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世纪末,屡战屡胜的罗马人基本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自己的霸权,无论东地中海个还是西地中海都不得不顾忌罗马人的威望和实力。不可否则的是,罗马霸权并没有波及地中海的所有民族,其中西地中海范围内的高卢人就没有臣服于罗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罗马人认为高卢人是世界上最野蛮好战的民族,但这一观点显然过于片面,罗马人根本不知道世界的辽阔程度远超他们的想象。
公元前113年,罗马元老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高卢人。高卢人与罗马的怨恨由来已久,双方在公元前4世纪就爆发过一场大战,但罗马人却损失了不低于4万人的军队,而且连罗马城都被高卢人攻陷了。此后,罗马一直对高卢人保持着警惕,时常派兵拱卫北部疆界,到马塞勒斯时期,波河一带的高卢人已经无力抵御罗马人的进攻。然而,这次前来的高卢使臣带来了让罗马人意外的消息——新的敌人来了。
新的敌人
新的敌人在高卢人看来非常可怕,他们是蛮族中的蛮族,比高卢人还要野蛮好战,其中一支来自日德兰半岛的野蛮人军队大肆烧杀诺里克人和陶里斯克人的领地,这两个高卢部落位于多瑙河中游附近,也就是罗马共和国的东北侧位置,距离意大利已经非常近了。元老院起初认为这支外来的野蛮人应该也是高卢人的某个部落,只是生活的位置更加遥远,于是错误地认为他们的战斗力和作战方式与其他高卢人相差无几,于是派执政官卡波率领2个军团前往“镇压”。
对外征战是罗马人最荣耀的事情,罗马人以武立国,战功是一个人和其家族价值的评判标准,执政官一职即是罗马最高行政、军事长官,如果能在任内获得巨大的战功,不仅能得到凯旋式,还有可能被元老院授予“征服者”的称号,称号会变成新的姓氏一直被后代继承下去,这样后,未来的罗马人一听到他们家族的名字就知道其祖先在对外战争中赫赫战功,梅特路斯就得到了“努米底库斯”的称号,表明其在朱古达战争里的成就和功绩。
执政官卡波同样想得到凯旋式和征服者称号,两个整编军团给了他足够的信心,他决定以武力解决诺里克人和陶里斯克人的麻烦,把罗马的影响力扩张到多瑙河一线。意外的是,当卡波抵达前线时,入侵的蛮族首领并没有与罗马人开战,反而承认罗马在当地的影响力,并请求得到一块可以居住的土地。
“不战而屈人之兵”自古皆是上上策,但也意味着不能得到军功,如果站在国家高度去看这个问题,就必须重新评判使用武力的必要性。只是罗马一直有执政官在外就可以任意决定国策的权力,也就是说执政官可以在不请示元老院的情况下,决定开战或议和。卡波思前想后,先是同意了蛮族入侵者的要求,但背地里却悄悄部署军队,准备在蛮族完全想不到的情况下突袭他们。
“不义之战”向来为人所不耻,卡波明显抛弃了罗马祖先遵守诺言的传统,也低估了未知的对手,他所面对的野蛮人人数众多,普鲁塔克明确提到这些人不低于30万的战斗人员,而卡波有多少人呢?由于马略军改尚未开始,卡波麾下的军团实际上是旧式军团,每个军团的兵力约4500人,就算是加强军团也不高于5000人,也就是卡波的兵力不到这支蛮族的三十分之一。更可怕的是,外来蛮族的妇女和儿童也具备战斗力,虽然不如男子那样善战,但妇孺作战却是罗马军团始料未及的。
结果,卡波大败,损失了数千人之多,多亏了他的运气较好,能安全逃回罗马,否则没人知道这些蛮族究竟是谁。
公元前109年,也就是梅特路斯出任努米底亚战区指挥官的那一年,罗马又收到了来自北方蛮族入侵的消息。这一次,元老院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他们的情报,这支蛮族来自北欧的极寒之地,被称为“日耳曼人”,那里的土地远不如意大利肥沃,当地部落为了争夺生存空间,相互搏杀驱逐,一些部落在外来入侵者的打击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领土向南方迁徙,其中辛布里人、条顿人、安布昂人就是因此来到了阿尔卑斯山附近。
元老院非常害怕辛布里人、条顿人和安布昂人会把战火烧到罗马本土来,按照过去把全国分为多个战区的传统,元老院决定把波河以北地区划为一个战区,由执政官西拉努斯率领4个军团的兵力驻守。
和卡波一样,西拉努斯也有自由决定战与和的权力,而他的决定与卡波相同,誓要与辛布里人、条顿人、安布昂人分出胜负。不过,西拉努斯没有欺骗蛮族,称要与他们堂堂正正交战,而且还从各地征募了辅助军团,使得自己的兵力接近8个军团,也就是36000人。这个数字在罗马的对外战争里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但和30万蛮族相比还是略显寒酸。
公元前109年,西拉努斯与辛布里人、条顿人、安布昂人决战罗纳河,罗马军团采用了比较传统的打法,即中央步兵,两翼骑兵,轻步兵分散在前卫。然而,战斗打得非常激烈,辛布里人、条顿人、安布昂人有数量远多于罗马的骑兵部队,两翼的罗马骑兵几乎是溃不成军,致使中央的步兵军团被轻易包围。局势发展得非常快,西拉努斯尚未集中力量突围就被全数歼灭。
彼时的罗马始终处于南北两线同时作战的危险境地,西拉努斯兵败身亡后,辛布里人、条顿人、安布昂人却没有南下意大利,反而又去找高卢人麻烦了。这让元老院非常意外,看来蛮族并未把罗马人看成目标,也许他们真的是为了找一片适合居住的土地而来。也多亏这样,梅特路斯、马略才得以集中力量讨伐朱古达,终于在公元前105年取得了决定性战果,次年马略便把朱古达献俘罗马城。不过,马略的凯旋式并不能让人们肆意庆祝,因此罗马才发生了一场不低于坎尼之战的大败。
阿劳西奥之战
公元前105年,元老院发布动员令,征募了8万人的军队,如果全是按每个军团4500人的编制,罗马就动员了近18个军团,着实让人吃惊。而且统兵将领也有三人,分别是执政官马里乌斯、代执政官凯比奥和斯卡卢斯。元老院似乎打算一劳永逸地解决辛布里人、条顿人、安布昂人的麻烦。
战场依然是在罗纳河附近,辛布里人、条顿人、安布昂人也仍然是30万人的大部队,其中可用于作战的男性在9-10万左右,而可以作战的女性和老人也不低于5万人。但罗马人并不害怕,因为在他们眼中,辛布里人、条顿人、安布昂人不过是一群衣衫褴褛的乌合之众,打仗也不讲策略,就是蛮干。
日耳曼入侵示意图
罗马军团因此兵分三路,斯卡卢斯为先锋居中,凯比奥居于左翼,马里乌斯指挥右翼,三人成三角形,互为依凭。通常情况下,三角阵是比较安全的作战阵型,无论对手攻击哪一支部队,其余两支都可以增援,甚至反包围对手。不过,罗马军团在此战中却出现了两个致命的问题。
一是统帅不和。凯比奥、斯卡卢斯、马里乌斯三人都是资深元老,彼此间有着不同政治立场,其中马里乌斯性格仁慈,没有带兵打仗的狠辣决断,而凯比奥又性格激进,看不起马里乌斯,试图架空马里乌斯,这让斯卡卢斯也非常不满,斯卡卢斯和马里乌斯便一起挤兑凯比奥,后来演变成三人互不信任,三角阵反而变成了各自为政。
二是地形不利。看看三人布阵的位置就能发现,三部罗马军团都没有协同作战的意图,马里乌斯因为是最高指挥官,把阵地放在了最后面,位置在罗纳河东岸的阿劳西奥,而凯比奥把阵地放在罗纳河西岸的,两人隔着河,难以相互支援,而斯卡卢斯独自布阵在交通便利的前方,但也不可避免地让他处于孤立无援的位置。
当年10月,30万辛布里人、条顿人、安布昂人抢先发动了攻势,他们一眼识破了罗马军团布阵上的漏洞,首先集中力量进攻斯卡卢斯所部。斯卡卢斯按传统摆开阵式,命令罗马军团用龟盾阵抵御蛮族的冲锋,但10余万的敌人实在是太多了,就算盾阵能挡住正面的敌人,两翼的骑兵也无法顶住蛮族的冲锋,最终斯卡卢斯被从两翼突破,然后又是一场围歼。
斯卡卢斯的表现过于平庸,唯一可以嘉许的是及时派出了求援的轻骑兵,他们把蛮族进攻的消息通知了马里乌斯。马里乌斯意识到自己的兵力实在太少,只有把凯比奥的军团集中到一起才有获胜的希望,所以他命令凯比奥到自己这边来会合。
然而凯比奥却不这么想,他也知道蛮族的攻势已经开始,如果这时放弃修建好的营地,等于暴露在敌人的巨斧下,与其渡河不如就地防守,所以他的行动非常迟缓,一直不肯行动,直到马里乌斯扬言要让元老院来调查凯比奥时,凯比奥才同意渡河与马里乌斯会合。可惜,为时已晚。
有资料认为,凯比奥的军团在渡河时,凯比奥却突然命令他们返回原来的营地,一些已经渡河的士兵不知所措,后面没有渡河的人也不清楚该不该返回,结果他的军队一分为二,横跨在河两岸。马里乌斯见状命令凯比奥迅速与自己合兵,指责对方贻误战机,双方就在互不支援的情况下突然遭到辛布里人、条顿人、安布昂人的突袭。同样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围歼战。
笔者认为,中途反悔的行为匪夷所思,凯比奥就算再不喜欢马里乌斯,也该明白战斗时只有一个指挥官的道理,而且他已经开始渡河,不太可能中途改变主意,这不是真的把自己置于敌人的刀剑下吗?考虑到此战生还者仅有10人,而马里乌斯和凯比奥都活了下来,战场的真实情况可能被歪曲了,双方也许相互指责并推卸责任。凯比奥要么压根儿没有渡河,要么就是正在渡河时就被蛮族军队打了个措手不及,以至全军覆灭,而马里乌斯在没有增援的情况也被包围消灭。
公元前105年10月6日,阿劳西奥之战以罗马人的惨败告终,8万罗马军团全灭,鲜血将罗纳河染成了赤色,更有资料认为盟军也在此战损失了3.2万人,如果数据确实的话,罗马联盟的损失就是11万人马,比坎尼之战的损失还要惨重。更可怕的是,辛布里人、条顿人、安布昂人处决了全部俘虏,还把战利品统统烧毁、破坏、丢弃。
蛮族到底要干什么?难道毁灭所有敌人才是他们的目标?
阿劳西奥之战是罗马人对战日耳曼人的第一次史诗级惨败,也让罗马人第一次深刻认识了日耳曼人的野蛮与恐怖,更让日耳曼人发现罗马军团的战力不过尔尔。事实上,辛布里人、条顿人、安布昂人只是日耳曼人的一支,而且是一支被其他日耳曼人驱赶的弱小部落,并不能代表日耳曼人的最高战力,就是这样一支军队让罗马损兵折将,着实让元老院心惊肉跳。
日耳曼人究竟是怎样的民族呢?
按照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记载,入侵的日耳曼人很早就让希腊人知晓,他们无论男女都能战斗,而这次出现的辛布里人、条顿人、安布昂人居住在北海日德兰半岛,有灰色的眼睛和健壮的体格,其中辛布里人意为“掠夺者”,曾一度入侵亚细亚,这说明他们是喜欢掠劫其他部落的民族,只有在被更强大的敌人击败后才会迁徙。
日耳曼民族生活在从北海到多瑙河的辽阔土地上,那里森林密布,阳光不足,让当地人误以为一年只有两个季节,且黑夜与白天是等长的,高卢人屡次被他们入侵掠劫,以至于认为日耳曼人是一群生活在黑暗森林里的怪物。
日耳曼人的服装、战术、铠甲战术大致与高卢人相似,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日耳曼骑兵的作战方式就有别于高卢人,时常出现两人骑同一匹马的情况,而其中一人会在战斗时跳下马变成步兵作战。另外,日耳曼人也喜欢使用长剑、盾牌,崇尚单兵作战时的强者。
事实上,日耳曼人因为生存环境过于恶劣而变得野蛮又好战,他们需要肥沃的土地,这驱使着他们不断对外征战,可不是几个世纪就能击败的势力。罗马该如何击败这支规模庞大的入侵者呢?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盖乌斯·马略。
声明:本文著作权、版权归作者刘威独有,任何个人和组织无权转载、抄袭、摘编、复制、修改、汇编、出版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另外阿劳西奥之战为番外篇不在书中,地图为笔者临时绘制,仅为示意图,不准确的地方还请见谅,也欢迎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