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徐寿:清朝末年著名科学家、翻译家,近代中国造船业的领军人

徐寿:清朝末年著名科学家、翻译家,近代中国造船业的领军人

徐寿(1818—1884),字生元,号雪村,江苏无锡人。清朝末年著名科学家、翻译家,也是近代化学的启蒙者。他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他和华蘅芳一起制作了“黄鹄号”,因此被称为近代中国造船业的领军人。

提到晚清第一巧匠,很多人都知道是徐寿。徐寿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有很多个“第一”,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轮船、军舰等都和他有关。他是中国最早的化学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晚清科技总设计师就是徐寿,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而不停地奋斗。

徐寿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家庭,4岁时父亲就走了,17岁时母亲又撒手人寰。他靠帮别人修理农具和乐器为生,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他从小喜欢读书,后来研读《春秋》《水经注》等。

他和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希望考取功名。可是现实并未善待于他,他想考取功名的梦想落空了。落榜的他经过仔细思考,觉得之前读的很多书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就慢慢改变努力的方向。

后来他喜欢上了国外传进来的新的科技,便抽空努力自学。当时的数学家李善兰在上海创办了墨海书馆,那里有很多西方近代的物理和矿物等方面的翻译书籍。喜欢读书的徐寿就买了很多书回来,根据书中的指导自己做实验。

书中描述了用透明的三棱玻璃观察太阳光。为了做这个实验,徐寿跑遍了市场都买不到三棱玻璃。临近傍晚的时候,他疲惫地坐在书桌前喝茶,突然看到面前的水晶图章。

长方形的水晶图章晶莹通透,不是和透明的玻璃一样吗?他当即拿起图章去打磨。夫人看他拿着图章正在打磨,就上前阻止,说:“水晶图章不便宜,不能为了实验就把图章给毁了。”徐寿则认为实验出真知,自己一定要亲手做实验。

对知识的渴求让徐寿有了很大的动力,他又去上海到了墨海书馆。当时书馆里有一本新书《博物新编》,

书中详细介绍了很多化学知识,例如氢气、氧气等。这些新兴的东西又让徐寿着了迷,他购买了一些做实验的器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徐寿,又一次找到了方向。日积月累之下,他前后用了17年的时间,翻译了大量西方先进的学术和科学书籍,其中最著名的是元素中文命名。

他把许多元素加上“金”字偏旁重新命名,比如铝、锌、镁、钠等。这些名字直到今天还被我们使用,但是看起来简单的字,徐寿当时可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每个名字都是用英文的第一音节结合中文的文字而得来的。据统计,徐寿一生仅翻译的化学书籍就有13部。在他的带领下,有人统计他家祖孙三代翻译的图书达900多万字。

徐寿和数学家华蘅芳是忘年交。他和华蘅芳一起去了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在那里,擅长计算和绘图的华蘅芳和擅长制作的徐寿一起,仅凭书上的图纸便开始自己动手制作蒸汽机。

为了更好地获得数据,他们二人经常去外国人的船上实地收集数据和观察材料。经过短短3个月的努力,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就制造出来了。

紧接着他们又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然后是第一艘军舰,等等。他们开创了很多个“中国第一”,这让清政府的统治者同治皇帝大为赞赏。徐寿为中国人争了气,他的成功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一样有头脑。当同治皇帝命人把“天下第一巧匠”的牌匾颁发给徐寿时,徐寿心中并不是特别开心,他知道,新型的科学家在统治者的眼中不过是一个能工巧匠。

但是徐寿心中有着伟大的抱负,他想把更先进的知识传播给国人,于是他不但翻译了很多国外先进的书籍,还和麦华陀一起创办了格致书院。这所学院不但传授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还为国家培养了许多科技人才。

作为一位科学家和翻译家,徐寿的种种成就固然值得我们敬佩,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他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永远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4岁丧父、17岁丧母,再到后来的科考落榜都没能让他放弃自己,这样的精神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

注: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徐寿,实验,清朝,中国,图章,化学,蒸汽机,造船业,书籍,知识,消息资讯,翻译家,徐寿,华蘅芳,图章,墨海书馆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徐寿,实验,清朝,中国,图章,化学,蒸汽机,造船业,书籍,知识,消息资讯,翻译家,徐寿,华蘅芳,图章,墨海书馆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徐寿,实验,清朝,中国,图章,化学,蒸汽机,造船业,书籍,知识,消息资讯,翻译家,徐寿,华蘅芳,图章,墨海书馆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