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作为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位强势的帝王,他的一生功绩毁誉参半。此人既雄才大略也好大喜功。乾隆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帝王,特别是乾隆13年后基本上就是一个无情的政治机器。不过也要肯定乾隆的功绩,特别是对于准格尔部问题的解决一举奠定了现在中国的版图基础。
在清王朝入主中原的同时,准格尔汗国几乎同时崛起,在明崇祯13年,准格尔大汗巴图尔珲台吉正式建立汗国。准格尔汗国建立之初的主要扩张方向是西面,和哈萨克、和沙俄在中亚多次交战获得了大量领土,声势威振中亚。
准格尔重骑兵
加上早先漠西蒙古的一部占据了西藏,基本与清朝东西对立。在准格尔第三任大汗葛尔丹继位后。准格尔与清朝的战争爆发了。康熙29年因为在喀尔喀蒙古的归属问题,双方剑拔弩张。葛尔丹率领3万精锐翻过杭爱山,横行漠北千里后在乌兰布通与清军相遇。康熙帝御驾亲征,双方都损失惨重连康熙帝的舅舅佟国刚都战死,但实力更厚的清王朝更胜一筹。葛尔丹战后退兵,6年后再次兵败昭莫多第一次清准战争告一段落。
葛尔丹
康熙56年,准格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葛尔丹的侄子)乘着青海和硕特汗国内乱。命令大将大策凌敦布偷袭拉萨得手,获得了和硕特汗国的统治权。但是此时硕特汗国内部蒙古势力尚存而且和拉萨的宗教势力也是谁也不服谁。刚进入拉萨的大策凌敦布两边都搞不定。
就在此时清军出手了,康熙57年,康熙委任14子胤禵为大将军王,领兵入藏。2年后清军就将大策凌敦布赶回了老家。准格尔偷鸡不成蚀把米,还把到手的和硕特汗国的土地丢了。自此之后清军正式入住西藏,开始了对西藏的管辖。准格尔30年来2次向东扩张的战略失败了。但是对于西部的哈萨克和沙俄,准格尔的战绩不错。死死压制哈萨克部并屡次击败了沙俄对于汗国北部的侵扰。但对于清王朝在东面的压制,准格尔如鲠在喉,准备随时反击。
雍正帝
到了雍正皇帝即位后,两边关系又再度紧张起来。45岁继位的雍正决心改革康熙末年的弊端。在国内积极推进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等制度并革新吏治。在对准格尔的问题上,雍正4年就制定了的灭准的政策,因为准格尔军野战能力很强,随后几年清军采用步步为营的战略,依靠堡垒构筑防线遏制准噶尔人。在西北察罕泊储备了大量的粮草并稳步推进。应该说雍正的战略还是对的。但是雍正选的主帅不靠谱,西北的主帅傅尔丹本人只有匹夫之勇,又浮躁寡谋难堪大用。
雍正9年,由于傅尔丹轻敌冒进在和通泊被准军伏击遭遇惨败。14名将军战死还有1万多精锐报销,这一仗打的京城八旗军属几乎家家披麻戴孝,雍正灭准的信心遭到重大的挫折。而且雍正此时对国内的税制改革进入深水区,雍正思来想去不想再生乱子,于是忍了。清准大致以阿尔泰山到河西走廊西部为界,经过了相安无事的一段时间。
时间走到乾隆年间,一次一劳永逸解决准格尔问题的时机出现了。乾隆继位之初就发布上谕:“朕思目前紧要之事,无过于西北两路及苗疆用兵者。”这里的“西北两路”,乃是指屯驻巴尔库尔与察罕泊两处用来对付准噶尔部的大军。但是基于几年前的和通泊惨败,朝堂之上对于出兵准格尔的阻力很大。起码在乾隆初年西北的局势还比较稳定。待乾隆度过了皇帝新手期,对于政务和人事操控也越来越熟练。解决准格尔的问题也提上了日程。
乾隆初期清准形式
这里展开说一下清朝的情报系统,早在入关之前。清朝就建立一套对外情报刺探。在蒙古诸部、山西、直隶和辽东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情报系统。皇太极多次从喜峰口、海上寇边都获得了情报系统的有力支持。入关后面对准格尔这样的对手,清廷在中亚也建立了一个情报网,搜集准格尔、沙俄和西方甚至英属印度情报。这个情报站点最远深入如今巴基斯坦的拉达克地区。
清代的统治阶级其实一点也不闭塞,非常清楚国际形势。欧洲发生7年战争时,乾隆就对欧陆各国的实力非常清楚。1789年法国发生大革命后,乾隆立刻纠察民间的结社组织。只可惜这些“勤奋”用错了地方。不过这些情报点很多是和皇帝单点联系的,嘉庆帝暴毙于承德避暑山庄,没有来得及交代这些秘密给道光。如果史学家能给力一点挖掘这段历史能发现非常有趣的信息。
乾隆10年到20年这10年,准格尔大汗葛尔丹策零去世,为了争夺汗位准格尔高层发生了残酷的内战,常年的内战让汗国到了奔崩离析的地步。这些准格尔内部的情报一直源源不断的传到乾隆的御前。到了乾隆19年时,争夺汗位失败的准格尔高层阿穆尔撒纳投降清朝,不但一五一十的说出了准格尔目前虚实,还像乾隆帝打包票做“带路党”,要迎“天兵”入准。
由于准格尔部战力彪悍的一贯印象,特别是雍正时期的清军惨败经历。在朝堂时多是反对用兵的声音。但是等待多年并一直孜孜不倦搜集情报的乾隆判断,阿穆尔撒纳所言不虚。目前就是准格尔最虚弱的时期,必须抓住这个机会。皇帝本人力排众议最后决定:“出兵”!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清廷开始了十几万兵士的选派、补充和更换。这样大数量的军队,是从全国各地征调而组成的。北京、奉天、吉林、黑龙江、山西、山东、江苏、湖北、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的兵士。还特别从关外抽选了骁勇的索伦兵参战。
第二年正月,清军兵分两路,北路从阿勒泰进军,南路从巴里坤进军。南北并进清剿准格尔。这次进军受到的抵抗非常微弱,加上有带路党阿穆尔撒纳指路,清军一路势如破竹的推进到伊犁地区。准格尔大汗达瓦齐兵败被俘,仅仅4个月和清廷鏖战了3代的准格尔汗国就完了。
收到捷报的乾隆帝欣喜万分,志得意满的举行了献俘仪式。在太庙昭告列祖列宗自己完成了不世之功。倒霉的末代大汗达瓦齐被人溜了一圈,不过他最后在北京得到厚待年老善终,比起准格尔腹地的子民结局好太多。乾隆并下令将准部分为4部采用外蒙的羁縻制度进行管理。只在伊犁河巴里坤的路线上留了部分驻守官兵。
但是乾隆帝很快被打脸,先前的带路党阿穆尔撒纳飘了。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乾隆帝的忍耐力。清军主力刚撤军,乾隆20年8月阿穆尔撒纳反了。还鼓动其他准格尔部落攻击留守的清军。一时间新疆乱成一锅粥。因为阿穆尔撒纳在之前的内乱就和不少准格尔部落有血仇。现在是清准之间,准部之间互相攻伐乱的一塌糊涂。还有很多打酱油的部落,因为阿穆尔撒纳不是大汗家族卓罗斯家族的人,合法性不能服众,很多部落干脆就不参与了。
远在北京的乾隆接到准部叛乱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特别是2个月前还搞了那么大阵势昭告天下。特别是阿穆尔撒纳造反前已经有多重奏报告诉了乾隆。但是乾隆都选择了相信阿穆尔撒纳。如今阿穆尔撒纳真的反了,乾隆出离的愤怒。准部的降而复叛让皇帝的脸都丢尽了,很快阿穆尔撒纳就要感受到啥是天子之怒。乾隆下诏再次集结大军,在准备了一年后乾隆22年以兆惠为领军,清军再次踏向征程。
清军第二次进军时赶上了准格尔地区流行瘟疫,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准格尔这次算是彻底完蛋了。由于阿穆尔撒纳降而复叛惹恼了乾隆帝,乾隆帝对兆慧下达了解决问题的终极指令。
新疆在1949年建国时全区人口才200多万,经过了建国后的移民戍边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改良才增长到2400万,但依旧是地广人稀的状态。清朝中期,全疆才130万人口,加上哈萨克等附庸人口顶峰也就500万。所以说准格尔汗国的战争潜力要远远低于清王朝,加上汗国每次领导人交替基本没有平顺过,每次新大汗上位就是一场腥风血雨。从第二代大汗曾格开始,葛尔丹、葛尔丹策零几乎每次政权交替。为了争夺汗位,儿子叔叔侄子总要打成一锅粥,更加削弱了汗国的实力。
更重要的是乾隆下定灭国决心,乾坤独断的做了决定。清王朝是中国封建帝制的顶峰,皇帝拥有几乎无限的权利,只要皇帝想清楚了基本能执行到底。清中前期的军事动员能力、国力也能支持这样的灭国战。诸多因素促成了准部问题的解决。我甚至不敢想,如果时间晚一点,待准格尔内乱平息,双方又会进入战略拉锯。时间滑向19世纪到了西方入侵的时刻,中国的西部边陲局势将更加危急。
经过4年征战,乾隆25年准格尔旧土被清廷揽入怀中,阿穆尔撒纳逃到俄罗斯后染上天花身亡,乾隆将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寓意故土新归。自安史之乱时安西、北廷都护府的孤军死守西域20载最后覆没于吐蕃至此已近千年。从此以后新疆的命运就牢牢的和祖国绑在了一起。即使清末那样困难的时局下也没有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