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11年8月11日,一代雄主努尔哈赤驾崩,后金国顿时天塌地陷,一幕争夺汗位的闹剧也立即上演……一代雄主努尔哈赤驾崩,后金国顿时天塌地陷,一幕争夺汗位的闹剧也立即上演……
多尔衮是这场斗争的受害者和失败者,但却不是唯一的……
他的生母被新汗皇太极逼迫自缢以殉葬,他青梅竹马的科尔沁草原之花被皇太极纳为侧室,他和两个同母兄弟的职权地位被暗中侵夺……这一切,带给多尔衮的,不仅仅有耻辱和仇恨,还有效法汉三杰之一的韩信的雪耻之心和复仇之计……
多尔衮决心十年磨剑,要同皇太极一争高下……
由于有权威的代善迟迟不决,众贝勒中有人耐不住性子了。说什么话的人都有。沸沸扬扬,甚嚣尘上。更有传言说什么:“各个旗主都作好了应机的准备,有的密集私议,似有剑拔弩张之势。”
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些紧张的局面,代善也意识到了它的严重性,必须采取应急措施,稳定局势。否则,一旦动起武来,后果将是极其严峻,并且是难以收拾的!
召来岳托、萨哈廉,对他们道:
“我经过长时间的较为周密的考虑,现在就依你二人的提议,立四贝勒皇太极为汗位继承人。不过,你们两人暂时不公开,待我同二贝勒、三贝勒商量,想法统一后,再宣布。”
岳托、萨哈廉喜出望外,高兴地道:
“阿玛,这一决定,才真叫合乎天理,顺乎民情。”
岳托、萨哈廉为什么极力迫使代善立皇太极呢?
一个是皇太极也确实够得上继位的条件,再则就是皇太极野心勃勃,素有谋略。为了取得汗位,这许多年来,都在发展私人势力。以他的权、位,在众多贝勒中稍施恩惠,或者略送秋波,除其他三贝勒外,所有八旗官将,谁不趋之若鹜。岳托和萨尔廉就是皇太极私自培养的党羽。
这次争夺汗位的部署,皇太极也知道代善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能对代善做些劝导工作,发挥些积极的作用,皇太极认为,也只有岳托和萨哈廉能堪此重任!因而密令其执行,似有可能。
代善对继位人已有了自己的主张,便去找阿敏和莽古尔泰。三人聚集后,代善还是以商量的态度,让阿敏和莽古尔泰说出各自的主张和态度。
代善道:“汗位的继承事,现在朝中已形成严重的局势,看来必须把继位尽快地确定下来,才能把形势稳定住,免得闹出严重的后果。”
阿敏道:“是到了确定继位人的时候了。”
“你两人考虑过没有?谁最合适?”代善不再绕弯,直接把事情摆了出来。
“论合适,还是你最合适。”莽古尔泰道。
“我担不起这副担子。还是考虑别人吧!”
“你不愿继位,反正得有人继位,空白总是不行吧!”阿敏也在看看代善和莽古尔泰的态度。
“那就从我们四大贝勒中决定一人就行了!”莽古尔泰道。
“我们四人中,我退出,不参与继位人选的决定。你们三人中谁最合适,就决定让谁继位。”
代善的这一决定,倒出乎他们两人的意料。他们两人都知道,继位,谁也没有代善够格,而他竟自动放弃。两人都默然无语。
代善又道:“你们三人中,比较一下。比较的时候,去掉私心,为大金国着想,为汗父和列祖列宗创业艰难着想。比本事,比才能,再比身份和贡献。”
有代善放弃继位的竞争的实际行动和这一片比的条件,阿敏和莽古尔泰也就比较冷静些了,也产生了一些自知之明的较为正确的态度和想法。
阿敏自己知道,侄子继叔位是很少有希望的,遂道:
“莽古尔泰和皇太极两人比好了,我这个‘旁支’不够格。”
莽古尔泰道:
“我同皇太极比打仗,我还可以同他比比,要是比学识,比才干,比智慧,我莽古尔泰两个还抵不上一个皇太极。”
代善的心愿已得到满足,笑道:
“你们两个都说的是实情,我很高兴。那我们三人就决定立皇太极继位了。”
三大贝勒取得认识上的一致后,其他人也就说不上是障碍不是障碍了。
多尔衮弟兄三人,虽有强烈的争位愿望,手也握有军权,但慑于皇太极的实力雄厚,加上其余三大贝勒已倾向了皇太极,自己如果表示反对,也是杯水车薪,与事无补了。
三大贝勒决定后,随即向众子侄们宣布。
第二天,他们共同起草了一份进书,请求皇太极即位。皇太极虽然有谋求帝位的想法,此时反而又谦虚起来,说道:
“诸贝勒推我为汗,先帝生前并没有遗诏,有众位哥哥在,而立我为汗,自己恐怕不能很好的继承父亲的遗志,也怕不符合上天的心意吧!况且统领群臣,抚绥百姓,我才疏学浅,实在担当不起这份责任。”
这几句看似谦虚的话,明显地暴露出:皇太极虽是想汗位,毕竟是众兄长推举出来的,并非是自己奋斗创立的。谁知道众兄弟推选的诚意几多?所以他便以拒不接受的态度,窥探动向的端倪。可是再三推让,均未取得允诺。
据说,一方固辞,一方不允,竟相持三日之久。最后一天从上午卯时一直到申时,竟达五个时辰。代善等坚持不已,最后皇太极才感到踏实了许多。推辞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是想通过推辞,才测定贝勒们推选的诚意。既然坚持了这么久,皇太极是可以放心了。
好一个工于心计而近乎叵测的汗位继承者!
严峻的形势逐渐趋向缓和了。众贝勒和文武大臣虽有窃窃私语,但也无碍大局,继位的事,还是滚滚向前,不可逆转。可多尔衮弟兄三人却有难以言状的抑郁。
一天晚上,宫廷内,正热火朝天,奔走相告的时候,多尔衮竟闷闷然来到额娘房间,问道:
“额娘,你说这汗位的继承人推选得合适吗?”
多尔衮当时虽然才13岁,可已经有一定水平的政治敏感性,他提出的问题,有时叫额娘感到惊奇。额娘想听听儿子对宫廷内重大事情认识能力,道:
“你看呢?你的看法能说给额娘听听吗?”
多尔衮坐在额娘身旁,开始了他的“高见”,道:
“在汗父众多子、侄中,势力最大最强的是大贝勒,他最有资格被推选为汗。可是他对汗位没兴趣。野心最大的是四贝勒。多年来,他一直在这方面做准备工作,等着汗父去世这一天的到来。他结了不少私党为他出谋划策,或者公开出面表示拥护。这大贝勒和四贝勒的情况是不是这样?额娘!”
“不错,我的想法也同你的想法不相差什么?”
多尔衮的看法,得到了额娘的肯定。他还有话要给额娘说,于是道:
“大贝勒位尊、权重、功显,也是汗最长的儿子,他愿意放弃汗位的竞争,又极力推选四贝勒,是为的什么?”
多尔衮语音一顿道:“一家的实力,就够人慑服的了,两家的实力合在一起,我们爱新觉罗家族中,又有谁是他们的对手?大贝勒扶四贝勒即位,自己虽是做臣,可四贝勒手下的官将,有很多是大四贝勒方面的人。额娘想想看,四贝勒掌权后,还能亏待大贝勒一家吗?
大贝勒假若换上一个想法,不推选四贝勒而在我们弟兄三人中,推选一人,以他的实力和威望,再加我们弟兄三人的旗主地位,也可能没有人出来反对。而大贝勒偏偏不这样做。
我们清楚地知道,大贝勒是决定继位人最有权的人,即使不合理,我们又能怎么样他们呢?
多尔衮说到这里,母子俩都显得心情沉重,有一种受人压抑而不能反抗的屈辱感!
多尔衮毕竟不是等闲之辈,他是个雄才大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强者。他决不会让屈辱长期压抑着自己。总有一天,他会勇敢冲破这种阻力,摆脱被动的局面,而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更重的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