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秦朝和罗马帝国的开局相同,结局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何?

秦朝和罗马帝国的开局相同,结局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何?

前言

关于秦朝和罗马帝国的对比,一直以来都是比较火热的话题。两大帝国,一东一西,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也都崛起于差不多的时间维度,彼此之间确实是很好的对手。二者都是从比较偏远的地方开始发家致富,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也都是转型比较成功、崇尚武力的帝国。

然而,与罗马帝国的长寿不同的是,秦朝二世而亡。两个开局几乎相同的帝国,为何结局如此不同?仅仅是因为秦始皇滥用民力吗?可罗马帝国也没怎么蓄养民力啊,不也是大兴土木吗?今天,我们便一起来探寻这里面的根本原因。

始皇帝画像

一、交通因素

1、秦始皇在交通上的投入

古代交通条件比较落后,信息传递、军队调动和物资输送等方面都不是很便捷。良好的交通意味着效率的提高,资源消耗的减少。当秦朝还是秦国的时候,对交通建设便格外重视,为了加强关中与巴蜀的联系,硬是在悬崖峭壁之间凿孔架桥,建了一条五尺道。当秦国变成秦朝的时候,其实比后世王朝要吃亏,不仅需要打破之前各国的交通壁垒,还要立足全域来构建全面的交通体系。

80万平方公里的秦国变成了450余万平方公里的秦朝,想想需要新修多少路、挖多少河、架多少桥才能搞好交通,秦始皇对此是有足够认识的,一统六国的第二年便开足马力修建驰道,其中包括从咸阳通往陕西北部的上郡道,从咸阳沿渭水北侧渡黄河,经原魏国故都安邑通往原赵国故都晋阳的临晋道,从咸阳经函谷关通往河南、河北和山东的东方道,从陕南通往原楚国江汉平原的武关道,还有从关中西部通往河西走廊的西方道等。

秦朝主要驰道的分布与走向

据相关史料所载,秦始皇新修的各种大道的总里程近7000公里,相当于1.5个川藏线,5个京沪高铁。秦始皇深知水路的运力远强于陆路,他在攻打三晋期间,充分发挥了黄河、渭河和汾河等水系的运输优势,后来为了平定岭南,又从湘江到漓江之间挖了一条大运河,是为灵渠,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得以串联。

然而对于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的秦朝来说,秦始皇修在交通上的这些投入依然还是太少了,这就好比秦始皇把各个郡联系在了一起,可郡之下的县、乡等行政区却依然比较闭塞,一旦这些地方有事情发生,从信号传递到朝廷,到朝廷下达命令,再到资源调动,等朝廷的反应生效后,事情却可能已经不是原来的事情了,秦末的烽火燎原不就是这么烧起来的吗?

遗泽后世的灵渠工程

2、罗马帝国濒临地中海

罗马帝国源于亚平宁半岛,北面靠着大陆,东西南三面皆为大海,其征服的方向和地区主要都是地中海沿岸。如果看地图就知道,亚平宁半岛正好处在地中海比较中间的位置,对整个地中海的辐射效应是很大的。地中海不同于太平洋,它是夹在非洲大陆和亚欧大陆之间的一个陆间海,既没有危险的台风,也没有太大的潮汐现象。

即使航海技术再不发达,罗马帝国也可以在地中海上畅行无阻。如果再把地中海四周的黑海、多瑙河、莱茵河、尼罗河和幼发拉底河等众多水系算上,罗马帝国无论是到周边的哪个地区,埃及也好,美索不达米亚也罢,都不需要走太多的陆路,顶多就是个几百公里。

罗马帝国的地中海优势

这就意味着罗马帝国既不需要像秦朝一般投入巨大的资源去修太多的大道,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水路运输的优势。同样的距离之下,罗马帝国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投入比秦朝更多的资源,也可以更有效地管控各地区。想当初,秦朝的南征大军如果不是因为岭南比较封闭,不见得会视皇帝的诏令而不顾。

罗马帝国前前后后的乱子也不少,可罗马军团都能快速做出反应。纵使有部分地区一时脱离罗马帝国的控制,也因为大海所阻,很难扩散到周边地区,罗马帝国只要控制好手里的海军,无往而不利。斯巴达克斯当时闹得那么凶,不也只能局限于一地吗?如果罗马帝国是像秦朝一般的交通条件,斯巴达克斯或许就是秦末的刘邦、项羽了。

斯巴达克斯的活动范围

二、思想因素

1、秦朝推崇法家思想

周朝以礼治天下,天下分崩,秦便以法治天下,通过法制来构建强大的行政体系,弱化百姓对贵族的人身依附性,提高国家的资源支配和调动能力,以新对旧,完成了华夏文明圈的首次统一。法家的效率和奖惩的确能够快速激发潜力,可凡事都有个度,过刚则易折,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不是没有思想的机器。

别看周朝总是“半死不活”的样子,可好歹存续了近八百年,周朝像绳子,柔而韧,秦朝则像棍子,刚而脆。从皇帝到大臣,再从大臣到平民百姓,这条关系链越紧实,则其中的环节越容易出问题,一旦中间有哪一处断开了,不是说就那么一个点状问题,而是从断开处一直到尾端的线状问题。

秦朝的行政体系

秦灭汉兴之后,汉朝统治者鉴于秦朝的法家治国方式过于严密,便将秦朝和周朝融合在了一起。既用秦朝的“法”,又用周朝的“礼”,“礼”的进一步延伸则是“儒”。“儒”相对于“法”来说,不过分追求效率和奖惩,对人们的各种行为没有清晰明了的约束,更多的是从礼仪道德上面确立了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等,让皇帝成为道德的至高者,也就是“君权神授”。

人们从思想上去尊崇这个至高者,而思想又是行动的基础,相当于抓住了源头,不像法家那般单纯通过法律的奖惩来迫使人们去服从。法家通过严密的层级关系和奖惩制度来整合资源,儒家通过思想道德来促成各层级的行为惯性。如此下来,以前的绳子则变成了流体状,纵使中间断开了,尾端部分也不会像原来那般跟着一起断,会和端头依然保持一定的黏性,这便是“外圣内王”的好处。

应运而生的董仲舒

2、罗马帝国推崇宗教文化

古罗马最初信奉“万物有灵”论,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均在各种灵魂的监视之下,后来引入了古希腊的宗教信仰,将神灵进行具化,不仅有灵,还有形,甚至还具备人的喜怒哀乐,比如罗马将希腊宙斯的各种故事安排到罗马主神朱庇特身上,使朱庇特成为众神之王,象征罗马的最高权威。罗马将神灵与政权形式相结合,大到国家,小到个人,一切行为均可找到对应的神灵。

人既然有了信奉的神,则定然需要与神进行沟通,不然如何让神来影响人呢?这个时候便需要祭司了,祭司可以充当人与神之间沟通的媒介,可以以神的名义来晓谕他人。对于影响力如此大的祭司,罗马自然不会等闲视之。绝大部分的祭司都会来自于贵族,甚至还有行政官员会兼职祭司,因为这些人的利益和罗马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同时,祭司也会分层级,有低级的,也有高级的。

古罗马神殿

随着罗马的扩张,对于新征服地区的宗教又该如何处理?罗马统治者以极高的智慧对异地的宗教进行整合,建一个罗马万神殿,将人家的神请到万神殿中和自己的神同享祭祀,这种文化输出的手段确实高明。然而当罗马扩张到极限时,这种方式又有些不合适了,神太多了,思想太杂乱了。

为此,罗马便开始通过赋予元首一定的神性来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力,比如屋大维接受的“奥古斯都”称号,意为神圣、庄严。祭司们帮着一起宣扬罗马元首的神圣地位,让人们相信罗马元首是以神的意志来管理国家的,如有人不服从元首,那便是对神的亵渎,是大家的敌人。罗马的宗教文化所起到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如同汉朝所采用的儒家思想。

恺撒曾担任过朱庇特神的祭司

结语

秦朝没有罗马帝国那样好的交通条件,没有罗马帝国那样崇高的宗教,故而未能像罗马帝国一般国祚绵长。可秦朝的覆亡却推动了汉朝的意识形态建设,使得后面不管王朝如何更替,大一统的意识却永不消亡。

罗马帝国虽然在宽松的条件下得以长久,可却忽视了意识形态的优化,当传统的罗马宗教无法发挥作用时,罗马帝国不得不引入基督教,结果基督教不仅没能稳定秩序,反而对罗马帝国的政权产生了威胁,最终导致其分裂成一堆小国。

孰优孰劣,又岂是几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我们只能循着历史的轨迹,去思索,去总结,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更好地看清未来。

参考文献:

《史记》

《罗马史》

《罗马帝国兴亡史》

本文为文史写手鄂G游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的关注与转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地区,结局,秦始皇,罗马帝国,秦朝,水系,开局,交通,资源,周朝,消息资讯,罗马,秦始皇,罗马帝国,地中海,朱庇特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区,结局,秦始皇,罗马帝国,秦朝,水系,开局,交通,资源,周朝,消息资讯,罗马,秦始皇,罗马帝国,地中海,朱庇特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区,结局,秦始皇,罗马帝国,秦朝,水系,开局,交通,资源,周朝,消息资讯,罗马,秦始皇,罗马帝国,地中海,朱庇特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