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归葬中山陵疑问
中山陵的一期(主体)工程,原计划与1927年2月完工,在孙中山逝世两周年时下葬,但因战乱工程进展缓慢、迎榇道路(今南京著名的“中山路”),安葬计划两度推迟。
当时纪念章已铸好,所以收藏有孙中山“奉安纪念章”上的时间,不是正式下葬的1929年6月1日,而是“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十二日”
北上迎孙中山灵柩和安葬,都是很隆重的。
中国棺材是很有名的,铜棺、楠木棺,都是上佳葬具。特别是楠木棺材,既防尸腐,又防棺腐,古代帝王死后多用此。为何要给孙中山订美国铜棺?这里是有原因的。
因考虑到水晶棺不可能立即运到,而遗体搁久会腐变,1925年3月15日,由协和医院施行摘除内脏及防腐手术。
1925年3月30日正午12时,苏联政府特派专员多米诺夫将赠送的水晶棺运到北京,并带来了一封苏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给家属的唁函。
但孙中山的尸体后来并未能殓入。经协和医院的专家检查,发现此棺质料脆簿,易于传热,和列宁用的水晶棺并不一样。加上长途转运,有几处出现漏孔,不能长期保存遗体。宋庆龄、孙科及治丧处只好决定仍暂用原来的楠木玻璃棺,同时向美国定购铜棺。
1929年5月17日,孙中山遗体重新移殓于美国产铜棺中。殓服为白绫内衫、外加素蓝实地纱袍,黑素缎马褂,白丝手套,是在北平瑞蚨祥绸庄定制的。
当日,向孙中山灵柩告别后,由孔祥熙率杠夫将灵榇移人墓室,宋庆龄等亲属、中央代表蒋介石、故旧代表、日本人犬养毅、各国专使代表欧登科,随同进入墓室,率杠夫将孙中山铜棺奉安于圹内。
在祭堂内参加大典的人员依次进墓门瞻仰。瞻仰毕,集合行三鞠躬礼,奏哀乐。最后,由宋庆龄率领孙科夫妇、戴恩赛夫妇等,将墓门敬谨关闭。
之后,立碑刻字纪念。碑文很简单——
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字为颜体,遒劲有力,出自谭延闿的手笔。
这个石碑存有两大疑问。
吕彦直设计中山陵之初,因为受建筑费的限制,并没有设计碑亭,而是在祭堂正中立碑。后来为了增添陵墓的气势,吕彦直才设计了碑亭,而在祭堂内设孙中山先生坐像,碑亭内竖立高大石碑。
原来,段祺瑞政府虽然说过“国葬”孙中山,但不久倒台了。孙中山下葬的性质事实上是“党葬”,而孙中山在国民党内的职务是总理,故称。
据资料,葬事筹备处最初也曾打算为孙中山撰写一篇碑文。早在陵墓动工以前的1925年12月28日,葬事筹备委员会就议决,推定吴稚晖、汪精卫、于右任、张静江为孙中山撰写碑铭、传记,并推谭延闿、于右任、张静江担任书写。后又具体确定,由汪精卫撰写碑文,胡汉民撰写墓志铭文,吴稚晖担任传文,张静江写记文,并限于1926年7月底交稿。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古早故事”,其中有更多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