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人岑参曾有诗曰:“都护新出师,五月发军装。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极力赞美唐军军威之强盛。
大唐军队有多猛,高仙芝以安西都护一镇之力与整个阿拉伯帝国联军抗衡,虽未能取胜,却使得这个当时地跨亚非欧的超级大国望而却步,从此再未敢染指中国西域。
一、阿拉伯帝国的确有点强
公元750年左右的世界是什么的。
在欧洲,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建立的法兰克王朝,勉强算是东罗马时代的大国。但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北欧海盗”维京人肆虐欧洲,欧洲再也没有罗马帝国的辉煌。为什么欧洲一直惧怕俄罗斯,有一半原因是维京海盗,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恐惧记忆。
当时,在整个欧洲大陆,只有罗斯人能抵抗维京人的劫掠,他们打了几百年,也合作了几百年。维京人和罗斯人化敌为友,他们一起劫掠欧洲。
在中亚和西亚,波斯帝国(萨珊波斯,波斯第二帝国)被阿拉伯帝国取代,阿拔斯王朝又取代了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是穆罕默德女婿一脉,被称之为什叶派,倭马亚王朝是穆罕默德岳父一脉,被称之为逊尼派。什叶派和逊尼派至今还在恩怨情仇、纷纷扰扰。
重点是什叶派穆斯林建立的阿拔斯王朝不仅打败了倭马亚王朝,还一直挺进至更东方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以及中亚河中地区,对唐王朝控制的西域构成了威胁。
关于怛逻斯之战,现在有种认识,即怛逻斯之战,巩固了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势力,促使中亚伊斯兰化。但恰恰相反,就是因为此战,阿拉伯帝国开始忌惮中国军队,至于伊斯兰教在西域的发展,与此战无关,那是六百多年以后元朝发生的事了。
二、穿越帕米尔高原,军事史上的壮举
高仙芝,20岁就被授予将军,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吐蕃占领小勃律,大唐三次出兵不胜,高仙芝仅带一万羽林军长途奔龚,随后报捷。
不得不说,高仙芝善于长途奔袭。公元751年,他计划率军突袭怛逻斯,选择翻越葱岭,也就是帕米尔高原。这是世界古代军队史上的一次壮举。
后世英国博士斯坦因在重走高仙芝穿越帕米尔高原的路时曾说:中国这位勇敢的将军,行军所经惊险困难,比起欧洲名将汉尼拔、拿破仑、苏沃洛夫不知道超过了多少倍,他们只翻越了小小的阿尔卑斯山而已。
穿越帕米尔高原缺氧严寒之地,唐军将士均携带私马三匹驮运物资。在进入帕米尔高原后,高仙芝挑选平坦宽阔的谷地或者沿着河道行进,将生活困难降至最低。选择气温最热的三至十月份,最大限度避免唐军在严寒环境中行军,保证了战斗力。
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跋涉,唐军深入阿拉伯帝国境内八百多公里,直至7月14日,到达怛逻斯城,并开始对怛罗斯城进行围攻。
三、装备对比
部队经过休整,高仙芝命令藩属国葛逻禄的三万雇佣兵、拔汗那的五千雇佣佯攻怛逻斯城。而他则带领两万唐军驻扎其后,严阵以待。
此时,面对怛逻斯低矮的城墙,高仙芝正在沉思,他并不急于攻城,他要来一次围点打援,彻底挫败阿拉伯帝国的锐气。大唐军队有这样的底气,也有这样的骄傲。
至于藩属国葛逻禄、拔汗那的三万五千雇佣军,他并不指望能攻下怛逻斯城,雇佣军能把后勤保障工作做好就算完成任务了。
高仙芝对手下将士有着足够自信。看看两万唐军的配置:
一万骑兵,配置三米长马槊和短刀,远捅近砍。
四千弓弩手,配百支弩箭。驽是弓的改良升级版,就算东汉末年诸葛亮发明了驽箭,到了唐代也有五百多年的技术改造史。这样的高端武器,阿拉伯人恐怕都没见过。
六千陌刀手,配两米长两刃大刀。陌刀是唐朝最为著名的武器,关键是运用了当时世界领先的铸造技术灌钢法,使得陌刀不仅坚固,而且削铁如泥,阿拉伯人的盔甲在陌刀面前就如同披了一层稍厚点的羊皮。
唐军身穿的明光铠,一种有1590片鱼鳞甲和644片长条甲编缀而成。因为胸前和背后有金属圆护,打磨的极光滑,颇似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故名“明光铠”。
唐军惯用锋矢阵,一种骑兵常用的阵法,核心特点为“中心突破”。战场上,大将位于阵形中后部,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前锋张开呈箭头形状,属于进攻阵型。
阿拉伯联军的装备比较简单,除了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战马之外,士兵大部分身着几片盔甲叶子,还有短弯刀。这样的配置,在大唐帝国落草为寇都嫌寒酸。
三、军力对比
阿拉伯帝国对大唐西域早有觊觎之心,当时的西域可以说是边疆处处赛江南,水草丰美,沃野千里,阿拉伯人属于游牧民族,他们对草场的态度犹如农民对土地,狼群对羊群,野兽对美女,自媒体人对流量,有着一种难以明状的依恋。
得知高仙芝进攻的消息,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高度重视,发布命令,要求希尔河流域的部落立即集结四万人作为先头部队,赶往怛罗斯城解围。命令阿姆河部落的五万战士,迅速到达怛罗斯城增援。又派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带领本部宗教战士四万人火速赶往怛罗斯。
粗劣估计,阿拉伯联军总兵力达到了十五万到二十万。大唐高仙芝只有两万唐军,拔哈那和葛禄路国三万五千人,几乎没有战斗力。
两下相比,实力悬殊。
四、初战告捷
7月18日,希尔河流域的四万部落骑兵到达了怛罗斯,战场在怛罗斯河西岸,今天的奥利阿塔,现在的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市附近。
阿拉伯人纵横亚非欧,就一个战法,近身肉搏。他们仗着人多马多速度快,往前冲,冲到前面的死了,但留给后面的士兵足够的时间近身肉搏。
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不惧死亡,按照真主的旨意,这样的死亡是可以上天堂的,所以阿拉伯战士勇敢无畏、所向披靡、十分骄横。
这样的战法对付欧洲骑兵或许可以,但确实吓不倒唐军。
首批阿拉伯四万骑兵杀到,高仙芝并没有使用唐军惯用的锋矢阵,而是稍加变化,把驽箭手排在前头,每排一千名驽箭手,一共三排,另有一千名远程驽箭手,作预备队。弩箭手后面是六千陌刀手,分成两千人一队的三个小队。唐军的两翼,是一万骑兵,这些骑兵每人一杆近三米长的大马槊,一把短刀斜担在马鞍桥之上,刀用来贴身近战,马槊是离远的连捅带扎。
高仙芝看着冲来的阿拉伯骑兵,就像看着死人,当他们进入射程之内,一声令下,箭如雨下,冲在前面的阿拉伯骑兵就跟活靶子一样,纷纷落马。
阿拉伯人根据以往的战斗经验认为,箭射完了就该肉搏了。哪知,唐军的弩箭分成了三排,第一排射完 ,第二排上,第二排射完了,第三排上,第三排射完 ,第一排已经把新的弩箭都装在弓上,总能保证有排弩箭手处在射击之中。
阿拉伯骑兵哪知道这种打法,他们连驽箭长啥样都是第一次见,这种源源不断的射法,让阿拉伯勇士很受伤!
就这样,第一波从希尔河赶来的四万阿拉伯骑兵连唐军具体长啥样都没看清,大部分就被射死了,剩下的一万来人肝胆俱裂,不敢上前,等待下一波援军的到来。而唐军,除了零星几个运气好的阿拉伯骑兵冲到阵前被唐军的大马槊捅死之外,陌刀手还都没有派上用场。
7月19日,阿姆河部落的五万战士,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和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四万人也已赶到。
十几万阿拉伯骑兵对唐军形成了包围,他们分成五个战斗单元,每个单元两万人,对唐军发起全天候的冲锋,希望通过人海战术,突破唐军的防守。
战斗打到第五天,唐军的驽箭已所剩不多,身经百战的唐军就像是一个个冷血的杀手,在马槊和陌刀的配合下,阿拉伯联军没有占到丝毫便宜,相反,战损已经达到了近六万人。这样的战果不可谓不辉煌,但唐军一直连轴转,人不是机器,不吃饭坚持一个月,但不睡觉,坚持五天是很难的。
五、葛禄路叛变
在高仙芝思考突围之策的同时,阿布·穆斯林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献计,唐军的弱点是三万五千葛禄路和拔汗那雇佣军,劝降葛禄路,或许可以撕破唐军的防线。
此计被阿布·穆斯林采纳,随即手书一封,命人连夜送进葛禄路的大营,大致意思是,大唐是我们共同的敌人,现在阿拉伯联军有二十万,已对唐军形成了包围,唐军失败是迟早的事。不如早日归降阿拉伯帝国,或能保住性命。
葛禄路部惧怕战败后承受不起阿拉伯人的愤怒,于是临阵倒戈。
7月23日深夜,高仙芝发布突围命令,两万唐军率先突围,命葛禄路部和拔汗那部断后。同时,葛禄路部收到阿拉伯联军的命令,阿拉伯联军从葛禄路部防御阵地进入,葛禄路部一同袭击唐军,
是夜,高仙芝收到探子来报,葛禄路部意图投降,高仙芝大怒,绝意杀了葛禄路部首领再行突围。遂亲自率军杀奔葛禄路部,正好遇到从葛禄路部冲杀过来的阿拉伯联军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双方混战。
此时,阿拉伯联军各部也发起冲锋,群起而攻之,怎奈唐军攻防有序,双方僵持不下。阿拉伯联军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心生一计,命葛禄路部几个将领砍下唐军尸体上的头颅,分散各处大声呼喊:高仙芝头颅在此,唐军还不投降。
葛禄部的士兵拿着唐军的人头四处呐喊,高仙芝头颅在此,唐军还不投降。唐军听到主帅战死,有些乱了阵脚,开始溃败。高仙芝眼看阿拉伯联军攻势如潮,唐军已被分割包围,心知大势已去,遂率身边十几个亲卫杀奔出去。
第二天天明,高仙芝收拾残兵,仅剩千余人。无法再组织有效的战力,无奈之下只得返回安西都护府。
阿拉伯联军方面,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将战报向阿拉伯帝国哈里发汇报,战报中,俘虏唐军五千人,伤亡唐军九千余人,阿拉伯联军死伤十万余人的消息让这位年轻的哈里发大感惊惧。
阿拉伯联军在明显优势的情况下,被唐军区区两万人造成近十万人的伤亡。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打消了入侵大唐帝国的想法。
高仙芝战败逃回安西都护府,上表朝廷,唐玄宗李隆基看到战报并不以为然,区区两万人的战损对唐王朝来说不算什么。高仙芝还是安西都护府最高长官。
在怛罗斯之战发生的第二年,阿拔斯王朝便派出使者给唐朝递交了国书并归还了大量的唐军俘虏,两国建立了通好之谊,经贸往来也越来越频繁,双方都成为不可或缺的经济、政治合作伙伴。
投降阿拉伯帝国的葛禄路在随后的许多年里,连同石国等中亚小国一起,被阿拉伯帝国横征暴敛,并多次上书大唐,希望重新归附大唐。
但此时的大唐已身陷安史之乱的漩涡,对于中亚小国的骑墙行为本身就嗤之以鼻,也就力所不及了。
怛逻斯之战虽然败了,但大唐帝国的战力从此被阿拉伯帝国不敢小觑,也从此不再染指中国统治的西域地区,五百多年后,阿拉伯帝国被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骑兵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