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3年,英国、俄罗斯、普鲁士、瑞典等国趁着拿破仑征俄失败、法军元气大伤之际,组织起了第六次反法联盟,之后,奥地利也加入其中。在莱比锡大会战中,联军终于以压倒性的优势兵力面对面击败了拿破仑。
1814年4月11日,拿破仑宣布退位,并被流放至地中海中的厄尔巴岛。
拿破仑在厄尔巴岛
波旁王朝复辟后,由于国王路易十八的连连蠢行、王室贵族的拙劣手段及保王派的贪得无厌,整个法兰西依旧动荡不安。
在经过周密的暗中准备后,拿破仑决定重返法兰西。1815年3月1日,拿破仑率领由1000名官兵、4门火炮组成的卫队,在戛纳附近登陆,然后向巴黎进军。
拿破仑向巴黎的进军戏剧性地变成了一次凯旋式,各地守军纷纷扔掉白色的波旁王朝帽章,加入到拿破仑的进军行列里来。3月14日,贝桑松第六军区的指挥官奈伊元帅在奥塞尔重新投入到拿破仑阵营。就在几天前,奈伊还向路易十八声称要用“铁笼子”把拿破仑带回巴黎。
法军加入拿破仑的进军行列
3月20日傍晚,拿破仑踏进了巴黎的杜伊勒里宫,国王路易十八及其宫廷人员已于前一天晚上逃往比利时。在短短的三个星期内,拿破仑在接近普罗旺斯海岸时对部下所作的预言:“我将一枪不发就能到达巴黎!” 终于实现了。
重获权柄的拿破仑深知反法同盟不会善罢甘休,立即抓紧一切时间致力于帝国雄鹰——法军大军团的重建。这是一项困难重重、需要无穷精力和伟大天赋的工作。在波旁王朝统治的10个月里,法国军队被大幅度裁减,留给拿破仑的只有10万老弱残兵。先前储备的武器、弹药、装备、马匹更是被消耗殆尽。
为此,拿破仑号召已复员的军士和士兵,以及被敌国释放的战俘重新归队,同时召集了国民自卫军。他还于3月23日下令立即生产15万支1777年型燧发步枪,并要求蒂尔和凡尔赛兵工厂的产量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两倍。他甚至授权立即“向英国或瑞士”购买20万支步枪。
拿破仑进入巴黎
到了5月底,拿破仑已经奇迹般地召集起28.4万人的正规陆军和22.2万人的国民自卫军(根据宪法,这些部队只能承担卫戍国土任务)。这已经是自征俄战败之后,法军实力可以到达的顶峰了。
在令人难以置信的短时间内,拿破仑以自己的天才头脑和不懈努力,克服了浩如烟海的困难,让法兰西雄鹰再次获得了在欧洲大陆上空展翅高空的力量。
只可惜,敌人的强大和人才的凋零不是通过拿破仑的天赋和努力就能克服的。
当时的法国正被反法同盟超过66万人的庞大军队所包围。在得知拿破仑在法国登陆的消息后,反对拿破仑的欧洲国家们立即停止了内部争吵。由英、普、奥、俄主导的第七次反法同盟于3月25日成立,欧洲几乎所有国家都参与其中。
反法同盟的军队组成五个军团:
(1)英荷联军军团有9.3万人,由威灵顿指挥;
(2)普鲁士下莱茵军团有11.7万人,由布吕歇尔指挥。
上述两个军团都在比利时境内,全部兵力由威灵顿负责指挥。
(3)奥地利军团有21万人,由施瓦岑贝格指挥,在莱茵河上游;
(4)俄罗斯军团有15万人,由巴克莱指挥,在莱茵河中游;
(5)奥意军团有7.5万人,由弗里蒙特指挥,在意大利北部。
他们的计划很简单,即用数量优势来压碎拿破仑。
威灵顿、布吕歇尔和施瓦岑贝格等三个军团,按各自的行军路线向巴黎前进,假使其中有一个军团被击败了或被迫搬退时,则由巴克莱俄罗斯军团趋前援助,其余两个军团仍继续前进,不必加以援手。弗里蒙特奥意军团则以里昂为进攻目标,而不趋向巴黎。
各军团于6月27日到7月1日之间,同时越过法国的国界。
布吕歇尔元帅
面对这种情况,拿破仑要么坐等挨打;要么主动出击,杀向离他最近的反法同盟军队。
如果选择前者的话,尽管在大约3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反法同盟不会有足够的兵力攻破巴黎的防御,拿破仑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动员和训练新兵,但是法国大部分地区将被反法同盟军队占领。
如果选择后者,拿破仑就要对威灵顿公爵的英荷联军军团以及布吕歇尔亲王的普鲁士下莱茵军团发动进攻。当时,威灵顿和布吕歇尔的部队正分别由布鲁塞尔和列日开来,准备进攻。
拿破仑认为比利时人在内心里是亲法的,可能会起来帮助他作战。而英国战败之后,英国内阁即可能倒台,取而代之的新内阁将是一个亲法派的政府。
同时,他敏锐地看清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境内分布得太广、战线拉得太长,正确地判断出他们在7月1日以前是不能完成进攻准备的。
因此,拿破仑决定进入比利时顺次击败英、普两军。假使英、普两军被击败后,战争仍不能结束,那么拿破仑就与驻扎在阿尔萨斯的法军莱茵军团会合在一起,以打击奥、俄两军。
与1814年的情形一样,拿破仑计划尽量利用其内线作战的优势,在战争一开始能取得一个惊人的光荣胜利,以巩固法国内部的团结,更可以打击敌人的士气。
拿破仑率军走向战场
于是,拿破仑开始向比利时边境方向调兵遣将。由于法军要组成莱茵、比利牛斯、阿尔卑斯等军团来防御其他战略方向上的反法联军。同时,有2万法军被派往旺代去镇压那里发生的叛乱,许多要塞和据点也要派人扼守。因此,拿破仑所亲自统帅、用来攻入比利时的北方军团仅有不到12.5万人和344门火炮。
在比利时的普军下莱茵军团拥有11.7万人和314门火炮,实力稍弱的英荷联军军团也有着将近9.3万人和196门火炮。这意味着,由于法军处于兵力劣势,拿破仑必须将对手分割开来,各个歼灭。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法军在渡过比利时边境正南的桑布尔河之后将被分成两翼和一个预备队。两翼部队将以比利时北部埃诺省的沙勒罗瓦为三角形的顶点,分别沿着该三角形的两边向北推进,并分别与反法同盟的两支部队交战。
拿破仑将根据实际情况,将预备队投入战斗,与其中的一翼一起,彻底消灭兵力较弱的那路敌军,而另一翼则要牵制人数较强的那部分敌军,或者受命去增援主要战斗。一旦一路敌人的主要力量被歼灭,法军将集中兵力,向余下的另一翼反法同盟军队发起进攻。
为了有效地执行这个计划,拿破仑至少需要有四名指挥官来分担战场指挥工作。即能够把拿破仑的想法清楚明白地做成书面命令的参谋长;能够有效掌握和控制骑兵的骑兵指挥官。还有就是左右翼军队指挥官,这两名指挥官即使是拿破仑不在场时,也能够执行他的计划,实现作战目标。
达武元帅
拿破仑册封了26名帝国元帅,这些帝国雄鹰都曾经环绕在拿破仑的周围去纵横驰骋。如今环顾四周,却是人才凋零。
拉纳、贝西埃和波尼亚托夫斯基早已血染沙场;麦克唐纳等元帅拒绝为他效劳;因为之前的背叛,马尔蒙、维克托、佩里格隆、奥热罗等人已经从元帅名单中去除;勒费弗尔、蒙塞、马塞纳等元帅已经垂垂老矣,无法再上阵厮杀。
拿破仑所能依靠的仅有达武、苏尔特、奈伊、莫尔捷、絮歇和布吕内等寥寥数人……。
最终,拿破仑任命苏尔特元帅为参谋长,以接替不肯再为自己服务的贝尔蒂埃。这真是一个糟糕的决定。苏尔特虽然骁勇善战,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大放异彩,但他并不太胜任参谋工作,更缺乏贝尔蒂埃那种清晰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在从利尼到滑铁卢的一系列战斗中,他常发出混乱的消息与命令,致使下级指挥官们摸不着头脑。
苏尔特元帅
因为镇压了法国南部保王党的叛乱,刚刚成为拿破仑第26位、也是最后一位元帅的格鲁希,成了北方军团的骑兵指挥官。可是战役开始后不久后,格鲁希受命指挥右翼法军。这是一个糟糕到无以复加的决定。格鲁希的确是一位能干的骑兵指挥官,可是他从来没有指挥过一个军,更不要说是一个军团的一翼。在指挥大规模兵种作战方面,格鲁希没有一点经验,更缺乏魄力和信心,缺乏主动精神的他只会机械地执行命令。
被指派接替格鲁希元帅担任骑兵指挥官的是克勒曼。虽然作为骑兵指挥官克,勒曼极其优秀,但他的资历和官阶无法与奈伊相抗衡。结果导致了在滑铁卢会战中,法国骑兵的最后一点精华被奈伊无谓地浪费掉了。
奈伊元帅是直到最后才被招来指挥法军左翼的。起用奈伊虽然在政治上有些益处,可是从严格的军事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致命错误。素有“勇士中的勇士”之称的奈伊,是一位受士兵尊敬的出色军人,然而他脾气暴躁,变化无常,打起仗来只会猛打硬拼,缺乏担任重要指挥工作的才智。
拿破仑曾这样评价过他:“经常站在炮火前线的奈伊,完全忘记自己看不到的那些部队的情况。最高司令官的勇猛善战,同一个师长所具有的勇敢精神应该是不同的。”
所以说奈伊并不适合指挥超过一个军的兵力,任命他为侧翼指挥官绝对是一个错误。
格鲁希元帅
但实际上,虽然帝国元帅凋零得很厉害,但仍可以为那四个位置提供合适的人是选。自拉纳战死后,仅存帝国双璧之一、忠勇无双的达武元帅,以及在西班牙战场上大放异彩,被视作拉纳接替者的絮歇元帅,都是参谋长和侧翼指挥官的优秀人选。
可是,由于缺乏值得信任的人坐镇后方,达武被拿破仑留在巴黎担任总督。可是达武对此的答复却充满了预见性,他说:“陛下,假使你是胜利者,则巴黎当然是你的;反之,若你战败了,则我和任何人对于你都将毫无用处。”
至于絮歇,更是被大材小用了,仅仅担任了阿尔卑斯军团这一偏师的指挥官。
设想一下,如果达武、絮歇俩人中,一人担任参谋长,一人担任侧翼指挥官。那么,曾被拿破仑称赞为“欧洲首屈一指战术指挥家”的苏尔特,就能从不适合他的参谋长职位上解放出来,做他最适合的侧翼指挥官。
奈伊则可以去指挥预备队或取代生病的莫尔提指挥近卫军。毕竟亲率精锐部队,在最后关头猛攻并重创敌人上,法军中无出奈伊其右者。至于格鲁希,则可以指挥阿尔卑斯军团。
絮歇元帅
从某种意义上说,拿破仑在“百日王朝”所犯得一切错误都没有这四个任命那么致命。
拿破仑攻略比利时的总体计划极为简单明了。这一计划如果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胜利的希望还是很大的。但就是四个错误的任命,终结了他胜利的最后希望。
在圣赫勒拿岛上,拿破仑也认清了这一点。因为他曾经说过,假使缪拉在那里,则胜利即可能是属于他的。而他也承认苏尔特对于他殊少贡献,任用奈伊也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而他应该让絮歇指挥右翼而不是格鲁希。
然而,在这些问题还没有暴露之前,拿破仑的军事行动进行得都很顺利。拿破仑于6月11日离开巴黎,当北方军团6月15日靠近桑布尔河,并做好渡河准备的时候,反法联盟对此仍一无所知。
于是,布吕歇尔在利尼会战中“挨了一顿狠揍”(威灵顿语),就连威灵顿自己也是借助于法军的失误和上天的眷顾,才逃脱了行进中被攻击的命运。
现在,我们将时间定格到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的清晨,双方统帅和士兵们都在做着决战前的最后一次准备。
利尼会战现代演示
我们先来看看统帅:
当时法军统帅拿破仑自信到了几乎轻敌的程度。他一直担心的不是能不能击败威灵顿,而是威灵顿是不是会继续逃跑。为此,拿破仑在17日深夜和18日凌晨两次起身侦查威灵顿的动作,以防其趁夜撤退。
第二天清晨,拿破仑在吃早饭时还表示:“我们获胜的机会至少是百分之九十,而失败的可能性不到百分之十。”
统帅英荷联军的威灵顿则是一个冷静而谨慎的人,当条件允许时,他又敢于大胆进取。战术上,威灵顿是一名防御战的专家,特别擅长利用地形上的优势,吸引敌人先行进攻,自己则注意节约兵力。待敌人出现混乱之后,威灵顿再发动反攻。
面对火力旺盛的敌人,威灵顿会将自己的部队布置在反斜面上,以抵消敌人的炮火优势。在滑铁卢之战中,英荷联军被大量的布置在反斜面阵地上,使让拿破仑引以为傲的炮兵优势大打折扣。
利尼之战前,威灵顿看到普军阵地被设在正斜面上,等待着法军炮火的全力打击时,他就曾对身边人说:“如果他们在这里打,一定会被揍得够呛!”
当时,威灵顿已经收到了布吕歇尔的来信,被告知普军比洛的第4军准备在黎明出发,将对法军右翼发动进攻;大皮尔希的第2军将紧随其后。这样,威灵顿要求增派的2个军的兵力很快就可到达。同时,普军齐滕的第1军和蒂尔曼的第3军也将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滑铁卢战场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士兵:
参战的法军共编为第一军、第二军、第六军、近卫军、第三骑兵军、第四骑兵军,总兵力为7.2万人,火炮254门(12磅炮42门,6磅炮142门,6法寸榴弹炮14门,5.5法寸榴弹炮56门)。
法军士兵的素质当时已经大为下降,当年在奥斯特利茨创造辉煌、在耶拿势如破竹的老兵已所剩无几。连1.85万精锐近卫军中都有4000名新兵。骑兵的素质更为悲惨,原有的精华早已在1813年损失殆尽,不到1.5万人的骑兵大部分是没怎么上过阵的新兵。甚至很多骑兵基层指挥官的兵龄还不到2年,他们投降或被俘的经历远多过胜利。
法国人曾这么评论1815年的法国士兵:“他们是冲动的、易怒的,没有纪律,对于长官缺乏信心,害怕阴谋,可能随时发生惊恐的现象,但是在一怒之下,可以有极英勇的表现。拿破仑从来不曾运用过这样的战争工具,它一方面是那样锐利,而另一方面又是那样脆弱。”
这支军队如果战斗进展顺利,可能会有让人惊讶的神勇表现,但如果战斗失利,他们将很容易出现溃败。
滑铁卢战场英荷联军共编为第1军、第2军、后备军、骑兵军、荷兰-比利时骑兵师,总兵力:约为6.8万余人,火炮151门(9磅炮55门,6磅炮67门,5.5英寸榴弹炮29门)。
这是一支大杂烩的军队,士兵们一共使用着五种语言。为数1.7万人的荷兰-比利时部队,对于与法军作战明显是三心二意。那四千多名拿骚人,在1813年还曾是苏尔特的部下,因此也不大靠得住。1.1万人的汉诺威部队和5800人的不伦瑞克部队,倒是愿意竭力作战,但他们大多数是新兵。
威灵顿在战场上
事实上,威灵顿能够完全依靠是2.4万名英军和英王德意志军团的5800人。相比法军士兵的稚嫩,英军中老兵的数量非常多。他们都曾在西班牙战场与法军鏖战。英军这方面得益于他们强大的海军。他们面对不利战况时,往往能轻松地上船走人,让其保留了大量的老兵。
英国部队严酷的高标准训练,使得英军士兵具有了坚定和迟钝的特性。严酷的军纪使得英军士兵放弃了独立思考,只能机械而盲目地执行军官的命令。这样一个特性可能在进攻作战中产生悲剧性的后果,但在防御战,英国士兵有着世界第一流的韧性和承受力。
在滑铁卢的战场上,英荷联军的骑兵兵力要略少于法军,但质量则要高于法军。现代养马业和现代骑术都发源于英国,所以英国骑兵拥有欧洲质量最好的战马,骑术剑术也要优于当时的法军。威灵顿本人曾向布吕歇尔夸耀说,“他拥有举世无双的骑兵六千人”。
虽然法军拥有火炮数量上的优势,但法军35个炮兵连里只有12个骑炮连,而英荷联军24个炮兵连里就有14个骑炮连。英荷联军炮兵的机动性要强过法军,这就能通过快速机动来弥补数量上的差距。而法军炮兵由于缺乏机动力,在进攻中往往造成步、骑、炮的脱节。
更重要的是,英军炮兵掌握着两种法军还未掌握的新兵器——榴霰弹和火箭!
榴霰弹是将小弹丸装在近似榴弹的弹体内,弹体内同时装药,且装药量仅够刚好破坏外层弹壳。发射后弹体朝敌方飞行一段距离,装药爆破释放出小弹丸,继续按原弹体的方向飞行,从而延后了扩散的时间,可以较为集中地打击目标。因此,榴霰弹可以在1400码(约1280.16米)的距离上有效地对付几乎除了散兵线以外的所有战斗队形。
英军掌握着这项新技术,就将火炮杀伤距离一下子提升了1000码(约914.4米)。法军步兵的行军速度是每分钟120步,走完1000码大概要10分钟,而熟练的炮手每分钟能开火2到3次。因此,进攻的法军要多承受20到30发榴霰弹的攻击。特别是在大雨过后,不适合使用实心炮弹的滑铁卢战场上,榴霰弹让法军付出了远比想象中要多得多的伤亡。
英军24个炮兵连里还有一个火箭连,这是英军的又一个“秘密武器”。发射原理和现代火箭相仿,靠后部的装药燃烧产生推力,推动弹体前进。其优点是不需要用火炮来发射,射速就会比火炮快很多,缺点就是精度太差。在滑铁卢战场上,火箭对法军的新兵和战马起到一定的恐吓作用。
滑铁卢战场示意图
因此,无论是步兵、骑兵还是炮兵,英荷联军相对法军都不落下风,甚至还要强于法军。如果在野外遭遇战中厮杀,英荷联军那支大杂烩的军队可能不是拿破仑麾下法军的对手。可是在防御战中,英荷军团凭借自身的精良和坚固的阵地,仍能与拿破仑一较高下。
就是凭借着对己方军队的信心和普军即将赶到的情报。威灵顿下定了与拿破仑一决胜负的决心。
威灵顿选择的阵地位于滑铁卢小镇以南约3公里处的圣让山上。即使以当时的标准,滑铁卢的战场也是非常狭窄的。从左翼到右翼,沿着一条低缓的山脊延伸。全长约6公里,但只有不到3公里的阵地有防御纵深。
通往布鲁塞尔公路从其中部穿过。在阵地右前方600码(约548.64米)处,有一座乌古蒙农庄,四周为一座长方形果园和灌木林围墙所环绕。阵地中央正前方300码(约274.32米)是拉艾圣农庄。
由几个国家部队拼凑起来的联军沿着整个前线审慎地与英军混杂在一起。以加强整个战线的力量,特别是增强右翼的力量。
除了配置在两翼掩护各团的骑兵之外,其余的都密集地部署在步兵的后面。24个炮兵连中的大部分占领了山顶一线的阵地,从这里炮兵火力可以覆盖前面的斜坡。根据威灵顿的指示,将集中炮火对法军的步兵和骑兵实施近程射击,而置法军炮兵于不顾,
威灵顿战术设想是,先让埋伏在前斜坡上高高的庄稼之中的散兵杀伤和袭扰法军,然后用炮兵轰击法军的进攻纵队,最后等法军冲上山脊时,等待他们的将是步兵的排枪和骑兵反冲击。
乌古蒙和拉艾圣两个农庄是至关重要的设防地区。
由于法军阵地比英国人要低,法军的任何调动都逃不过英军的眼睛。但是有一条谷地绕乌古蒙农庄西侧而过,只要拿破仑控制了乌古蒙,法军便可以此为掩护,沿该谷地接近敌人,从左翼发起攻击,实施翼侧迂回,包围英荷联军的阵地。
争夺农庄
所以说乌古蒙对威灵顿的防御来说非常重要,只要右翼不受威胁,威灵顿的防御阵地就是十分稳固的。为此,威灵顿将最精锐的英国近卫军第1近卫旅的两个轻装连,第2近卫团的第2营和第3近卫团的第2营,大约1000人布置于此。
乌古蒙农庄也被改造的非常坚固,四面都开了枪眼,并搭上了梯子,方便士兵从墙上向外射击。墙后低处都颠上了木头,构筑了射击平台。此外,农庄外还有拿骚和汉诺威的部队协同防守,并可获得威灵顿布置在右翼的40-80门大炮火力支援。
拉艾圣农庄则是正面进攻的重点,只要英荷联军守住了该农庄,守卫它的部队便可以向任何发起进攻的纵队实施猛烈的纵深射击,给敌人以毁灭性打击。
不过威灵顿却没有足够重视此处,他一开头只派遣了英王德意志军团的376人来防守。农庄也只在南面和东面的墙上开了枪眼,西面却没有。更为糟糕的是,农庄大门有一扇在前一天晚上被士兵们拆下来当柴给烧了。
虽然威灵顿犯了上述错误,但普军的及时赶到帮助威灵顿弥补了他的错误。
从某种意义上讲,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哪一方犯的错误更多、更为致命或者错误不能得到弥补。
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要归罪于法军在战役之前和过程中那一系列错误。虽然拿破仑用他那天才的指挥艺术修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但更多的错误最终还是压倒了这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
由于对利尼会战战果的过分高估。拿破仑乐观地认为普军很难恢复,因此,他下令格鲁希等17日天亮后再追击普军。
结果普军的第1军和第2军经过一夜的休整,已经从头一天的惨败中渐渐恢复了过来。普军蒂尔曼第3军更是损失较小、士气高昂。更为严重的是,在等待期间,法军方面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探知普军的撤退路线及意图。这也成了日后滑铁卢之败的一个重要伏笔。
骑兵交战
格鲁希是在16日夜里11时,收到拿破仑的追进命令。命令要求格鲁希派两个骑兵军——帕若尔军和艾克赛尔曼斯军追赶普鲁士。但格鲁希没有被告知向哪个方向追赶或者是否只追赶蒂尔曼一个。
当时,格鲁希的兵力具体为旺达姆第三军、热拉尔第四军、洛博第六军的第21师、帕若尔第一骑兵军的第四骑兵师、艾克赛尔曼斯第二骑兵军,约3.3万人,96门大炮。
格鲁希的骑兵于17日凌晨4点出发,但直到上午10点前也没捕捉到普军的真实动向。上午11点30分,格鲁希又收到拿破仑的新命令。
拿破仑的命令非常明确;第一,格鲁希要在让布卢集中兵力;第二,他要沿那慕尔和马斯特里赫特方向侦查;第三,他需要尾随普鲁士撤退的线路,并试图发现他们真正的意图。
收到命令的格鲁希认为普鲁士人很可能12个小时前就已经动身,虽然没有明确的骑兵侦察报告,他认为敌人很可能沿那慕尔路撤退,如果继续追赶他会与拿破仑主力部队越来越远,他请求与拿破仑一同到四臂村。
拿破仑拒绝了他,重复了命令——找出普鲁士撤退的路线,发现敌人立即进攻。
一直以来,不少人都认为拿破仑用接近三分之一的右翼兵力去追击普军是一大败笔。甚至认为这是“一个骑兵军再配属一个步兵师”就完成的任务。
但基于拿破仑两翼打击与预备队加强的作战原则。格鲁希的右翼法军承担的任务其实紧紧咬住并逼退普军,阻止其与威灵顿的英荷联军汇合。因此,拿破仑才给予格鲁希如此多的兵力。
至于让格鲁希与法军主力汇合,拿破仑则认为是不需要的,因为他自认为仅凭手中的兵力就能击败威灵顿。
等到滑铁卢会战打响,圣让山的炮声传到格鲁希耳中时,已经是18日的11点30分。即便格鲁希朝着滑铁卢的炮声方向前进,他也很难及时赶到战场。
骑兵冲锋
从瓦兰到普兰西诺必须渡过代勒河的,而且只能穿过穆思捷北边的桥梁,格鲁希需要走29公里。当时环境下的行军时速大概为3.2公里,倘若格鲁希12点下令从瓦兰出发,那么到达普兰西诺至少是夜里9点了,对战斗不会有任何影响。
可以说,格鲁希之军的无能为力,乃至普军最终出现在滑铁卢战场,都要归罪于拿破仑16日夜间那道“17日凌晨再追击普军”的决定。
不过,在滑铁卢开战前,拿破仑丝毫没有注意到这个致命错误的存在。他还认为在利尼一战之后,普军不再有决定战场胜负的能力,而对于威灵顿的杂牌部队,只要法军奋力一击即可以击碎。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兵道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