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乾隆给英国国王写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乾隆给英国国王写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给乾隆祝寿,带了很多礼物,还表达了通商请求。

原本是件好事,乾隆却直接拒绝,此外他还给英国国王写了封信,至今被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英国特使前来祝寿,为何最终无功而返?乾隆为何会拒绝与英国通商往来?这封信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英国特使祝寿乾隆

1793年6月,从英国出发的马戛尔尼使团,终于到达天津。

这个使团肩负着英国国王的使命,一来是给乾隆贺寿,二来是请求通商。

也正因如此,他们给乾隆带来了一些特殊的礼物,以此来彰显英国的诚意与实力。

这些礼物中,有当时最先进的蒸汽机和织布机,有地球仪和气压计等科学仪器,有卡宾枪和榴弹炮这种武器,还有英国当时最先进的军舰的模型。

可以说,当时英国人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你是东方老牌强国,我是西方资本之最,我拿最先进的工业文明产物,来换取你的市场和原材料,干不干?”

可是乾隆不这么想,他觉得英国只是一个来占便宜的边陲小国,不是来“交流”的,而是来“朝拜”的,所以矛盾的种子一开始就被埋下了。

果不其然,当和珅在热河区域接到英国使团后,直接就在礼仪问题上和他们展开了争执。

和珅认为见到乾隆必须要三叩九拜,而英国特使马戛而尼等人则觉得,他们代表英国来出使,应当保留英国的体面,下跪是不可能的。

双方争执不下,惹得乾隆很不高兴,甚至都快要下逐客令了,英国使团想着自己有求于人,最终被迫答应了单膝下跪。

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没能获得乾隆的“原谅”,两次见面过后,乾隆赏赐了英国使团一些珠宝,然后让和珅传话,

“冬天要到了,你们该回家了。”

听到这话,马戛而尼等人赶忙向乾隆说出了通商请求,希望乾隆能够开通几个通商口岸。

并在北京地区设立洋行,允许英国人买卖货物,最好再划归一片土地,让英国人使用,给予英国人一定的税费减免。

听到通商,乾隆便已经很不高兴了,当听到免税划地的时候,他更是怒火中烧。

因为乾隆当时打心底里就瞧不起英国,此番听了这些话,更是觉得这些英国使团都是借着祝寿的名义来谋求好处的“奸佞小人”。

于是英国使团就被驱逐出境了。

不过乾隆接下来做的两件事在很多人看来,是为清政府埋下了祸患,那就是“送人”与“写信”。

外交史上最屈辱的信函

先说“送人”,乾隆虽然不想再讨论通商之事,想要把英国使团赶走,但本着“天朝上国”的气度,所以他亲自派人把英国使团护送出境,想要以此来抚平使团情绪。

而为了让使团成员能够更好地欣赏到大清风光,乾隆并没有让英国特使走从北京到广州的海路,反而是选择让英国使团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

这一路,英国使团成员一直在观察大清的国情,最终在顺利归国、统一情报后,他们得到了这样的结论,

“大清已经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表面富丽堂皇,内里破旧不堪,要击败它并不困难”。

“从工业化角度来看,大清至少落后英国三四百年……”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还收到了那封来自大清的,“英国外交史上最屈辱的信函”。

这封信仅有976字,可却几乎无一字不体现出乾隆的傲慢。

信件开头,乾隆先对当时的英国国王乔利三世,不远万里派人来给自己祝寿的行为,表示了“褒奖”。

紧接着又表明了自己为什么不愿意跟英国通商,信上洋洋洒洒一大段。

比如什么“尔是偏僻荒远之国”、“中华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说白了就是中英两国的文化底蕴不一样,当时中国什么都有,不需要英国人的帮助。

在信件中,乾隆甚至还以上位者的角度,对英国国王进行了批评,比如说“岂能因尔国王一人之情,以致更张天朝百余年法度”。

有一说一,要不是后来爆发了鸦片战争,清政府屡屡战败,这封信至今都被裱在大英博物馆里,那么信里展露的“堂皇大气”还是很值得称道的。

而在第1次请求通商被拒绝后,英国国王并没有放弃,反而是在1816年再一次派出了使团。

这支使团的副使,还是当年已经来过一次的托马斯·斯当东,不过这一次的拜访更不顺利,由于不肯实施三叩九拜,所以使团很快就被驱逐出境了。

接连两次谈判的失败,再加上大清皇帝的羞辱,促使英国人最终失去了通商谈判的耐心。

最终在1840年他们发动鸦片战争,用枪炮扣开了清王朝的大门。

有人可能会说,鸦片战争是因为清政府禁烟爆发的,跟通商谈判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鸦片战争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当时大量购买我们的产品,但是无法打开我们的市场,所以白银哗哗的流入中国。

在清政府实施禁烟政策后,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所以英国才会恼羞成怒。

所以归根到底,鸦片战争的隐患早在乾隆拒绝两国通商的时候,就已经埋下。

乾隆拒绝通商的原因

那乾隆为什么要拒绝来自英国的通商请求呢?

有关这一点,大家一直都在进行积极的讨论,最终达成的共识主要有4条。

第一,乾隆担心清政府实行的政策出现改变。

两国通商所带来的不仅仅有机遇,还有威胁,尤其是对封建王朝来说,更是如此。

民众眼界的开阔,会加大封建统治的难度,这对于乾隆这类封建王朝统治者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毕竟几千年来我们也走在世界前列,又何必冒着巨大风险去进行通商吗?

第二,长期领先世界。

在乾隆时期的官员看来,过去几千年里,中国都领先的世界,因此这自然而然地就让他们形成了高高在上的态度。

当初马戛尔尼在中国表演火柴的时候,清政府官员是怎么样的呢?他们根本就没放在眼里,只当这是一场魔术表演,根本就看不出来这是技术的进步。

人人都知道康乾盛世帮助清政府走到了巅峰,可是当时很多国人不知道,就在清朝走向巅峰的时候,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法国也完成了大革命,美国实现的独立,沙皇俄国更是一步步从欧洲推到了远东。

进步的从来就不仅仅只有我们。

第三,担心英国的先进武器会威胁到满人的统治。

不管怎么说,清王朝是满州入关建立起来的,也正因如此,历代清政府的统治者都在加强满人的统治力,对汉人抱有防范之心。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清政府推崇满洲,把八旗作为统治核心的工具,在关键大城市建立满城,同时还用柳条边管控东北人口等政策。

这一套在冷兵器时代是行得通的,可是一旦火枪火炮这些先进的东西被普及开来,满人再想实现对汉人的统治就没那么容易了。

到时候不等外敌入侵,“反清复明”这类口号就能让统治者无比头痛,在这种情况下,乾隆有所戒备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四,担心经济形势发生变化。

虽然封建主义有诸多弊端,但是资本主义就像马克思对资本原始积累所作出的评价一样,“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英国请求和清王朝进行通商,可是他们难道能仅仅满足于通商吗?

在乾隆看来,与英国经商很明显是弊大于利的事情,清王朝不见得能谋求到多大的发展。

甚至会产生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可英国却必定能在这个过程中谋求到巨大的好处。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损害自己,成全英国呢?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乾隆要拒绝英国通商的请求了。

可不管怎么说,还是有很多人觉得乾隆拒绝通商,选择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迈向世界工业的脚步。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乾隆答应了通商会怎么样?

前人之事,后人之师

在很多人的设想里,只要乾隆皇帝接受了马戛尔尼使团的通商要求,那么大清就能和英国谋求到和平发展。

大清给予英国广袤的市场和原材料,而英国则是给予大清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工业技术。

如此一来,大清也能迅速走向现代化,成为和英法美德一样的顶级强国。

可纵观英国过去400年历史,他们真的有对哪个国家这么友好过吗?

还是那句话,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肮脏的,英国难道是靠友好交流,从一个北大西洋小岛国,成长为日不落帝国的吗?

不,英国靠的是战争,殖民和掠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英国提前见识到大清的虚弱落后,恐怕战争不可避。

不仅如此,有可能鸦片战争会提前40多年,中国也要提前40多年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才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现实。

马戛尔尼出使大清前,从英国内务大臣敦达斯那里接到的任务也证明了这一点。

当时英国的内务部长敦达斯就明确表示,此行除了商量通商之事外,还要摸清楚大清的各项情况,搞清楚大清的实力。

若非如此,马戛尔尼等人回国后怎么能那么快就对大清作出“全面评估”,将大清比做“豪华但落后的大船”?

所以说,清政府想要和英国之间建立长久可靠的贸易关系,可能性是很低的。

因为当时双方实力尚且不对等,自然也就没有平等可言,在这种情况下敬而远之或许是比密切往来更好的选择。

当然,当时的大清和英国毕竟是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出于地理原因,双方不是没有和谐共处的可能。

不过想想印度的下场,我们就该明白,靠地理位置来保障和平交流的可能性也是很低的。

再者说了,等到乾隆时期的大清王朝,已经走到了“最后余晖”的地步。

庞大的体量,再加上几千年来受到的封建文化熏陶,都决定了大清王朝不可能全盘去向西方学习这一点,这也注定了大清后来要走下坡路。

虽然大清注定要走下坡路,两国通商也存在诸多弊端,乾隆拒绝通商可以理解,但是他选择闭关锁国这一点,仍旧是值得诟病的。

我们不能把自己关起来,不去学习,也不接受现实,因为这样只会让差距被拉得更大。

俗话说得好,前人之事,后人之师,我们应该学会从历史中去总结教训,然后再将其应用于自身,应用于现实。

回顾乾隆闭关锁国,不愿意承认英国赶超大清一事,难道大家不感觉到熟悉吗?是不是和今天美国拒绝承认中国崛起有几分相像之处?

说起来,大清乾隆的巅峰时期,我们的GDP占据世界份额总量的30%以上,比今天的美国还要更多,因此拿大清来比美国是没有任何不合之处的。

再看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国崛起的事实,甚至还拒绝中国领先技术进入美国市场,颇有过去大清闭关锁国的意味。

由此我们也只能说,历史虽然不会重复,但是惊人的相似之处却比比皆是。

拿破仑曾预言,“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当这只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

如今中国这头睡狮早已苏醒,我们也早已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为此我们应该砥砺前行,不忘先辈的付出,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辉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什么,乾隆,和珅,国王,最先进的,全文,英国,谈判,通商,鸦片战争,消息资讯,乾隆,马戛尔尼,使团,英国,通商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乾隆,和珅,国王,最先进的,全文,英国,谈判,通商,鸦片战争,消息资讯,乾隆,马戛尔尼,使团,英国,通商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乾隆,和珅,国王,最先进的,全文,英国,谈判,通商,鸦片战争,消息资讯,乾隆,马戛尔尼,使团,英国,通商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