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曾国藩创办湘军之初没钱没权还受排挤,最后是如何成功的

曾国藩创办湘军之初没钱没权还受排挤,最后是如何成功的

曾国藩,任何一位对历史人物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名字。确实,曾国藩身上的“名头”太多了,如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等各种“家”,更是晚清中兴名臣,有旷世救国之功绩,身后更是谥号“文正”(乃文臣第一谥)。曾国藩一生,可圈可点之处太多了,值得后人学习之优良品质就更是不胜枚举。他生前留下的家书、日记等文字,不但成为重要史料,更被后世之人用作为人处世之标杆。

曾文正公一生可以歌颂之处太多,笔者只能摘择其中之一与读者朋友共勉之。一起学习一下,曾国藩逆流而上之精神。

成功之路总是荆棘密布,尤其是对于出身平平之人,荆棘之利则更为甚之,这也是世间能够达到“成功”之成就的人,如此寥寥之原因。然而,曾国藩用亲身事迹为我们后人诠释了,普通人能够成功所需具备的各类品质,而众多高贵品质之中,又以锲而不舍,逆流而上更为第一要义。

图1曾国藩(1811年-1872年)

曾国藩在他的家书以及各类文字自述中,都说自己天资十分一般。这话并不全是谦虚,曾国藩一生之经历以及为人处世之风格,很多例子可以说明他老人家确实并不是一位头脑思维十分敏捷之人。比如说,这科举第一阶段——秀才,他就前后考了七次,前六次都是他父亲和他一同赶考,父亲并非是陪考,而是父子俩同上考场。曾国藩第六次考秀才落榜,但是他的父亲曾老童生终于脱胎换骨“高”中秀才。

对于曾国藩来说,父子俩总算有一位考上了,多少是个安慰,但是让他比较受打击的是,他的试卷竟然成了反面教材被公布于众,主要问题是文理浅显,供今后考生们参考以引以为戒避免之。这让曾国藩自尊心倍受打击,但是曾国藩那股子愈挫愈勇的劲头,这会儿发挥了作用。

曾国藩清楚雪耻唯一出路就是成功,这一次曾国藩在原本刻苦用功的基础上,又积极总结以往学习之法的不足之处。他发现,自己之前学习多为死记硬背,事倍功半效率极低,且不能掌握精髓,所以,曾国藩积极改进了学习方法。茅塞大开的曾国藩果然不负众望,在他人生第七次秀才考试中,终于拿到了“秀才”资格文凭。通晓其理的曾国藩似乎一发不收,在次年举人考试中,又中!看过《范进中举》的朋友都知道,中举难度系数很大,曾国藩居然来了个“连捷”。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图2科举制图解

上文是曾国藩科举之例,终于顶住各种压力,以一个漂亮的“连捷”来一雪前耻,所以人之潜能往往就是在迫于压力情况下而迸发出来。下面这个例子更能说明这一事实。

众所周知,曾国藩一生最大之功绩就是创立湘军,并且帮助清政府剿灭了太平天国,又让大清王朝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在曾国藩创立湘军之初是何等之艰难。

咸丰皇帝上位伊始,大清王朝就是内忧外患之局势。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本就是广西地区一些百姓因受到“邪教”蛊惑,组织的民间暴乱而已。出人意料,竟成燎原之势,“邪教”组织愈发壮大而不可收拾。咸丰二年之时,太平军就席卷广西而进击两湖,而且开始东转大有侵袭江南之意。由于国家正规部队绿营兵战斗力低到能让人下巴着地之程度,基于根本无法有效抵御太平军之客观事实,咸丰皇帝决定效仿其祖父嘉庆皇帝发动地方团练以挽回颓势。此时,曾国藩正因母亲去世在家丁忧赋闲,曾国藩就被咸丰皇帝提名以在籍侍郎之身份组织地方团练,配合地方军队剿灭太平军,当然,同时被皇帝点名的官员有三十几个之多。

图3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1861年),即咸丰皇帝

起初,曾国藩对咸丰皇帝的旨意并不“感冒”,原因是曾国藩对咸丰皇帝是比较失望的。原本,咸丰皇帝御宇之初颇有焕然一新之风,曾国藩更是对这位年轻皇帝寄予厚望,认为新皇帝可以一改道光朝之沉沉暮气,没想到,咸丰皇帝三分热血之后便也说多做少。曾国藩大有不再“伺候”之意思,因此接到谕旨曾国藩并没打算出山。

要不说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往往能决定一生之命运。就在曾国藩决意不予理睬之时,他的好友郭嵩焘登门拜访。郭嵩焘一语中的,大意说“你一直梦想着能够救国救民,这不就是一个千载难逢之机会吗”?这句话说动了曾国藩,又在其父的劝导下,曾国藩决定出山办团练。

由于曾国藩办团练之目的是为了拯救大清王朝和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他并没有如同大多数在籍办团练那般敷衍了事或者借机敲诈勒索,而是想真正建立一支能够力挽狂澜的军队。曾国藩为了建立这样一支军队,先是因为插手地方吏治而越权,夺了湖南地方官的权与财,因而大大地得罪了湖南自巡抚(省长)以下大小官员。最后因为自己组建的团练士兵与湖南绿营兵(官兵)发生冲突,最后竟然在绿营军官鲍起豹的鼓动之下,绿营兵直接闯进曾国藩办公衙门(临时),曾国藩差点死在愤怒的绿营兵刀斧之下。湖南巡抚衙门就在曾国藩办公衙门隔壁,绿营兵声势浩大,巡抚骆秉章佯装不知而没有主动出面解围。曾国藩无奈逃到巡抚衙门求救,骆秉章这才出面解了围。骆秉章此次隔岸观火就是要“杀”一下曾国藩的锐气。

图4骆秉章(1793年—1866年),原名骆俊,字吁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

倍受羞辱的曾国藩投诉无门,他知道自己很难在长沙立足。为了更大的目标,曾国藩决定离开长沙前往衡阳练兵,离开是非之地。这时候又是这股子逆流而上的劲头成就了曾国藩,正所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曾国藩忍辱负重决心要练出一支精英之军而雪耻。

此时的曾国藩创办湘军,真是遇到前所未有之困难。首先是,湖南全境官员的排挤。由于在长沙锋芒毕露导致得罪了整个湖南官僚系统,没有权力又面临着有权力之人作梗的曾国藩,行事是诸多不便。其次是,没有钱。招兵买马没有钱啥也干不了啊,光靠“募捐”那点钱,真是杯水车薪。

当然,曾国藩也不是等闲之辈,充分发挥哭穷本领之后,终于得到皇帝许可,从湖南财政分得些许“肥肉”。当然骆秉章更不是小肚鸡肠之人,给予曾国藩一定程度的支持与帮助。要知道此时两广和湖北已经相继沦陷,仅湖南大部分还被清政府掌握,此时湖南显然十分重要,所以湖南巡抚这个位子就是重中之重。骆秉章前任张亮基已经足够优秀,朝廷又换骆秉章二度走马上任(道光三十年,骆就是湖南巡抚),足以说明骆绝非庸碌之辈。同治六年,骆秉章溘然长逝,朝廷赐谥“文忠”,亦足以说明对骆一生之肯定。

图5太平军与清军交战图

解决了钱财问题,还有一难,也是最难之处,那就是皇帝的猜忌。大清王朝到了咸丰朝已经统治中国二百年有余,但是始终没有放下对汉人的防备。这不,一不留神,太平天国就这群“乌合之众”就能捅破天。倘若像曾国藩这样,有头有脑又有文化的汉人手握重兵,朝廷不能也不敢不留神,后来支持慈禧发动政变的胜保就在咸丰皇帝面前提过醒,这也是曾国藩立功无数却迟迟得不到实授权力原因之一,这是后话。

面对皇帝的猜忌,曾国藩只能跟皇帝“打马虎眼”,只能在奏折上玩文字游戏,咸丰皇帝日理万机且焦头烂额哪有功夫和心情仔细解读,反正稀里糊涂地就给了曾国藩扩大规模之许可。当然,这里还是离不开骆秉章的“包庇”,倘若骆落井下石,曾休想“瞒天过海”。曾国藩正是有了这份许可,后来发展了水军,也正是这支水军完成了收复西南中枢——武汉之重任,完成了自太平天国起事以来,清政府第一个重大胜利。也正是收复武汉这个机会,让胡林翼擢升为湖北巡抚,在成就了一位中兴名臣的同时,更为湘军集团打下夯实之基础。可以说,胡林翼的存在才是湘军日后能够建立通天伟业,最重要的承上启下之人物。

图6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这段人生经历,对我们后来人真是有非凡之教育意义。现在总有一些人,抱怨大环境不好,自己得不到重用。其实,与曾国藩建立湘军之初的大环境恶劣程度相比,还有何颜面再去抱怨?此外,可能还有人抱怨没人帮助等等之语。

那么,为什么曾国藩有人愿意帮助他?因为他是一个真正要干事儿的人。我相信,倘若我们都是积极向上,激流勇上之人,身边定然不会缺少贵人相助。所以,给那些喜欢抱怨之人(包括我自己)一个忠告:先学会审视自己,再去指摘他人吧,这么做终归是有好处的。

文:王金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咸丰,秀才,地方,一生,曾国藩,皇帝,团练,朋友,湖南,湘军,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咸丰,秀才,地方,一生,曾国藩,皇帝,团练,朋友,湖南,湘军,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咸丰,秀才,地方,一生,曾国藩,皇帝,团练,朋友,湖南,湘军,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