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国家观:孙中山先生爱不爱国?这要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看

国家观:孙中山先生爱不爱国?这要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看

“爱国”这一概念,今天在中国已被用来泛指对祖国的关切与眷恋之情。但凡学过历史的,我们都知道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者”,孙文先生敢为中国近代革命之先驱,成功的促进了中国民族解放事业,称其为“伟大的爱国者”,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历史从来都是复杂的,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也不能简单化。一般的著作都只谈其如何爱国,如何伟大,却不谈其赤手空拳打天下时,为了借助外力,曾不得不向野心的日本军阀许愿出让中国权益的情况。当然这不能说他不爱过,因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党,严格说来没有一个没有接受过外国的帮助,没有一个在对外问题上是坚决的彻底的。

可以肯定的是,孙中山先生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多次承诺出让满洲权益的言行确实是事实。比如说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孙中山看准清王朝自顾不暇的状况,乘机在广州策动起义,为了起义数次前往敌国日本的驻广州领事馆,恳求日本政府为其提供武器援助,来帮助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再比如说,1911年孙中山在得知辛亥革命的消息成功后,绕道欧洲回国,首先即电召日本友人在香港接船,然后与大批的日本人同船返回上海;再比如说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候,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不仅在财政银行等方面多次求助于日本军阀,并且很快任命了大批的日本人当作自己的顾问。此后,1915年孙中山又在日本占领军的支持下和武装下对北京政变发动军事进攻。可以说在国民党早期孙中山与日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从孙中山先生革命早期的这些做法来看,似乎他真的是不怎么爱国。当然这是我们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孙中山先生所处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是中国刚刚开始接受西方民族观念,准备重塑中华国家对那个主权和领土概念正在熟悉和形成过程中的十分混乱的过渡时期。可以说孙中山先生在那个时期还尚未明确什么是国家。

这个时期大量的封建残余在社会上存在,习惯于把国家看成一家一姓或者一党一派的私物,而不是整个“中国”。牺牲了满洲的权益与中华民国有什么关系?也许就是孙中山先生当时的想法,无论是暂时出让满洲权益,还是引入日本顾问,借助于日本援助与爱国并不矛盾。因为孙中山当时内心的想法应该是他要去爱的那个国,既不是满清统治的大清国,也不是袁世凯后来整的那个假民国,而是他心中理想的“中华民国”。

此外,辛亥革命当时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革命的最高目标是夺取清政府的权力。所以借助一些外力也无可厚非,这个时候孙中山最关心的还不是日本与其他列强侵略的危险,而是如何利用国内满汉矛盾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凡是有利于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力量,他当然会全盘接受,即使对现存的大清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有所损害,也没有什么妨碍,因为他确实不爱这个国,他会建立一个更加理想的国家,才是他真正想要爱的国。孙中山先生早期的一些行为,可以称之为“暂时牺牲部分国家权益”来换取“革命的短期利益”。

用自己理想的中国来代替现实中的这个中国或那个中国,这应该就是孙中山先生当时的内在想法。他在革命早期所做的一些“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在当时看来也无可厚非。但是随着民族主义的觉醒,它影响到整个国家的也就是国民整体民族主义意识的发展,我相信孙中山先生的看法也得到了很大的转变。

这从到了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孙中山先生1919年以前对日秘密交涉的做法,骤然停止,这清楚的显示了民族主义觉醒的强大社会舆论压力的作用。

总而言之,我们不应该有现在的观念来看待以前的思想,虽说历史是由后人评判的,但是要放在特殊的特定的环境之下进行考察。同样我们也不应该把爱国与暂时的妥协退让和暂时的牺牲部分权益的外交行为简单的对立起来,斥之为不爱国。历史是复杂的,政治更加是复杂的。

历 史 人 物 简 史

historical-figure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家,历史,革命,中华,中国,环境,日本,权益,先生,孙中山,故事传记,中国,日本,满洲,先生,孙中山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国家,历史,革命,中华,中国,环境,日本,权益,先生,孙中山,故事传记,中国,日本,满洲,先生,孙中山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国家,历史,革命,中华,中国,环境,日本,权益,先生,孙中山,故事传记,中国,日本,满洲,先生,孙中山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