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的悲痛有百种反映。”
影视作品为了展现足够吸引人的戏剧性,往往会添加许多虚构成分,但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们的认知。
我们熟悉的清宫剧便是如此,剧中的人物角色光鲜亮丽,人物形象生动有趣,但真实的清朝人可并没有电视剧中那般幸福。
百年前,一位充满好奇心的法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了清朝,他用带来的照相机拍下了当时清朝的真实情况。
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真实的大清朝并不像电视剧拍摄的那样华丽而美好,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都有着自己的不幸。
法国人拍下照片的时间,正值慈禧离世,光绪力排众议支持戊戌变法之后的时期,此时的清朝混乱不堪,保守与改革两种力量不断抗争。
国库早已空虚,但虚荣心旺盛的旗人们依旧不肯降低自己的吃穿用度,宫中每日浪费的粮食都可以支撑普通百姓半月的温饱。
所用所穿更是挑着稀有的来,家具均选用珍贵的紫檀木,冬天的布品都是貂皮等,玉器古董更是数不胜数。
宫里还收集了不少稀奇古怪的小玩意,比如溥仪的八音盒,里面是一只金子编成的鸟笼,小鸟也是用黄金所制,拧上发条后,金色的鸟儿仿佛有了生命一样,从鸟笼中飞出歌唱。
宫里的奴才们的生活待遇也远高于宫外的老百姓,毕竟他们的穿戴也代表着主子的地位。
不过,即使是这样奢华的生活,宫中生活的人脸上却鲜少露出笑意,照片中的他们表情麻木而迷茫,丝毫不像电视剧中的人物那般神色鲜活。
不仅是生活方面,工作上真实的秦朝的工作日常也与剧中不一样。
剧中的皇帝每天都要面对文武百官,听着他们党派相争,现实中的清朝无需每日上朝,他们有固定的上朝日。
每个人上朝时手里会拿着笏板,上面写着重要事情的要点来提醒自己,汇报事情时也是隔着屏风单独与皇帝相见,别人根本听不到谈话内容,更别说还要因为阵营利益提出质疑了。
宫中更是难以出现妃子们为了争宠,而下毒陷害的戏剧性故事,让自己的宫女去给皇上的膳食中下毒这种事根本无法出现,宫中传膳都有专人负责,整个流程也很繁琐,一个小宫女压根没有办法接触到皇帝的餐食。
不仅宫内的生活与剧中拍摄的情况不符,宫外的生活更是如此,不管是八旗子弟还是普通百姓,生活都远不如剧中拍摄地那般美好。
清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疆域,发明了八旗制度,为的就是让这些满族将士们更忠心地守卫国土。
这些八旗子弟即便是最低等的也依旧可以不用付出劳动,就得到朝廷每月发放的钱财来生活,并且他们还会分到不同大小的土地。
不过这些土地对八旗子弟而言可没什么用处,在清朝消亡后,八旗子弟们失去了经济来源,这些社会蛀虫们宁愿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变卖,也不肯干一丁点农活来谋生。
八旗子弟远没有电视剧中那般潇洒快活,他们虽然整日不务正业,逗猫玩鸟。
但因晚清国库空虚,朝廷每月发给他们的例份越来越少,他们也在担忧即将丢失的祖宗基业。
况且因为这些八旗子弟人数逐渐扩大,朝廷为了减负,规定八旗子弟的后代中只能选一个儿子来继承爵位,这就意味着只有一个人能领到朝廷发的例份。
其余的人只能自己想办法来维持生活,可即便这样,八旗子弟们依旧整日吃喝玩乐,毫无进取之心。
晚清时期旗人子弟的地位明显降低,有的人连给旗奴的工钱都发不出,等到清朝的封建统治彻底结束,这些旗人子弟的生活过得还不如自己曾经的旗奴。
可他们即便落魄,也不愿低人一等,依旧是以旗人血统而自豪,从而让他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周围百姓经常暗地里嘲讽这些高傲的八旗子弟,但他们本人却也不以为意,常常因自己的血统而自觉高人一等。
晚清即便是国库亏空,官场腐败之风依旧盛行,个别官员的贪污款甚至高出国库存银,在这种风气下,百姓的生活自然是苦不堪言。
富商家庭的生活还算能吃饱穿暖,普通百姓们有的连饱饭都吃不上,外出摆摊做生意,身上的衣服补了又补,脚上的鞋子也是多个破洞,更有几个小商穿的草鞋。
虽说已经穷到饭都吃不上,但往往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不止一个,为了能维持家庭生活,大街上经常会看到年幼的孩子出来做工。
若是有穷人家的孩子想要靠考取功名来改变命运,在腐败之风的影响下,想要做官必须出钱,穷人家的孩子几乎难有出头之日。
像电视剧中那样的穷苦孩子金榜题名后,光宗耀祖的事情更是难以出现。不去读书就更加难以看清晚清当下的局势,人们脸上都充满了冷漠和无奈。
现下的清宫剧,根本没有将百姓们生活的穷困和思想的迷茫拍摄出来,百姓们的生活不过是剧中任务线的辅助场景罢了。
电视剧中拍摄的老百姓衣服颜色鲜艳,布料完整厚实,街上充满着百姓们的欢笑声和吆喝声。
但在真实的照片中,百姓们衣服破旧,眼睛充满疑惑,姿势更是十分拘束,完全看不到幸福二字。
宫中生活虽然同样奢侈,但为了增加剧情的观赏性,添加了许多不符合史实的剧情情节。
这才让清宫剧盛行一时的时期,观众们甚至有了想要穿越的想法,事实上清朝的生活远远没有剧中描述的那样美好。
一个身着奇怪服装的不明人士出现,不会有机会靠近皇帝,尤其清朝选妃注重血统,普通女子鲜少有机会入宫为妃。
因而电视剧只要能让人看得过瘾就好,对于其中的历史事件要加以辨别,不能轻易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