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国学兴盛,王阳明的心学独树一帜,据说,中外尤其是中国和日本对其推崇备至。王阳明被称为圣人, 可惜年仅57岁就去世了,按照古人六十为短命下限的标准来看,王阳明算是短命了,我辈都是俗人,按照长寿健康的通俗标准看,这样的圣人应该不能成为榜样。
王阳明是天才级别的人物,与后世被称之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相比,这两个圣人都过的比较纠结,也就是精神内耗十分严重,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比较短命。
曾国藩号称清朝中兴第一功臣,平定太平天国,延续清朝统治。还著有足以为后人修身养性楷模的《曾国藩家书》。这样的修身功夫,何人能及?最后据说因为天津教案等事件忧惧而死。
该操心的心操碎了,该吓破胆的胆早破了,该伤神的事也伤透了。能不折寿。曾国藩61岁去世,官方说法是积劳成疾所致。
不管从饮食、医药还是运动等角度衡量,圣人都应该比常人活得更通透、更健康吧?据说黄帝文治武功千古流传,不但开创了中华文明,还开创了中医的伟大事业,《黄帝内经》(据说是假托黄帝之名而作)就是明显的例证。 据说黄帝的寿命高达120多岁。
王阳明忧国忧民,为天下社稷着想,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
曾氏是严己宽人,自我约束的典范, 自勤自勉为天下榜样!
但是大道之行,顺其自然。 世界奉行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能量守恒:力小而谋大,智少而谋多者夭。 “成事多者寿命少”, 用有限的生命去成就无限的事业(或者赚无限的财富),必然会损折寿命。
这可能是王、曾二人英年早逝的一个原因吧?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不超过15%。
饮食和运动是促进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 维护健康是一种社会责任;把健康投资作为个人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才是正确选择,健康投资是回报最大的投资。身体健康优于一切。
如此看来,儒家关于人的发展几步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是修身。修身应该就是儒家关于成功的基础标准。如果说王阳明、曾国藩生活的年代的社会发展、医疗水平是落后、是乱世的话,那么儒家创始人孔子生活的时代岂不是地狱乎?
如果说忧国忧民让王、曾二人英年早逝,那孔子如丧家之犬般的颠沛流离还不忘教育三千弟子的生活算什么?而孔子据说活到了73岁。
阳明先生的成长阶段绝对不能称为坎坷。15岁去草原上转了一大圈才回来,身体不好能行吗?晚年时在大军之中射箭,三发三中,引大军为之欢呼。
父亲王华是状元,副部级干部, 得罪宦官后那几年确实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 ,但龙场悟道之后又开始顺风顺水。一生坎坷这个词用来说阳明先生肯定是不合适的。
想想苏轼的一生,那才叫坎坷.
苏东坡一生坎坷,被贬官一次比一次远,特别是最后到海南岛的那段时间,居无所,食无肉,药无医。 历尽迫害, 乌台诗案中,两次自杀未遂; 自幼体弱多病,体质虚弱,39岁前,已经两鬓斑白,牙齿脱落 。 宋朝的他享寿66岁,几乎高于一般人寿命的一倍。 在万分艰难的岁月里 ,苏东坡是这样的: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心学只是一种思维能力,而非修行境界,阳明学心学、用心学、传播心学,很费神, 思虑过度, 据说他病逝之前,己伤三脏。王阳明也提倡打坐,但也是不得要领。若能双盘打坐4小时(连续不下座),就可以阳气十足,打通奇经八脉,自然百病全消 。
寿之长短,在于几代人的修德努力积累,里面包含了基因生理,家运,祖宗积的福德,共同作用的结果 !
过多的精神痛苦,耗尽了王阳明先生的生命力。 他的精神,一直处于大喜大悲之中,鲜有平静安和的时候。 心学精进没有止境,很伤神。有利于功业,不利于安身。
任何一种存在,在它出现的那一瞬间,它的整个运行轨迹就差不多都定型了。 有一些人,既很少生病,又活得很长,还很有成就。 说不清的事情很多,不是一个养生、保健就能解释的,心性之有利于健康,是不错的,但是怎样的心性了得,不好说,从阳明到曾国藩身上,找不到答案,东坡居士的修炼好像有些门道。
有的东西人是很难自主的。看看东坡居士如何?
保持乐观: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定见定性: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空灵如此: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人性通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学会遗忘: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