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鸦片战争》有这样让人辛酸的一幕,鸦片战争英军侵略广东,肆无忌惮地用火炮猛攻清军,而清军虽有火炮,却无法执行清军总指挥关天培要求反击的命令,副将只能无奈地回答道:“大帅,我们的炮够不着他们啊!”武器落后带来的结果就是英军对清军形成了压倒性优势,差不多是单方面屠杀。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禁要问中西武器装备差距为何如此悬殊?其实在历史上,原本中西火器差距并不大,明初还曾是世界火器的巅峰,明朝中后期,火器技术虽然有所落后,但也能主动向西方学习,达到与之平分秋色的程度。而到清朝建立后,情况发生了逆转。清朝不思武器改良或创造,致使在西方科技喷井的19世纪中期,中国仍故步自封,武器技术还在原地踏步。以1840年为标志,中西武器地位彻底逆转,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近代中国一蹶不振。
一、明初:世界火器的巅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并将之应用于战争中的国家。早在唐末(904年),火药就出现在战场上。1200年以后,火药才传入西方。中国对火器研究领先世界几百年,在这个时间段内,中西双方都是独立发展火药武器。王兆春在《中国火器史》一书中明确说到:16世纪以前,中国对火器的研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明朝于1368年立国,当时的火器门类比较齐全,有火箭、火铳、火炮等。《明太祖实录》说,明初军队规定,每百户所卫兵,配备火铳10支、刀盾兵20名、弓箭兵30名、长枪兵40名。虽然百人中只有十名火枪手,看起来比例低,占到10%,但在几千年来完全以冷兵器称雄的时代无疑是一大进步,而这仅仅是一般卫所兵装备。一般明军是冷热兵器结合的部队。永乐时期,京军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是专门使用火器的全职部队。按照《皇明经世文编》所说,神机营有正规军士约7.5万人,火铳兵比例为75%左右。神机营是当时世界上装备最多、配备火器最先进的正规军团。
二、16—17世纪:中西差距急剧缩小,但中国还保持领先
随着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方奋起直追,中西武器差距快速缩小。在火器发展方面,西方已经走在中国前列,但因为中国有深厚的武器底蕴,加上明朝也热衷于学习西方技术,所以中西差距不大。在部分明朝人的推动下,中国对传入的西方火器还进行改造,技术水平反超原产国。可以说,中国在火器某些领域仍走在世界前列。
15世纪,西班牙最先发明了火绳枪,随后西方诸国争相仿造;同时,西方火炮技术也在此时起步。当时德国人发现,炮口和炮身比例为1:17或18能使火炮达到最佳状态。德国将火炮定为8种规格,即什么距离用什么炮,并给火炮加装了准星照门,增加命中率。而此时的中国承平日久,火器技术停滞不前,基本还停留在明初阶段。
正德末期,葡萄牙人来华,不久明朝在广东和葡萄牙发生了战争,双方火炮差距很大。明朝大炮还是永乐时期的炮,填充极其繁琐,要装弹、填充火药、怼实火药,再点火发射,距离不同,火药量大小也不同,这完全需要火药手的经验,准头不足。而葡萄牙的火炮(佛郎机炮)填充快,射程远,作战方便。嘉靖时期《筹海图编》介绍佛朗机炮时说,该炮是子母炮,大炮负责发射,大炮炮身处有长孔,以承子炮,子炮内有早已填好的火药炮弹,发射之时,将子炮塞入长孔即可;一发打完,拔起子炮,换新子炮,用过的子炮则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填充火药。广东官员以亲身经历见证了西式火器的先进,遂大力偷师葡萄牙,终于在嘉靖元年(1522)年前后,成功仿造出佛朗机炮和西方火枪,“比番制尤为精绝”。
万历后期,努尔哈赤造反。萨尔浒之后,明军在辽地处于守势,金军格斗较为勇猛,明金士兵之间巨大的体力差距,使得火器又成了守城战的利器。天启时期,明朝引入、仿造西方火器迎来高潮。从1620年起,明朝开始引入西方最先进的红夷大炮。和传统佛郎机炮相比,红夷大炮融入了西方先进的数理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明朝还传入了千里镜测量技术,这使得大炮准确度有了更大提升。至1630年,短短十年间,中国已经仿造了30门红夷大炮,差不多已经全掌握了红夷大炮技术。
万历、天启时期,中国在火枪方面也迎来了新生,实现了从仿造到超越的巨大发展,这在赵士祯《神器谱》中有详细记载。《神器谱》是一部火器书籍,里面记载了诸多火器的使用和制造技术,其中以鲁密铳为代表。鲁密铳原产于奥斯曼帝国,赵士祯不仅偷师成功,而且还对鲁密铳进行了二改,二改之后的鲁密铳性能远超原产国奥斯曼,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火枪。其后,赵士祯仿照旧佛郎机炮子母炮的结构,制造出了子母铳(又叫作掣电铳),该铳已经具备了近代半自动步枪的特点,以子铳装备火药和弹丸,将子铳塞入母铳后,由母铳发射。子铳特别像今天的子弹。
三、清军入关以后:中外鸿沟
虽然在明代中后期,中西火器已经出现差距,但好在明代反应迅速,快速学习,尽力弥补,中西之间差不多处于平等的地步。但1644年明清鼎革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
后金造反之初,为了攻城略地,也颇为重视火炮和火器。但随着入关定鼎的实现,火器这种改变传统战争模式的武器遭到了清朝统治者的极力打压。清朝人口少,以百万人统治亿万汉人,而一个女真武士的养成,从少年到能上阵杀敌至少要经过十多年训练,但身经百战的武士也抵不过没有武艺基础的青少年打出的一枪,所以为了防止汉人造反,清朝统治者就极力压制火器。康熙曾明令“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改造断乎不可”,这断绝了地方或私人发展火器的可能,导致清朝火器不仅没有进步,反而还有所倒退。嘉庆时期所造火炮“射程不如原炮”,鸦片战争时的清朝竟然搬出康熙初期的旧炮,与英国开战,如此焉能不败。
而西方对火器的研发到19世纪后一直居于领先地位,近代化的武器几乎全部出现在1800年以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则是检验中西两国实力的标杆。在这40年间,西方科技呈喷井式发展。1814年美国才发明雷管,1823年英国才发明了锥形子弹和来福枪,1848年美国才发明了后膛装填枪,而近代线膛火炮则发明于1846年,1854年英国才发明了后装线膛炮。但这些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漫长的理论、科学和实验的酝酿。和西方相比,清朝两百年几乎停滞不前,这足以使得中西在火器方面产生断崖式差距。
文史君说:
明朝为何能迅速向西方学习,仿造西方先进武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比清朝开明。明初火器制造和军工厂由中央统一掌握,但永乐、仁宣以后,军工厂下放到地方,虽然地方制造火器需要向兵部申请,但地方上有了军工厂,也就有了制造能力,这也就是在正德、嘉靖时期,中西火器虽然已经出现差距,但广东官府可以迅速调集工匠仿造西式火器的原因。在社会开明风气的影响下,私人研究火器并不触犯法律,明末更是出现了赵士祯、孙元华等致力于研制火器的专家。清朝地方官府没有这种权限,即便知道西方有先进的火器装备也只能层层上报,让中央政府裁决。可惜清政府愚昧,直到圆明园烧了,才开始洋务运动。在明朝中后期,中西火器技术虽有差距但仍可追赶,中国技术还在,只需买几门先进火器,中国就能仿造成功,甚至有所拓展。可到了明清鼎革,清人墨守成规,致使中西差距不断拉大。到19世纪中期,中西在火器方面的差距再也不是买进、仿造就可以弥补的了。
参考文献
1、王兆春:《中国火器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
2、潘向明:《鸦片战争前的中西火炮技术比较研究》,《清史研究》1993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