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清朝的内务府是个什么样的机构

清朝的内务府是个什么样的机构

但内务府是皇帝自己的官僚机构,大臣们不能管皇帝的家务。皇上只是想一扫内务府的腐败,就相当于一人敌视三千多人。就算砍掉几个主管大臣,内务部腐败不根除,也是治标不治本

溥仪曾派郑孝胥大刀阔斧改革内务部。郑孝煦上任后,将原仁堂大夫开除,换人,认为弊端可以消除。没想到,内务府的人集体罢工,偌大的紫禁城空无一人,没有人准备祭祀的瓜果点心。几次之后,溥仪不得不放弃内务府的整顿。看得出来,清朝皇帝并不想纠正内务府,但他确实连累了很多人,他也无能为力!

清朝顺康时代,由于内战频繁,国家尚未实现安定,内务府每年的开支往往需要户部补助。康熙中期至道光、咸丰初期,内务府与户部的关系比较稳定。由于国家财政收入总体来源稳定,支出相对固定,偶尔会发生战争但总体成本不大,可以依靠库存和应急措施应对。在此期间,内务部与户部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比较良性的循环。这个循环从康熙时代开始,在雍正时代发展起来,在乾隆时代达到顶峰,在嘉道时代得以维持,在咸丰时代开始崩溃。从咸丰中后期,特别是同治年间,内务府与户部的关系陷入恶性循环。内务部的财力已经用尽,他们不断向户部请拨。

然而,面对军费、外债、赔款的恶性循环,户部早已捉襟见肘,捉襟见肘,不得不在有限的财力内不断运转,以满足皇室无边的开支。乾隆年间,内务府收入充裕,每年都要将多余的存款转入户部,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

乾隆时代,内务府的收入,除了户部每年拨款60万两外,主要来自皇庄、当铺、关税和盐税等几个方面。对于一些重要的沿海和内陆关税,除了户部规定的税收外,任何盈余都必须上缴内政部。到乾隆中期,上交给内务府的比上缴国库的还多。还有盐税养银,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乾隆年间,内务府的收入普遍较高,内务府钱庄的库中经常有大量白银。所以乾隆明确表示,一旦内务府库房的存货超过百万,一般都需要将库存的白银调入户部。

1768年至1775年间,共拨入户部690万余两。嘉庆十九年(1814年)内务府库藏白银1240万,道光末年有800万余。但总的来说,随着嘉庆年间收入的减少,户部的拨款也会减少,先是减到四五百万,到嘉庆末年只有十万左右。到了道光时代,改变了户部的调拨方式,改为封存,每年基本在20万到30万以上。当然,如果存多了用不着,就转给户部。1838年,将内务府储备的300万两转入户部。据统计,乾隆时代内务府总收入高达8000万多两,其中内务府光储司总收入6800多两,占85%。养心殿办银库总收入八百万至九百万两,占百分之十。圆明园银库总收入4至500万两,占5%。

鉴于圆明园银库在乾隆十四年之前尚未成立,且乾隆十四年至乾隆六十年每年白银存货量波动较大,故圆明园收入实际占比白银国库应高于5%。除了宫廷生活的日常需要,乾隆时代内务府的开支,其实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为了乾隆六下江南游玩。乾隆时代的内务部除了日常开支外,还要支付重大战争、救灾、河道工程等费用。除此之外,它还用于建造西藏寺庙和供奉喇嘛。为什么要在这个领域投资?因为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花钱方面,乾隆皇帝比明朝的很多皇帝都精明得多。借用《乾隆皇帝的荷包》赖惠民教授的一段话来赞美乾隆皇帝:就执政宗教战略的历史脉络而言,元代宣政元所辖官庙占数百千亩田地,耗尽天下财富;在首都供养了大批藏族僧人,经常举行佛事大典,修建寺庙,修建佛塔,造成了国家的财政危机。相比之下,清朝兴建寺庙由内务府承担,并没有造成国家财政问题……比起明朝和蒙古战争,各耗费七八百万两白银年,更能彰显清朝成功的统治战略……清朝的蒙古人不再是勇猛善战的游牧民族,而是成为虔诚和平的民族。

19世纪,中国面临外来压迫,世人都会想起乾隆帝接见马戛尔尼时的傲慢无礼,错失洋务良机。但是,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征服了新疆、蒙古等地。为了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他在宗教政策、资金注入、修建驿站等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也许他没有预见到中国在19世纪的衰落。但中国至今能保持幅员辽阔,乾隆皇帝对边疆民族的策略值得探讨。

乾隆年间,定制户部每年向内务府拨款60万元。1830年7月,又指定广东海关从会计司的关税盈余中提取30万元上交内务府。然而,咸丰初年,资金短缺。欠款。1868年起,户部又增设30万,统计每年拨出60万。1870年以后,内务部指定的60万的来源是:两淮、两广、广西、粤盐局各5万,福建茶税,福建海关常税,太平海关常税银子各10万,九江海关常税银十五万。光绪中期以后,内务府花钱更多,60万不够用。1893年10月1日,奉命户部请省海关另筹五十万元,次年施行。具体来源为齐、晋、河南、江苏、江西、广东、四川各20000个,陕西、浙江、湖北、湖南、安徽各10000个,江浙沪天津、镇江、宜昌海关各20000个,闽粤海关、山海关、芜湖海税4万元,昌鲁、山东盐税各1万元,两淮、浙江盐税各2万元,河东新盐税4万元。其他不变。道光年间广东海关指定的30万元,仍作为固定资金来源,但不是常年资金,也没有足额拨付。如果算上三十万。即户部每年拨款140万。

这些其实都是日常开支。遇到临时或重大特殊事件,户部不得不增加拨款,特别是同光大婚、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元子修等。

1872年同治大婚,户部直接拨款450万元,加上其他地方的开支,江宁织造55万元,苏州织造182万元,杭州织造110万元,两广总督37万元,1.17万元广东海关、淮安海关等总数高达近千万。1887年,光绪大婚,拨出550万京金。还有修建陵园的费用。

清末最大的朝廷开支是慈禧60大寿和庚子太后归来。据统计,慈禧太后60寿辰一共花费了530.8834万两。1857年至1874年,户部除需承办大典外,拨给内务府的经费高达918万,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咸通年间,也有历次诏书要求节俭,也有官员和大臣要求节俭开支。户部不时采取强硬措施抵制调拨资金,要求户部退回资金。如1897年,次年省海关下拨50万,获准退还户部13万。同治以后,内务府的财政支出不断扩大,清末的急速扩张确实是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支出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宫廷奢靡之风极为严重。咸丰后期每年的开支只有40万余元,同治初年则在80万至90万至100万余元不等。光绪中后期达到143万,内务府后期高达295.2万,十余年间翻了一番。1911年办理次年预算,内务府预算高达10246974两。

晚清十几年,皇室继续肆无忌惮奢侈生活,多次要求户部增资,动辄数十万。客观地说,清朝统治者并没有一味保护内务部。一般来说,在处理内务部与内务部的关系时,要保证内务部王室的需要。但是,如果户部国财严重不足,危及统治,就必须优先国财。总的来说,从康熙时代到道光时代,内务府户部之间的关系还是可以保持良性循环的。同年,户部财政开支扩大,但仍可通过捐献和设礼津维持,故需增加内务府拨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乾隆,关系,国家,收入,康时代,清朝,机构,白银,户部,广东海关,故事传记,内务部,开支,乾隆时代,内务府,户部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乾隆,关系,国家,收入,康时代,清朝,机构,白银,户部,广东海关,故事传记,内务部,开支,乾隆时代,内务府,户部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乾隆,关系,国家,收入,康时代,清朝,机构,白银,户部,广东海关,故事传记,内务部,开支,乾隆时代,内务府,户部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