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千年一帝”的康熙,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名皇帝。他也是一名总体上很“完美”的皇帝,除了晚年的的一丝管理失误导致“九子夺嫡”,康熙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明君了。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一个婴儿诞生了。他就是康熙,当时,他的名字叫做爱新觉罗·玄烨。玄烨出生前,她的母亲有一天早晨出门,惊奇地发现有一条龙竟绕着她的身体久久盘旋。俗话说,孕妇遇龙乃祥瑞之兆。若那龙盘旋在身,那就更是大祥之兆了。这下,朝中沸腾了一片,人们纷纷传着,将有一位“仙童”降生。
康熙作为清朝时期的明君,执政期间亲征朔漠,和善蒙古,平定匈奴战乱;大力发展农业,完善土地制度,兴修水利;治吏亲民,恢复官吏考核制度,允许百姓觐见,下令不允许士兵阻止百姓靠近皇上,康熙的开明治国理念,一直被后人所称赞。但其实在康熙身上还发生过一件很少有人熟知的趣事,那就是康熙曾在品尝水果时,将水果的名字叫错了,但大臣们也没有更正,这个名字便一直沿用至今。这个被叫错的水果是什么呢?这其中的故事还要细细道来。
水果的发展贯穿了人类的整个历史,大部分水果都具有奇妙的口感与酸甜的口味,同时也拥有丰富的维生素与膳食纤维,因此水果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喜爱与欢迎,成为了我们现在的日常食品之一。随着运输业的发展,明末清初时期,我国逐渐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外来商品,大部分外国水果也由此传入我国,但同时,我国国内原本的水果地位却在逐渐衰退。
康熙与哈密瓜的缘分要从朝贡说起。由于周边的一些小国倾慕大国的文化,有所忌惮,选择通过朝贡的方式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光是寻求大国的庇佑,也是为了自己国家的经济利益。哈密国就是清朝的邻国之一,一直试图与康熙帝处好关系。一般来说,朝贡的物品都是当地的特色,可以理解为“物以稀为贵”。有他国来朝贡,这也是经济实力繁盛的重要象征,尤其是在康熙年间,真正做到了“国富民强”,让他国俯首称臣。
当时的新疆地区虽然地大物博,但终究因为生产力的落后和科学技术的停滞的确没有什么太好的东西能够取悦当时的康熙皇帝,不过后来,一些小国的首领发现,自己国家有着中原王朝未曾有的水果,因为新疆这个地区所处的环境和地理位置与中原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适合很多特殊品种的水果生长。于是这些附属国便常年以本国特有的水果来进贡给清朝皇室,康熙皇帝和很多王公贵族很少离开过都城自然也没有见到过这些水果,对于这些稀奇的特产也是非常的喜欢,久而久之,新疆地区的这些小国专供皇室的水果已是约定成俗。
到了给大清国上贡的时节,国王却不知道该送啥好了。多亏身旁的大臣提醒,他才想到东湖甜瓜,于是派出使臣,精心挑选出最好的甜瓜前往京城。可谁知哈密距离京城太过遥远,甜瓜又不能存放太久。使臣们刚出发两个月,携带的甜瓜就全部腐烂变质了,大家只能打道回府。后来哈密国国王身边的幕僚给出了个好主意。第二次去上贡之前,先计算好从哈密到京城需要走多久。然后让人去鄯善国运过来几大桶泥土。随后他命令使臣在前往京城的路途上边走边种植哈密瓜,又找来专人加以看管。这样使臣们走到京城时,沿途种植的哈密瓜刚好成熟,口感极佳。通过这种办法,哈密瓜终于顺利被送到了康熙跟前。
而康熙帝对于其中一个香甜的瓜果十分的喜爱,这种瓜果是哈密国的国王,特意带到中原的,叫做鄯善瓜。而当时的康熙帝,转头就将这个瓜的名字给忘了,只记得这是哈密国进贡的瓜,所以一直叫他哈密瓜。他身边的大臣,自然是知晓皇帝记错了,但是却无人愿意提醒,万一触了霉头,导致君王勃然大怒,高度中央集权制的政权下,他们自然是讨不到什么好处。哈密瓜的名字,就这样流传至今,三百年来,中原地区的所有人一直叫他哈密瓜。
即便现在有了清晰的史料记载,我们已经知道了康熙叫错的名字,但是已经习惯了哈密瓜的名称,改不过来了,况且哈密瓜的称谓就能让人联想到此瓜的“甜如密”,使人口舌生津。现在我们在任何一家水果店都可以买到哈密瓜了,这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在古代的运输情况下,恐怕只有王公贵族可以尝尝鲜了。
哈密国的国王估计自己也没有想到,康熙帝会如此喜欢这种甜瓜。这样简单粗暴的赐名,让后世的人都知道了哈密的存在。时间只是过了仅仅几百年,在封建时代还是贡品的哈密瓜,在几百年后,摇身一变,变成了大众水果。得益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交通便捷起来,培育手段丰富起来。不止是哈密瓜,还有“红尘一骑妃子笑”的荔枝,“苜蓿随天马,葡萄出汉臣”的葡萄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点一点地,进入了平常老百姓的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