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访问中国之前,中国在欧洲人眼里是毋庸置疑的天朝上国。欧洲人认为自己是野蛮的,中国是文明的。欧洲几乎所有玩思想、玩文学、玩哲学的大人物都认为,中国是最理想的国度,中国人是最幸福的国人。
如今是“当欧洲已经什么什么时,中国还在什么什么的”,“乾隆盛世” 是“当中国已经什么什么时,欧洲还在什么什么的”。也就是曾经欧洲敢说话的知识分子,一向以“中国”来讽刺“欧洲”。当然,看事情肯定有“正”有“反”有“中”。伏尔泰说:“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卢梭说:“如果中国文化这么辉煌,何以一再被异族统治?”
伏尔泰看中国是“正”着看,卢梭看中国是“反”着看。有个叫马戛尔尼的,他是“中”着看。
马戛尔尼来中国之前是“正”着看中国,来到中国后他是“中”着看。
马戛尔尼记载的“乾隆盛世”除了君权神圣、秩序井然、上行下效、无视人权、人口众多、城市繁荣、耕地稀缺、人民辛劳、善于下跪、习惯服从、贫富差距、犯罪率低,还特别提到了一个现象:弃婴随处可见。道路两旁、河道中央、垃圾堆上常常会看到一只苍白的小手。看到这段记载,本人领教了什么叫胸口说不出来的十分不适。更让英国人不可理解的是,清朝人对此习以为常。或许英国人不知道,皇家的孩子大多夭折,灾荒、战乱的时候易子而食,这都是人口众多、医疗停滞形成的千年弊病。
马嘎尔尼记载的清朝人有诸多特点。当官的大多脸色红润,体型肥胖,和老百姓形成天然反差。上船给他们做饭的厨师被问道:为什么鸡少了一个鸡腿时,这个厨师会带着笑容把私藏的那个鸡腿放到盘子上。英国人将吃不了的食物扔下船时,会有无数的人争先恐后地跳进水里,拼命地抢夺那些食物。
马戛尔尼和随行人员眼里看到的一切和记录的一切,使得欧洲人重新认识了中国和清朝人。他们认为清朝人是贫穷的、困苦的、饥馑的、愚昧的、自私的、奸诈的、残酷的、肮脏的、喜欢撒谎却善于悔悟、喜欢偷盗又善于认罪。清王朝是落后的、恐怖的、专制的、腐败的、幼稚的、倔强的、狭隘的,清王朝的国门只能用大炮才能打开。
英国人为何认为清王朝的国门只能用大炮才能打开?因为,英国人用正常方式无济于事。
马戛尔尼试图用外交方式打开清王朝的国门,英国商人试图用告状方式打开清王朝的国门。尤其是英国商人,为了不再受广州十三行和清王朝海关官员的处处盘剥,曾提前马戛尔尼30多年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向乾隆皇帝告了御状。本以为会得到满意答复的“上访”英国商人洪仁辉,不光没得到任何实惠,反而在澳门坐了3年牢。
洪仁辉的“待遇”在中国古代王朝并不新鲜。多少年来官府处理上访者,都是不论有没有理,一律没给过好果子吃。
英国商人遭遇如此的“待遇”,让他们的政府感觉到,不亲自出马怕是不行了。英国在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欧洲霸主,海外殖民地遍及全球底气十足的时候,最终打定主意派出使团访问中国。
马戛尔尼使团包括:
外交、军事、天文、航海、商贸、生物、医学、测绘、制图、音乐、工艺、宗教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加上乐队、警卫、侍从、海军官兵
,一共700多人,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使团。使团乘坐的是装有64门火炮的“狮子”号军舰、三桅船“印度斯坦”号以及二桅船“豺狼”号。这三艘舰船,
“狮子”号
是先进的
中国没有的军舰,
“印度斯坦”号是
载重1200吨的巨大货船,
“豺狼”号是
二桅供应小帆船。
英国派出军舰并“上贡”一艘装有110门火炮的英国最大军舰“君主”号的模型,虽有炫耀英国海军实力的意图,但也提示了其海军实力不足的一面,不派出最大的,证明它没那么多。
马戛尔尼使团的任务和第一次鸦片战争条约内容近似,除此之外,他们还想尽情地走一走、看一看。走一走、看一看的目的无非是在不引起怀疑的情况下探明乾隆王朝真正的实力。
乾隆从小对西洋玩意耳濡目染。他的父亲雍正皇帝虽然是个工作狂,但闲暇之际很喜欢摆弄西洋玩意。乾隆受其父亲的影响,青出于蓝。他曾公开传旨两广总督多进贡几件镀金洋景表亭。这种公开索贿,作为皇帝是不应该的。
对于中国皇帝的需求,欧洲钟表师自是争分夺秒地投其所好,研究氛围非常浓厚。见到欧洲奢侈品的乾隆,一眼就能看出他面前的是原装进口的还是冒牌仿制的。可见乾隆对欧洲的情形绝对不会两眼一抹黑。
乾隆对马戛尔尼的“贡品”,从急切盼望到一步步地沦落为失望,这一方面的的确确地反映出英国人的东西没什么了不起。乾隆的评价“只觉视等平常耳”,也很中肯。
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乾隆眼里等同于“小儿科”,英国又是个“自以为是的民族”,他们的成果自然不会得到重视。“小儿科、“自以为是”在乾隆内心疯狂的呐喊,工业革命的事存不存在又有何意义。换句话,乾隆知道、不知道工业革命没有本质区别。
退一万步,乾隆要是知道并了解了工业革命,他会怎么办?凉拌!
工业革命:1760年-1840年。乾隆王朝:1735年-1799年。
工业革命一旦在清王朝发生,等于革了乾隆的命。乾隆干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保住他屁股底下那把椅子,椅子摇晃一点他都不允许。
乾隆最大的本事,是把清王朝统治到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清王朝的老百姓在乾隆的统治下,可以做到只有动物的胃肠,没有人类的思考。这一点发展到抗日战争,就演变成了鬼子进了村,老百姓却不知道这支队伍是来杀他们的。
满清政府腐败,但它并不是无能。尤其是清王朝的皇帝们,几乎没有废物,同治皇帝没什么政绩,全在他有个爱好权利爱到视死如归的老妈。
1999版《雍正王朝》里,雍正有段话:你们读过的书,朕读过,你们没读过的书,朕也读过。言外之意,别和我扯什么孔孟之道,那是我统治你们的工具,别拿这些东西来将我的军。
清王朝文字狱为什么那么多?因为皇帝们、皇子们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他们读不懂,怎么能收拾你!“清”字前面加个“浊”,真是找死。
古人对于文字的忌讳是很严重的。皇帝、父亲的名字都得忌,何况是一个国家的名字。
对于清王朝的历史,最出名的是那些皇帝们。至于能臣干将,有几个能让人马上想起。想起来最多的可能就是和珅、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袁世凯,还可能邓世昌都比明珠、施琅、年羹尧、张廷玉这些人的名气大,为什么?有能力的皇帝不需要臣子太有能力,没能力的皇帝底下必须有一些太有能力的臣子,要不然江山怎能稳固。
千万不要把清王朝不愿意干的事,想成是无能。清王朝最大的败绩闭关锁国,可是在康熙皇帝的时候就开始认真地干了。
康熙学贯东西,西方的东西他知道的很多。他知道西药比中药管用,他更知道大刀干不过大炮。可他为什么拒绝了西学在清王朝的推广,因为西方的很多思想不利于清王朝的统治。皇帝就是皇帝,不能成为国王。
受到过真正皇家教育的人和只读四书五经的人不一样。清王朝是外族人统治汉族人最久的一个王朝,它不把汉人的东西吃透、玩转了,它怎能统治那么长时间。鸦片战争以后,经历了世界大变革不停地冲击,它为何还能“苟延残喘”几十年,很值得思考,但别思考成无能。
非要说无能,也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无能,这两个人都没有受到过真正的皇家教育,特别是帝王教育。
那个创造了不上朝记录的万历皇帝,为什么不上朝?因为张居正底子打得好,不需要他再干什么了。
万历不上朝不代表不理政。明王朝抗倭援朝是万历决定的。万历多抠的一个人,为何自己掏银子支持抗倭?因为受到过帝王教育的人明白,倭寇打朝鲜是冲着他屁股底子那把椅子来的,这是要命的事。
说段题外话,要是多讲一讲万历时期抗倭援朝的事,也许“明亡于万历”那句话会有很多人出来抱不平。万历年间的日本,是日本人津津乐道的一个时期。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结束了日本近150年的战国年代。那支想通过朝鲜征服明朝、印度的队伍,是日本从诞生之日起最会肉搏的军队。结果和明军交战六年,丰臣秀吉郁郁而终。这说明了什么?悬殊不大的时候,日本人不在中国人的档次上。
万历之后的一月天子、木匠皇帝,亡国之君,根本没受过皇家教育,至于帝王之术简直是一窍不通。万历最宠爱的大胖子福王,李自成都打到城墙下了,守城主将让他拿出银子激励将士,他仍装腔作势地说:我穷,没钱!这种棺材里伸手死要钱的主,被炖了谁能说他冤。
乾隆皇帝这位运气最好的一国之主,25岁时顺利继位,手握顶级专制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包括他的继任者嘉庆皇帝。乾隆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保住屁股底下那把椅子,他不可碰触的禁区,就是对椅子不利的事情。
身处世界大变革时代的乾隆皇帝,他不尽其所能地挡住外来事物的冲击,他的王朝就会摇摇晃晃。蒸气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天体运行仪这些东西流入清王朝无所谓,但西方的思想要是让清王朝的臣民看到了,必会动摇统治基石。
在乾隆眼里,三跪九叩和单膝跪地如此简单的事情,英国人都要斤斤计较,这个国家的人很不尊重皇权,奴性太差,必不好统治。如果和这种国家交往,清王朝的臣民会跟风效仿,皇帝恐怕真成国王了。
乾隆之所以同意英国使团在清王朝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很大程度是让他们好好看看皇帝的臣民是怎么伺候和顺从皇帝的。想和大清王朝进一步交往,想挣咱的钱,磕几个头都不愿意,到底谁的错。
拿破仑·波拿巴对英国人不满很多人都知道,但他评价马戛尔尼访华的礼仪之争看着很解气,也很说明问题,去别人家做客不尊重主人的习惯是愚蠢的。
拿破仑说:“外交官拒绝叩头就是对皇帝不敬。马戛尔尼与阿美士德提出中国皇帝答应如派使节去英国也要他叩头!中国人拒绝得对。一位中国的使节到伦敦应该向国王施英国大臣或嘉德骑士勋章得主一样的礼。你们使节的要求完全是荒谬的。把使臣等同于他们君主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由他们签署的协定如无派遣他们的当局批准就不算有效。任何君主从来也不会把使臣当作与他地位平等的人。被派到土耳其的勋爵在受苏丹召见时难道可以不穿要求的皮里长袍吗?一切有理智的英国人应该把拒绝叩头看成是不可原谅的事。觐见中国皇帝却要遵行英国的习俗,这是没有道理的。如果英国的习俗不是吻国王的手,而是吻他的屁股,是否也要中国皇帝脱裤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