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要见玛丽莲梦露,美国的安排让他表示很满意
举世闻名的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离奇地死于1962年8月,被称为历史上的悬案之一。目前比较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是:她与美国总统肯尼迪及其兄弟之间的“交往”过深,牵扯到了许多国家机密,最终遭到了政治暗杀。
然而,玛丽莲梦露那惊世骇俗的超绝魅力不止于此。在那个美苏争霸的动荡年代,前苏联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同志在唯一一次访美行程中,也提出了务必与玛丽莲梦露共进晚餐的奇葩要求。就这样,梦露这位世界第一的性感尤物,用美貌征服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首脑。
那么,赫鲁晓夫为什么要执意与玛丽莲梦露见面,他真的只是个“色眯眯的老头儿”吗?还是说背后另有隐情呢?
赫鲁晓夫在西方眼中是一个很有魅力的政治家。
他出身卑微,举止粗鲁,讲话发言肆无忌惮,还有在联合国大会上用皮鞋敲打桌子的著名场面。但是在他憨憨的面孔下包含着不可小觑的智慧。因为是从底端一步一步爬上来的,所以他是一个实用型领导人,为了强大自己能够牺牲一部分面子。
赫鲁晓夫的权力来之不易。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苏联最高领导层由六个人共同掌控,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书记一职,在这群人里仅仅名列第六。
经过四五年的政治暗斗,赫鲁晓夫成功地处决贝利亚、搞垮马林科夫、挤掉莫洛托夫,于1956年掌控大权。随后,他发表了一份批判斯大林及其政策的秘密报告,引发了苏联乃至社会主义阵营的一系列混乱。
结果在1957年,赫鲁晓夫险些被反对派们联手逐出苏共,最终在朱可夫的协助下,清除了这一伙“反党集团”,终于干净利索地掌握了苏联大权。
1958年,赫鲁晓夫接任苏联总理,开始着手推动与美国关系的缓和。实用型的赫鲁晓夫认为,与美国的长期冷战对抗不利于苏联的持续发展。只有苏联先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有效地对抗敌人。
就在赫鲁晓夫访美的一个半月前,美国人在莫斯科的索科尔尼基公园举办了一次盛大的生活产品博览会。展馆里布置了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家居、休闲和娱乐设备,向苏联人炫耀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商品经济收获的累累硕果,以及美国人民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赫鲁晓夫和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在一座现代化厨房展台前进行了一场激烈而又不失风趣的辩论。辩论本身无关输赢,因为只是一场即兴表演的政治秀。真正想表达的潜台词其实是:美苏双方都打算加强双边交流和相互开放。
那么,赫鲁晓夫到底打的什么主意?美国又为什么积极主动地配合他?
这是因为,虽然当时的世界格局仍是美苏争霸占主流,但双方阵营都出现了不小的变化。为了稳住己方阵营的局势,美苏不得不暂时性地联手了。
先来看一看当时的资本主义阵营。
极右、反共、排外的麦卡锡主义把整个美国社会闹得人心惶惶,成千上万的华裔和民主进步人士都被怀疑为共产党的间谍,再加上对外战争导致的经济停滞,诱发了多个州的罢工示威游行,美国社会一度十分动荡。
其次,虽然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一度掌控了欧洲,但英法这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绝不甘心做美国的附庸,偷偷积累着实力,并且先后完成了核试验。英法拥有了终极武器之后,美苏以核武威慑来平分世界的如意算盘就成了泡影。英法的强力搅局令彼时动荡的美国十分不安。美国急需一个缓冲期来加强本阵营的控制力。所以苏联的主动示好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机。
社会主义阵营的情况更为复杂。
赫鲁晓夫本人则在1957年6月险些被排挤出苏共最高领导层。重新掌权之后,他又面临着一个烂摊子,必须小心谨慎地处理那些仍然藏在暗处的政敌。
而后,赫鲁晓夫又把中苏关系搞坏了。
就在赫鲁晓夫访美的前一年,苏联方面向我国提出了在我国沿海架设长波电台和组建共同舰队的要求。毛主席对苏方妄图控制我国军事的企图十分恼火。赫鲁晓夫不得不秘密来华,打算亲自下场弥补一下中苏之间的裂痕。结果他碰了个钉子,发现中苏两国之间的分歧已经无可避免地越来越大。两国两党的分裂逐渐表面化了,双方不再遮遮掩掩,后来甚至公开地争论、指责甚至谩骂。
1959年9月15日,赫鲁晓夫正式开启了访美行动。这次出访后来被苏联方面称为“惊动世界的十三天”。
赫鲁晓夫一落地,就把美国人震撼了一下子。他此次访美的座机来头不小,是苏联根据图-95战略轰炸机改装而来的一架巨型民航客机:图-114。这架钢铁巨兽那威风凛凛的外形令美国民众惊叹不已,也大大满足了赫鲁晓夫的虚荣心。
有趣的是,因为图-114过于高大,美国机场没有合适的客梯车去对接舱门,最后不得不在客梯车顶端又接了一段逃生梯,才把苏联客人接下飞机。
赫鲁晓夫穿着一身笔挺的苏式军服,半身挂满了勋章,屹立在美利坚的国土上,一副意气风发的姿态。他那1.65米的身高加上91公斤的体重,配上油光铮亮的秃脑壳,活像一个土豆成了精。在机场迎接赫鲁晓夫的美国人都觉得,这是个有趣的苏联小个子,看起来人畜无害。
赫鲁晓夫的访美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抵达当天,他参加了华盛顿为他举办的欢迎晚宴,他那憨憨味道的俄式发音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赫鲁晓夫飞抵爱荷华州参观了当地一个著名的玉米农场。赫鲁晓夫喜欢玉米种植是出了名的。在1953到1955年的短短两年间,他就把苏联的玉米种植面积从350万公顷强行提高到1800万公顷。不过他的玉米大种植计划后来失败了,因为苏联很多地区的气候条件根本不适合玉米生长。
伫立在美国的现代化农场里,眺望着一大片金黄色波浪的玉米田,赫鲁晓夫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对着美国各家媒体记者,他开心地挥动着手里的玉米棒子,做了一小段即兴发言。而当艾森豪威尔发表欢迎讲话时,他却在一旁像个老顽童似的扮鬼脸,还对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挤眉弄眼。他的滑稽表演谋杀了一大批记者手中的菲林。美国媒体对此大书特书,认为赫鲁晓夫比本国的总统有趣得多。
随后的几天里,赫鲁晓夫又访问了纽约这座特大城市。由于二战时并未遭受战火,纽约一跃超过伦敦成为世界第一,人潮人海车水马龙,一幢幢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对此赫鲁晓夫表示出了较为收敛的赞扬,认为这个繁华的超级城市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废气、噪声、采光和执法难度之类的。他还去了令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的华尔街,与一些金融界资本巨头做了公开性的辩论。美国各大报刊媒体的销量这几天里成倍增长。
接下来的行程安排让美国人有点难办。
然而,迪斯尼公司不愿意让赫鲁晓夫进入“孩子们的乐园”。
这是因为,肆虐美国社会十余年的麦卡锡主义使得前苏联及其领导人的形象在美国被严重地“妖魔化”了,特别是苏共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在西方世界平民百姓的眼里就是一个“战争狂热者”、“社会主义的恶魔”。民调显示,美国平民普遍反对这个“邪恶的战争狂人”进入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乐园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赫鲁晓夫来访的请求,理由是安保问题责任重大,迪斯尼承担不起。当时美国社会上也确实流传着某些右翼反共分子或匈牙利流亡人士打算趁机行刺赫鲁晓夫的传言。美国安全局也不建议让赫鲁晓夫一行人去迪斯尼乐园。
为了照顾赫鲁晓夫的面子,玛丽莲梦露的出场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赫鲁晓夫打算利用“对梦露的喜爱”来拉近与美国人民的距离。
据梦露的随身女仆说,梦露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赫鲁晓夫是什么人,在被告知对方是苏联第一领导人之后,她立即来了兴趣。与“邪恶组织的超级大boss”共度晚宴这个美妙的场景,极大地刺激了梦露的好奇心。“苏联人只知道美国的两件事:可口可乐和玛丽莲梦露”的这个说辞也令她心潮澎湃雀跃不已。于是她兴奋地表示,“为了国家利益,自己非常乐意参加宴会”。她还对女仆说,跟苏联总理见面时,她打算穿上最紧身、最性感的衣服。
只是,美国方面对安排赫鲁晓夫与梦露的单独晚宴仍然有所顾虑。毕竟是针锋相对的冷战时期,再加上麦卡锡主义的幽灵阴魂不散,说不准哪件事情一旦出了岔子,就会诱发不必要的麻烦。于是,赫鲁晓夫要求的晚宴被提到了中午,单独宴会也被扩大,成了一场与好莱坞各界人士的超大型午餐会。
1959年9月21日在好莱坞,赫鲁晓夫先欣赏了一场源于法国的康康舞,这种激情奔放的舞蹈弥漫着法兰西的浪漫气息和上流社会的撩人风姿。由于身处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与西方不同,赫鲁晓夫不得不对康康舞做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式评价,但他本人看上去还是相当开心的。
与赫鲁晓夫夫妇一起坐在首桌的宾客都是精挑细选的。几位娱乐界巨头,和好莱坞的几位大咖:好莱坞英雄形象的代表人物加里·库珀,四年后饰演了“埃及艳后”的伊丽莎白·泰勒,忧郁俊朗的英国演员詹姆斯·梅森,以及被赫鲁晓夫“钦点”的玛丽莲·梦露。她穿了一件性感又不失优雅的晚礼裙,再配上她洋娃娃一般的金发和标志性的笑容,顿时成为整个宴会的焦点。
据说赫鲁晓夫当时非常开心。几杯开胃酒下肚,他变得红光满面、意气风发。他又做了一个小型的即兴演讲,他有趣的俄式口音让原本紧张的气氛变得松弛了下来。中途他还开了一个玩笑,说,你们美国人实在是小气得很,竟然不让自己去迪斯尼乐园玩一玩,怕不是迪斯尼乐园里藏着洲际导弹发射架吗?
在席的400个美国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老板连忙给梦露猛使眼色,示意她赶紧打破一下尴尬的气氛。梦露就笑眯眯地说:“总理先生的讲话真的很有趣。”
赫鲁晓夫立即哈哈大笑起来。宾客们顿时松了一口气,纷纷鼓起掌来。宴会重新进入轻松愉快的轨道。众人觥筹交错,杯酒言欢。满面红光的赫鲁晓夫也非常热情地邀请梦露一定到苏联来做客,品尝一下真正俄罗斯风味的馅饼。梦露也不失礼仪地与赫鲁晓夫聊了一会儿。
这次盛大的宴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赫鲁晓夫对美国方面的安排表示非常满意。之后,他与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进行了一次最高级别的会谈。借助之前农场之行和与梦露的午宴所打下的铺垫,这次会谈双方都采取了心平气和的态度,最终发表了一份暗示美苏可能交好的会谈公报,被美国媒体称为:人类历史进入新的转折点。
事后有媒体采访梦露,问她参加宴会的心情和对赫鲁晓夫的印象。梦露半开玩笑地表示,自己带来了世界和平。
可惜和平并没有持续多久。冷战是人类社会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猛烈又长久的对抗,仿佛旧时代的宗教一样在人心里根深蒂固,不会因为一两个领导人的行动和意志就发生改变。
两年后的8月,古巴导弹危机引发了美苏最严重的正面对抗,双方都险些按下核武器的发射键。就在这个月的5日凌晨,玛丽莲梦露也离奇地香消玉殒,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悬案之一。
斯人已逝,赫鲁晓夫的功绩至今仍被许多俄罗斯人所憧憬怀念,玛丽莲梦露也在“百年来最伟大女演员”排行榜上名列第六,两人在历史上留下的这一段政治逸闻,也成为美苏冷战中的一个闪光点为后人津津乐道。
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要见玛丽莲梦露,美国的安排让他表示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