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日晚上9点钟,李爱珍正在家里做研究时,接到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电话,电话那头首先就祝贺她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在听完对方的言语后,李爱珍还有些木讷,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心中顿时涌上万千思绪。
当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这是美国人对她的科研成果的肯定,是美国科学界的最高成就,迄今为止已经有11位中国科学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然而,这一次却有所不同,在这11人中,唯有李爱珍在国内没有国家两院的任何一院院士头衔。
在这之前,李爱珍曾4次提名中国院士名单,但每次都遭到拒绝。当她成为美国的外籍院士后,国内民众都担心李爱珍会不会去到美国工作?就在大家心里都没底的时候,李爱珍说了这样一段话:“没有祖国的支持,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就,我感激大家对我的支持和认可,感谢那些推荐我的院士,对他们我感到非常愧疚,我会一直留在祖国,继续为祖国发光发热。”
听完李爱珍的回话,无数国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称赞她是中国的骄傲!
李爱珍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她又为何没有入选中科院?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历史老炮为您详细解答。
李爱珍
1936年,李爱珍的父母从菲律宾回国后,在福建石狮市永宁镇生下了她。当时中国正饱受日本的残暴侵略,她的父母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行列。她深受父母影响,对祖国有着热切的感情,同时她也深刻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才是和平的基础。1954年,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复旦大学化学系,经历4年的苦读,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上海冶金所当一名化工研究员。
上海冶金所
在工作期间,她努力刻苦,干活有冲劲,让担任上海冶金所的副所长邹元爔对她十分欣赏。经过一段时间考核,邹元爔对李爱珍更加关注,最后将她收为自己的学生,李爱珍开始了进一步的学习。在邹元爔的教导下,李爱珍接触到了半导体材料,这门学科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学科,国内一直都没有比较成功的学者。
到了上世纪70年代,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半导体行业对高端科技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家也意识到半导体行业的重要性。但此时的中国已经落后国外先进国家一大截,和许多的先进技术一样,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了技术封锁。
李爱珍的老师邹元爔认为想要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就要学会国外的技术,为中国的半导体材料学提供方向。于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开始向西方先进国家公派大量的高尖人才,期待他们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邹元爔
在出国深造的人选中,邹元爔丝毫不顾政治风险,极力推荐李爱珍这个华侨家庭的女孩子出国深造。当时国内有些人对华侨出身的人并不太信任,怕他们出去就不回来了,毕竟家里有过先例。邹元爔才不管出身,就是要让李爱珍出国深造。最终,李爱珍还是通过了审核,来到了恩师邹元爔毕业的学校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
来到美国之后,她清楚地知道为了这次出国名额,老师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代价。她不敢松懈丝毫,全身心地扎进半导体的海洋里。在此期间,李爱珍来到过著名的贝尔实验室拜访“分子束外延之父”卓以和,认识到了“分子束外延技术”在国防、经济、民生领域的重要,此项技术在红外光电、红外探测、激光、雷达等方面都是最为核心的技术。她心中想到:我要学会它,让中国也有这项技术,才能不落后他国。
贝尔实验室
从此,李爱珍开始沉心专研“分子束外延技术”。1988年,李爱珍学成归国,开始着手研发中国
自己的“分子束外延技术”。奈何设备的落后,让李爱珍的研发进度十分缓慢。不过一切肯坚持下去的事情一定会遇到转机。
李爱珍的转机来了,1994年,冷战结束后,美国放开了分子束外延设备的出口限制。李爱珍亲自出国与外商谈判,总算是为我国引进了高性能、更稳定的分子束外延设备,她的研究开始进入加速期。在这一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也宣布世界上第一个量子级联激光器研制成功,这也被视为半导体激光领域的一次革命。
时隔6年后,李爱珍带领的科研团队,率先在亚洲研制出5至8微米波段量子级联激光器,从此,中国跨入了掌握此类激光器研制技术的国家,之前仅有美国和欧洲地区拥有此项技术。中国的研制成功,让世界为之震动。
卓以和都称赞李爱珍:“世界上没几个实验室可以做到,而那些人员基本都有在贝尔实验室工作过的经历。李爱珍能够独立得做出来,在我们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她做到了,这对中国而言功劳是非常巨大的。”
献身科研40余载,李爱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她的成就让世界都惊叹。在2003年,李爱珍就因此项成就当选为亚洲太平洋材料科学院院士 ;在2005年11月,位于埃及举行的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大会上,李爱珍被授予第三世界科学院工程科学奖,这还是中国科学家头一次获得此项奖章,这足以看出李爱珍在科学界的地位。到了2007年5月1日,李爱珍更是成为了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这也是本文开头发生的故事。
在李爱珍还不是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时,国内科学家曾在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4次推荐李爱珍竞选中科院院士。不过,在1999年的竞选中,她还没有取得如今的成就,于是便落选了。在之后的几次竞选中,她又再度落选。等到2005年,中国工程院鼓励李爱珍参加竞选,不过,李爱珍拒绝了。她说:“院士的名额太过宝贵,我已经69了,实在不忍心占用院士名额,还是给那些年轻人一些机会。”
就这样4次落选之后,国家也尊重她的意愿便没有再为她提名院士。李爱珍在2001年退休后,并没有好好地享受晚年,她依旧每天都去研究院工作,在实验室里不知疲倦。有一次过年,他的学生在大年初一给她打电话拜年,结果家里面没有人,后来电话打到了实验室才找到正在做研究的李爱珍老师。
在2005年,李爱珍作为亚洲唯一的委员参加了“中红外光电材料和器件国际会议”,在会中,她申请2010年召开的第十届会议移师中国上海。要知道,这个会议在哪个国家召开就代表哪个国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重视和认可。而在此之前,这个大会一直在美国和欧洲召开。此次申请经过大会成员的考核后决定,同意下一届会议会址落户上海。
回国后,曾有记者参访她问道:“您为什么一定要让这一会议来到中国?”
她答道:“我国的科研技术不比他们差,有资格举办;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关于我的恩师邹元爔。我是一个华侨家庭,当初留美深造时,是我的恩师顶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将我送出去的。而他生前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希望这样的国际会议能在中国召开一次,现在,我完成了他的夙愿。他对我有恩情,我是个记恩的人。”
如今,李爱珍成为了第一个获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国女科学家,这也是国际高端科学组织对她的认可,她也接受了美国给她的头衔。不过她并不认为这是美国要招揽她使出的手段,李爱珍也表示:“没有祖国就没有我的今天,请大家放心,我会留在中国哪也不去。”李爱珍的回答让国人感动,纷纷为她的爱国情怀点赞,称她一声“李老先生”。
时光荏苒,如今已经85岁的李爱珍老师仍然奋斗在科研一线,为后来者指点迷津、无私奉献。她在教学时曾对她的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实在的工作,远比那些荣誉名号更重要,一定要记得别人给过你什么,不要在意没给你什么,搞研究要沉下心来。”
李老先生的敦敦教诲,我想她的学生都会铭记在心并身践力行,将来延续给他的学生。如此下去,中国必将富强起来、屹立于世界科学之巅。而李老师的话也让人深受触动,一个有理想的中国人才能带领中国崛起,我庆幸祖国拥有像李爱珍这样的人,同时我们也要学习李爱珍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