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跑马圈地并不是满清所独创的,而是来自更早的金朝,只不过当时叫“刮地”,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抢占汉人的田地。
清朝的圈地,一般是从顺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二十日,多尔衮颁布的圈地令正式开启,即圈占“无主荒地”归八旗军士所有。
圈地令的主要内容为一是将近京肥沃土地圈给清贵族,另外,圈山海关以外地让农民耕种叫“圈补”;
二是原来圈占地离京太远,或因“碱盐不毛”地,来补还近京被圈农民叫“全换”;
三是凡明王室所遗留皇庄各州县“无主荒田”,一律划归满洲贵族和八旗官兵,叫“圈占”。
从上述三种圈地的形式可以看出,所谓“圈地”,就是强占田地,圈以标志。圈地令虽说只拨无主荒田和前明亡殪的皇亲国戚之田,事实上前明的许多贵族、官僚和地主的土地已归农民所有。清廷颁布圈地令,实际上抢夺霸占了农民在起义中得到的土地。
第一次圈地:清初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附近,为安置满族诸王、勋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列土分茅、豢养旗人,除了占有明代的皇庄及无主土地以外,顺治元年十二月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民有田民地,欺压汉人,
顺治二年九月,清廷下第二次圈地令,范围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顺治四年正月第三次圈地,圈入顺天、保定、河间、易州、遵化、永平等四十二府。
史书记载,三次共圈占土地约二百三十三万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亩(十六万六千六百三十六顷七十一亩,一晌约六亩),其中皇室庄田仅占五千七百多顷。“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圈地后,很多农民田地被占,流离失所,部分地主或农民投充到八旗庄园,或流亡他乡,造成大量流民、乞丐出现。
随着进关的满族官员和士兵人数大增,满族贵族刚入关时圈占的土地已经不够分配。顺治八年再次出现大规模的跑马圈地,直到康熙八年为了对付鳌拜,才第一次宣布停止圈地,《皇朝政典类纂·天赋》载令:“嗣后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圈房地,悉令还给民间。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又正式规定,民间所垦田亩,“自后永不许圈”。但是真实的历史是,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才真正意义上停止圈地。
清朝的圈地运动,前后折腾了上百年,造成的影响有多可怕,大家参考一个数据即可,宋朝时期中国人口已经过亿,清朝入关到雍正12年,中国人口只有9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