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看纪录片#
雍正终于没有办法忍受官员以各种名义向老百姓征收“火耗”了(就是一种地方自己定的附加税收),康熙时期对官员的放纵给自己爱新觉罗家族带来的是朝廷横征暴敛的臭名,关键是地方官员征收的这些乱七八糟的税自己并没有得啊!于是雍正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反腐,一个个人头落地并没有阻挡官员继续“征税”的勇气与决心。清朝继承了明朝许多制度,其中之一就是官员俸禄很低。康熙时期之所以允许地方官员刮老百姓的油也是因为官员的俸禄跟不上帝国的通货膨胀。于是雍正发明了一个新的方法——养廉银。
养廉银说白了就是补贴津贴。如果仅是这样当然不能称其为制度性反腐。养廉银的高明之处就是把其来源与地方自己征收的“火耗”绑定起来,由省一级统一征收并且征收数额全部公开。表面上看,地方老百姓仍要受“火耗”盘剥,实际上地方官盘剥的动力已经大为降低,反正都要上交,费那么大劲收干嘛呢?养廉银与“火耗”绑定后,山西的火耗总税率降到20%,河南降到13%,山东降到18%。再加上雍正对腐败行为绝不手软,各地官员继续腐败的动力大为减弱。
这就是制度性反腐的作用,不需要等官员腐败了抄查,而是打消削弱他们腐败的动力。雍正过后,乾隆继续继承父亲的冷酷手段,誓死守护爱新觉罗家族的利益和名声。康熙期间人口从1亿4000万上升到3亿,这可是在耕地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做到的,历朝历代人口从来没有达到过3亿。疆域达到了1453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的30%。这个农业文明国家说是盛世应该不过份吧?
可是,乾隆皇帝由于日渐衰老,已经无法像当年一样盯住各地官员的脏手,也开始懈怠,贪图享乐了,毕竟自己已经成就千古一帝,休息一下不过份吧?可是乾隆的问题在于,自己手上钱也不多,自己的私人钱库——内务府的财源并没有开源。这个时候,权臣和珅提出反腐力度要加大,皇帝也要罚款。一项全新的制度——议罪银出现了。
这项制度也是以反腐为主,在反的方式上其实程度更深。比如官员懒惰,政绩不佳,罚款。官员办事拖拉,罚款。款从何来?就从你的养廉银里出。可是钱收了不是交国库,而是给乾隆自己。于是清朝官员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腐败方式——主动罚自己的款。乾隆当然心领神受,收的心安理得。在国家法律允许官员向皇帝行贿的情况下,皇帝当然要为官员谋取不正当利益——默许官员腐败。
所谓的制度性腐败说白了就是通过法律将腐败行为合法化。听起来很荒谬,可是看看议罪银制度就知道当中的玄妙。制度性腐败当然不会有让老百姓看到敏感、厌恶的词语,当中会用捐、罚、交等方式让你感觉这个制度甚至对官员还有些苛刻。其实背后是新的腐败方式以及举国上下的不作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从制度性反腐到制度性腐败也就几十年的时间,乾隆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小小的放纵开启了清朝积贫积弱的屈辱历史。我们在希望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也要警惕打着合法正当制度,实际大开腐败方便之门的法律规定。这些才是把国家和老百姓拖入深渊的幕后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