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斯大林去世不久后,账户余额被全部曝光,苏联人民看后愧疚不已

斯大林去世不久后,账户余额被全部曝光,苏联人民看后愧疚不已

斯大林是最大的贪污犯,斯大林就是一个无能之辈,如果斯大林早死十年,那么苏联人民的生活将会比现在更好,在赫鲁晓夫长达四个小时的报告中,斯大林被批评得一无是处,面对这样的诋毁,苏联的民众根本不相信。

他们可能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从拉着木犁的农民变成了红色帝国的人民,而苏联也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可以和美国掰手腕的工业国家。这一切都和斯大林有着切不断地联系,

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接下了列宁手中的权力,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但是摆在他面前的是什么?是一个破败的联盟,老百姓们连饭都吃不饱,无论是钢铁还是电力,几乎没有一个可以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至于当时的飞机汽车等,就更不要提了。

在1928年的时候,遭受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工业产值是苏联的一倍,至于美国,相当于八个苏联,一个在后来有着钢铁帝国美誉的国家,此时全国拿不出三万辆拖拉机,说得夸张一点,如果这个时候苏联遭遇帝国主义势力的袭扰,那么他们真的只能拿着镰刀和锤子同敌人作战了。

为了摆脱这样的困境,在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而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让苏联尽快地摆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在这个阶段中,斯大林开始大力地宣传工业的魅力,并且提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在斯大林的号召下,全国工人的热情都被调动了起来。

苏联内部的工业化进程就像是按下了快进键一样,开始飞速向前,仅仅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提前完成,在这四年多的时间中,苏联多了1500多个现代化的大型企业,苏联有了自己的拖拉机,飞机,汽车,甚至连重型机械和化学专业也是一应俱全,机器的制造产值甚至已经达到了1928年的三倍,而且农业所需要的拖拉机和收割机产量已经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几乎所有的农业机器都能依靠自己进行生产。

当时苏联提出五年计划的时候,那些资本主义国家根本不相信国家可以这样发展,他们甚至毫不遮掩地说这就是苏联的弥天大梦而已,可是当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的时候,苏联的发展速度和当时同等水平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已经不能是说是超越了,说是碾压都不为过。

但是苏联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反而是迅速地制定地制定了自己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而正是在中这个时候开始,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发现,苏联的发展已经无法遏制了,而且苏联的发展速度在他们的眼中,堪称恐怖。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几乎建立起了整个现代化工业,就连精密机械都已经初具规模,在曾经1500个现代化大型企业的基础上,再次增加了4500个大型企业,而在这个时候,工人的工资翻了1.5倍,集体农庄中农民的收入水平翻了两倍,整个国家和1928年几乎判若两国,更重要的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间,斯大林实现了他的诺言,消灭了所有的剥削阶级。

按照斯大林的说法,这个时候的苏联,仅仅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以及劳动知识分子,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此建成。虽然第三个五年计划因为战争原因被迫终止,但是对于苏联的人民来说,仅仅是前两个五年计划给他们带来的改变就足以让他们铭记终生。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他们不用再对那些剥削阶级俯首称臣,不用被惨无人道的剥削,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有抬起头仰望天空的权力,如果想要得到尊重,那么就去学习,去劳动,这个国家尊重那些拥有技术的工人,是他们在用铁锤一点点地建造红色的巨人,这个国家尊重那些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是他们用镰刀养活了千万同胞,这个国家尊重那些拥有知识的学者,是他们在探索着最尖端的科技,让那面镰刀锤子的旗帜变得更加鲜红。

这一切都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完成的,而现在有人站出来想要推翻斯大林曾经留下的一切,他们无法同意,但是看着民众反对的声音,赫鲁晓夫却做出了一件更过分的事情。

把斯大林的遗体挖出来火化,然后将骨灰随意地埋在克里姆林宫的空地上,这就是赫鲁晓夫干的事情。可是即使是赫鲁晓夫如此对待这个一手缔造了红色帝国的领导者,还是有人支持赫鲁晓夫的行为,不是因为其他而,只是因为斯大林曾经的统治得罪了太多的人。

而在这个问题之前,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斯大林是如何做到,让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仅仅十年的时间就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答案是五年计划,那么如何保证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高压统治。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有许多的农民都对斯大林有着极大的意见,对于苏联的农民来说,他们很多人都经历过沙皇的统治,在当时的背景下,因为土地所有权的问题,他们没有任何反抗余地,他们生产的所有粮食几乎被掠夺一空。如果你问那些农民最想要的是什么?答案很简单,他们想要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他们的这个愿望被列宁实现了,当时列宁几乎将所有的土地都分给了农民,并且农民所生产的粮食除了有一部分需要交给国家之外,大部分都是属于自己的,这样的举动极大的刺激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当时苏联的粮食生产总量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但是当到了斯大林时期的,这一切都变了,当时的苏联还是一个农业国家,但是如果要发展工业,就必须用到大量的金钱,对于一个农业国家来说,他们最值钱的东西就是粮食了,为了能够让农民们更高效地生产粮食,斯大林提出了集体农庄的概念,然后将集体农庄中大量的粮食收归国有,然后出口海外,换取资金以及先进的设备。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于这个国家的农民来说,就好像再次回到了那个被剥削的时代,在集体农庄中,农民们几乎要上缴所有生产出来的粮食,虽然不用担心饿肚子,但是因为高强度的劳动,让这些农民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对于这样的情况,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幅度下降。

可是对于这种生产积极性下降的农民,斯大林还有一套严格的惩罚措施,只要不听从命令,这些农民就很有可能会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种土豆,而对于那些比较富有的农民,抄家算是轻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不配合抄家,那么要么全家去西伯利亚种土豆,要么全家去吃牢饭。虽然这个情况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有所减弱,但是依然有大量的农民对斯大林极其不满。

而斯大林在士兵中间的名声也并不算很好,在德国进攻到伏尔加格勒的时候,全国上下都陷入了恐慌中,但是就在这个危急的时刻,斯大林站了出来,他面向所有的士兵做出了一次激情澎湃的演讲,而受到了鼓舞的士兵们就是在这一战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一转攻势,打的德国军队节节败退。

可是斯大林的命令并没有结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斯大林下达了一道命令,不允许战场上的士兵后退一步,也不允许士兵被俘虏,如果有人后退或者被俘虏,轻则枪毙,重则株连九族。可是斯大林似乎忘了,这是战场,不可能没有俘虏,也不可能只有前进,没有后退,许多苏联士兵在这样的规定下无所适从。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苏联士兵被枪决,数十万的人被判刑,而被牵连的无辜民众数量更是高达数百万,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在军队中,有不少人对斯大林还有怨气。

正是借着这股怨气,赫鲁晓夫才开始推翻斯大林的一切,但是效果却并没有达到赫鲁晓夫的预期,正是在这个时候,赫鲁晓夫再次抛出了一个重磅的炸弹,他声称斯大林在临死前留下了巨额的财产供自己的子女挥霍。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苏联瞬间被点燃了,因为当年斯大林以铲除贪污犯的名义,在苏联国内进行了大清洗,许多人都被牵连,而现在居然有人说,斯大林才是那个最大的贪污犯?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他们强烈的要求赫鲁晓夫对这件事进行调查。赫鲁晓夫也没想到,报应来的竟然如此之快。

斯大林的遗产就像是一个响亮的巴掌一样,打在了赫鲁晓夫的脸上,同时也打在了苏联人民的脸上。最开始的时候,苏联人民觉得赫鲁晓夫是在诋毁斯大林,但是当一部分官员也开始跟着赫鲁晓夫一起批判斯大林的时候一部分人已经开始怀疑了。

就这样,批判斯大林的人越来越多,对斯大林进行批判甚至已经形成了一股风潮,而当赫鲁晓夫爆出了斯大林贪污的时候,这股风潮达到了最高峰,如果说当时的苏联人民最反感的行为是什么,那么贪污一定是其中之一。

于是全苏联人民不但开始声讨已经去世的斯大林,而且还想着赫鲁晓夫施压,要求迅速查清楚这件事情,并且将结果公之于众。面对这样的情况,赫鲁晓夫头上的冷汗流了下来,他很清楚,自己所说的这些东西完全只是自己的口嗨,没有任何的真凭实据。

他也没想到,竟然是这个问题将群众的情绪点燃了,现在事情到了这个程度,他必须要将这件事调查清楚,并且将调查的结果公之于众,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祈祷斯大林最好是一个大贪污犯。

在群众的监督下,关于斯大林遗产的结果很快就有了调查结果,但是当结果公布的时候,赫鲁晓夫的脸上就像是被打了一巴掌一样,火辣辣的痛,而苏联的民众却在这一刻,失去了所有的声音,他们都沉默了。

根据官方给出的报告,斯大林的遗物一共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斯大林自己撰写的笔记以及一些记传,第二个方面则是斯大林留下的就衣服以及烟斗和一些烟草,那么烟斗值钱吗?烟草很多吗?并不是,烟斗只是最普通的那种烟斗,而烟草按照一个普通人抽烟的习惯,最多只能使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至于最后一部分,就是最重要钱财了。

在斯大林的存折中,一共发现了900卢布,而在1953年,苏联的人均工资是719卢布,工程师的工资最低是900,最高1300。如果换算成人民币的话,斯大林的存款大约是80元人民币。

所有人都没想到最后竟然是这个结果,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人们才想起来,曾经斯大林一件衣服就穿了三十年,即使打上了补丁也依旧没有丢下,在斯大林逝世之后,他的子女也没有得到任何的优待,他几乎将自己的人生都奉献给了苏联,而他去世之后,却遭到了这样的对待。或许这才是苏联最大的悲哀,被称为最大贪污犯的人竟然只有不到80元的遗产,被批判最无能的人为苏联打下了最坚定的基础,如果说斯大林早去世十年苏联真的会更好吗?没有人知道,但是没有人愿意看到英雄雕像被推倒的瞬间,同样没有人愿意看到红色的瓦砾散落一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账户,国家,苏联,斯大林,五年计划,人民,余额,工业,时候,赫鲁晓夫,消息资讯,列宁,苏联,斯大林,农民,赫鲁晓夫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账户,国家,苏联,斯大林,五年计划,人民,余额,工业,时候,赫鲁晓夫,消息资讯,列宁,苏联,斯大林,农民,赫鲁晓夫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账户,国家,苏联,斯大林,五年计划,人民,余额,工业,时候,赫鲁晓夫,消息资讯,列宁,苏联,斯大林,农民,赫鲁晓夫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