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亲,他在位的60年时间热衷于开疆拓土,在中国历史版图上有多个是乾隆皇帝下令建设并被其命名的城市。
1,库伦。被饿国分裂出去的原中国故土外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本来的名字原叫库伦。1639年,乌兰巴托所在地是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驻地,不过那只是一个移动式蒙古包,并没有人在此定居。1778年,乾隆皇帝给蒙古的哲布尊丹巴下令:要求他在北京到恰克图的路上设立一处城防,并取名的“库伦”,蒙古语的意思是“大寺院”的意思。这就是乌兰巴托最早名称。清朝也在库伦设置办事大臣,管理库伦当地事务。
乾隆起了“库伦”名以后,蒙古的活佛和贵族逐渐来库伦聚居生活,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城市,后来这里发展成为外蒙古的经济、人口、文化与政治中心。
乌兰巴托地形图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建城市,都有很多讲究,首要条件要依山傍水。所以建“库伦”时,乾隆也很看重风水。因为库伦南靠肯特山脉,北依鄂尔浑河,地理位置在草原上属于风光宝地。
2,绥远城,现为内蒙古省会呼和浩特市的一部分(曾经的归化与绥远城构成了现在的呼和浩特市主城区)。1737年乾隆下会在归化城东再建一个要塞,满州副都统瞻岱会同兵部尚书通智、归化城都统丹津赶赴归化城东选择城址,看中归化城之东北约五里许一处地方,此处“后有大青山作屏障,前有依克图尔根、巴罕图尔根(即小黑河)二河之环抱,左有喀尔沁口之水,右有红山口之水会于未方,其中地势永固之城基,实军民久安之处所,城垣建筑于此取壬山丙向甚为合宜。”瞻岱等人细加酌核,认为此地“实属风水合法,形势均宜,又系翁稳岭喀尔沁口军营行走之通衢大路。”遂决定“于乾隆丁巳年二月初七己丑辛巳时(1737年)先在壬方动土兴工”。工程于1739年7月竣工,此地成为清军在漠南蒙古的军事重镇,绥远城四个城门匾额都是乾隆皇帝亲自命名并御笔亲题,东门曰“迎旭”,南门曰“承薰”,西门曰“阜安”,北门曰“镇宁”,镶嵌于城楼门额之上。民国与新中国成立后归化城与绥远合二为一并更名为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市地形图
3,迪化,乌鲁木齐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名称为迪化。乌鲁木齐在乾隆击败准噶尔汗国前只是一片牧场的名字。乾隆平定准噶尔后,1758年,清军为了驻兵屯田、适应人口增长及商业贸易的需要,先于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位置就是今天的南关,这是乌鲁木齐建城之始。
乌鲁木齐市地形图
由于粮食连年丰收,而且和周边哈萨克牧民的贸易比较顺利,1763年,清军在乌鲁木齐修建兵房1200间,移入了1800多名携带家眷的官兵。乾隆又将旧土城向北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这年的八月,乌鲁木齐的土城加高加厚,竣工时,乾隆帝将扩展后的城池命名为“迪化”。乾隆十分担心害怕失去这片土地,为了弱化当地居民的乌鲁木齐影响, 更名为迪化城。迪化的意思也就是“开导教化”,乾隆皇帝希望用这个名字来维护自家的统治,寓意要“开导文明的风尚”,借此期望此地的人们从此有尊王服从之心,不再“反叛”,这是迪化城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后迪化更名为乌鲁木齐。
4,伊犁与惠远城。新疆,古称西域,1759年清军镇压了准格尔部叛乱之后。乾隆认为这里是“他族逼处,故土新归”,所以取名新疆。与此同时,乾隆也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草最为丰美的伊犁也起了名字。乾隆认为平定准噶尔功盖千秋,西陲从此永保安宁,相当于将庭院犁平整用来种地,把里巷扫荡成废墟,也就是那句成语“犁庭扫闾”。所以,乾隆将这里取名为伊犁!
伊犁河谷地形图
清军平定准格尔叛乱后,为了巩固朝廷对西域的管辖,第一任伊犁将军明瑞于1762~1780的十八年间修筑了“伊犁九城”。即惠远城(惠远古城),惠宁、绥定、广仁、宁远、瞻德、拱宸、熙春、塔尔奇。其中惠远城为主城,其余八座为拱卫的卫星城。
由于清朝实行的是驻军和城市建设一体的策略,伊犁九城很快成为当时的中心。九城中,惠远和惠宁两城驻扎八旗兵,宁远驻扎蒙古兵,其余六城驻扎以汉兵为主的绿营兵。
其中最大的是惠远城。“惠远”之名乃乾隆帝亲赐之名,是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远方之意。
5,阜康市,阜康市是新疆昌吉州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地处天山北坡脚下,准噶尔盆地南缘,阜康市西边紧挨着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阜康的地址原来是一个驿站,随着迪化的建设,该地也逐渐被建设起来了,1776年乾隆皇帝将该地赐名为“阜康”:意思是“物阜民康”。
天山脚下的阜康市
6,河北的丰宁县,该县也是乾隆命名,但并不是乾隆下令兴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