爵,原本王庆祺只是个小小的翰林院侍读,骤然以五品官加二品衔,毓庆宫行走。

这王庆祺其他本事没有,吃喝玩乐的手段却花样繁多,居然比已故的载澄还高明一筹。这下子同治真是心花怒放,于是与王庆祺朝夕相处,日夜游玩,简直一刻也离不开。

有一次,太监给同治送茶,远远就看见同治与王庆祺两人坐在榻上凑在一起津津有味地看一本小册子,状甚亲密,太监心中疑惑,待走近一看,居然是本《秘戏图》。

两人看得入迷,连旁边有人都浑然不觉。此外也有说同治甚至连宫内太监也不放过的不堪说法。

同治的身体本来就弱,根本经不起这种醇酒妇人的折腾。很快他就病倒了。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年仅19岁的同治在养心殿驾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窑子,怀表,权力,同治,皇帝,游戏,年纪,李鸿藻,时候,精神,消息资讯,王庆祺,慈禧,同治,同治帝,李鸿藻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窑子,怀表,权力,同治,皇帝,游戏,年纪,李鸿藻,时候,精神,消息资讯,王庆祺,慈禧,同治,同治帝,李鸿藻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窑子,怀表,权力,同治,皇帝,游戏,年纪,李鸿藻,时候,精神,消息资讯,王庆祺,慈禧,同治,同治帝,李鸿藻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