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明第一太监,也是唯一一个差点称帝的太监,号称九千九百岁,只要他一天不死,大明气数就一天不尽,他就是魏忠贤。
世人只知魏忠贤是大奸臣,却不知他活着时,大明能把后金按在地上打,当他去世后,大明仅仅只持续了17年就灭亡了,虽然不至于说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但他的存在显然能让大明续命,那么历史中的魏忠贤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为何九千九百岁也干不过一个17岁的小皇帝?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探寻真相,领略九千岁监魏忠贤的疯狂一生。
影视中的魏忠贤形象
对于魏忠贤的出身,史料中比较常见的有两种记载:一说他家境贫寒,无奈挥刀自宫;一说他是地痞无赖,因与人赌输得裤衩都不剩,悔恨不已所以挥刀自宫。
但无论哪种说法,之后都介绍魏忠贤是一个有心机、担当、擅长阿谀奉承的人,此外还有颜值、有身材,擅长骑马和射箭,左右手都能开弓,且箭术十分出众。
这就说明一件事,这些史料的编写者,对于魏忠贤是有意抹黑的,因为古人穷文富武,无论是马匹还是良弓,对于寻常百姓来说都难以承担,更别说是家贫的地痞无赖了,单看魏忠贤骑射功夫,我们就能得知他的家境十分殷实,不然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这些东西。
《酌中志》又有如此记载:说魏忠贤有个舅舅,在宫中惜薪司当值。想必魏忠贤对宫中事务的了解,就来自这个舅舅,也正是因为他有关系,所以才能一进宫就抱上了“司礼监秉笔掌东厂太监”孙暹的大腿。
靠着抹了蜜似的小嘴,先后巴结上了魏朝、王安等大太监。当时魏朝和皇太孙朱由校的乳母客氏搭伙过日子,但是魏朝要忙着巴结王安、伺候皇太孙,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客氏温存。
于是客氏就移情别恋,勾搭上了有颜值有身材的魏忠贤,在客氏的帮助下,魏忠贤成功上位,成了常在皇太孙朱由校身边侍候得太监,这也为他日后掌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来到公元1620年,十分奇葩的一幕出现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大明的皇位就传了三代,8月18日明神宗朱翊钧病逝,28日明光宗朱常洛继位,郑贵妃送他八位美女以示祝贺,不到十天的时间,本就体虚的明光宗就病倒了,他在次月26日服下一枚丹药后,就跟着亲爹去了。
年仅16岁的明熹宗朱由校被送上皇位,魏忠贤也被提拔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秉笔太监向来只有最有权势的太监才能充任,可见魏忠贤此时地位已是当朝第一太监,是内官之首。
这时候史料又记载说:魏忠贤大字不识一个,而秉笔太监需要参与批红,所以必须得认字才行,所以这个职位按理来说是不属于魏忠贤的,但谁让人家跟皇帝乳母的关系好呢。
史料作者话里话外无非是想说魏忠贤是文盲,全靠女人上位。但殊不知为人处世是一门极其高深的学问,阿谀奉承也是需要知识量的,如果魏忠贤大字不识一个,还能把一群有知识的大太监忽悠的五迷三道,甚至后来独掌大权,我看那些认字的朝臣也不用混了。
明熹宗继位之初,东林党势力正盛,这些来自江南的士大夫,靠着占领道德制高点,一点正事不干,就喜欢出一些纸上谈兵的馊主意。
明熹宗匆忙继承皇位,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治国之术,加之他本人更爱木工机巧,便将权利下放,而魏忠贤凭借着明熹宗的信任,与客氏联手排除异己,逐步将内廷权利握在手中。
外廷在东林党的折腾下,干实事的没少被挤兑,便有不少官员投奔魏忠贤,借助魏忠贤的庇护,向东林党发起反攻,这下算是把火引向了魏忠贤。
你都不知道东林党那群老迂腐有多赖皮,1622年初夏下了一场冰雹,他们就立刻拿冰雹做文章,说这冰雹下的不合时令,一定是老天不满皇帝宠信魏忠贤这种奸佞,所以才用冰雹警示。
结果可想而知,这群人都让罢免了。类似的事情还有一大堆,前两年魏忠贤一直都挺被动,全靠明熹宗的宠信,才没被扳倒,直到第三年,攻守立刻反转,因为魏忠贤当上东厂厂督。
而魏忠贤接下来所做的一切,向世人展示了什么叫做身残志不残!
明熹宗沉迷木工无法自拔,魏忠贤就专挑他拉线弹墨注意力集中的时候上前奏事,明熹宗厌烦不已,就打发魏忠贤说:我都知道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魏忠贤从此行事更加肆无忌惮,将内操军人数增加至1万人,内操军由太监组成,只听魏忠贤一人命令,穿着盔甲携刀出入宫禁之中,肆意作威施虐,震慑朝中大臣。
魏忠贤广树党羽,手下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儿,其中五虎是文臣,职位不是尚书就是太常卿;五彪则是武将,职位最低也是锦衣卫都指挥佥事,不心狠手辣魏忠贤可不收。
五虎五彪挺像模像样,后面那些孩儿孙儿,甚至还有狗,又是在玩什么?
原来文武百官之中,不乏趋炎附势之人争着巴结魏忠贤,比如当时的吏部尚书魏广微因为和魏忠贤同姓,所以巴结的方式便是攀关系,起初魏忠贤权势还不滔天时,他称呼魏忠贤为兄长,之后又改口叫叔叔,辈分是越来越小,也引来不少官员效仿,认魏忠贤为干爹、干爷爷。
至于十狗,就混的更惨了,特别点名两个人,第一个是十狗之首周应秋,这人文不成武不就,但是炒的一手好菜,魏忠贤特别喜欢吃他的做的猪蹄,以至于提拔他做了左都御史。
另一个人叫曹钦程,此人日夜守在魏忠贤门口,以效犬犬之劳,整日做摇尾乞怜的卑谄之态,肉麻到魏忠贤都不待见他,后来魏忠贤赶他走,他竟然说父子之恩永世难忘,又哭了半天才走,我算是看出来了,他其实想说魏忠贤是狗。
愿效犬犬之劳
当然也有拍马屁拍得比较好的,浙江一位官员,甚至给魏忠贤盖了一座祠堂,每天都要烧香供奉,其他官员立刻有样学样,魏忠贤那叫一个心花怒放,没事就爱微服出访,去看看自己的雕像。
说是微服出访阵仗却不小,魏忠贤出行必乘文轩,羽帘青盖四马如飞,锦衣卫持刀将其护在当中,厨师、优伶、奴仆数以万计,所过之处,百姓大夫都要跪拜高呼九千岁,阿谀奉承者更是五拜三扣头,尊称他为九千九百岁爷爷,而魏忠贤却总是不予理睬。
即便是在出游的情况下,百官奏折仍需呈给魏忠贤过目,以至于朝野只知有魏忠贤,不知有熹宗皇帝。
但明熹宗却并没有忌惮魏忠贤,因为帝王之术在于制衡利用,魏忠贤权势再大,也是他给予的,甚至许多事情都出自他的授意。明熹宗从小便与魏忠贤相处,深知魏忠贤的忠心耿耿。
虽然魏忠贤独掌大权,所作所为日益凶狠残忍,但多为幕僚唆使,只为掩饰其内心的怯懦,事实也确实如此,杨涟上书弹劾魏忠贤,魏忠贤明明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仍是吓得颤抖不已,跑去找十几岁的明熹宗哭诉委屈,明熹宗心如明镜,只是宽慰魏忠贤:以后行事小心,不必在意他人说法。
简单一句之后,便再无下文,可见明熹宗对魏忠贤的支持。
魏忠贤的一切是明熹宗给的,也依赖于明熹宗,他自然希望明熹宗长命百岁江山永固,可造化弄人,明熹宗在位仅仅七年,便驾鹤追随先帝而去,魏忠贤的靠山倒了。
因为明熹宗没有子嗣,便由信王朱由检继位,庙号明思宗。明思宗素来听闻魏忠贤权倾朝野的恶名,对于祸害天下的东厂更是没好感,继位后便有意戒备孤立魏忠贤。东林党趁机上书弹劾魏忠贤党羽,并谈及魏忠贤,以此来试探明思宗是否会继续偏袒魏忠贤,明思宗默而不语,没有帮任何一方说话。
于是东林党列举出魏忠贤十大不可饶恕之罪,第一条是与皇帝并列站立,第二条是蔑视皇后,第三条是搬弄兵权,第六条是不敬圣人,第八条是隐瞒边关将士功绩,第九条是剥削百姓。其他几条都不重要,说实话,除了第八条和第九条我觉得是罪之外,其他的完全可大可小,然而东林党却连不敬圣人都算进去了,也难怪老迂腐不招人待见。
明思宗召见魏忠贤,让人把这十项罪名念给他听,魏忠贤吓得不行,之后明思宗便将魏忠贤发配凤阳,魏忠贤还没走到地方,又有人举报他豢养亡命之徒,明思宗大怒,命令锦衣卫将魏忠贤抓捕归案。
魏忠贤得到消息后,自知这辈子算是完了,便与好友彻夜买醉,然后自挂东南枝了,之后魏忠贤党羽也都遭到了清算。
说来明思宗也真是大胆,人家魏忠贤可是有一万内操军在宫中,难道他们就不怕把人逼急了吗?由此也可见,魏忠贤即便被逼到了绝路也从来没有想过造反。
而魏忠贤在临死前说了一句话,虽然只有短短八个字,却关乎大明的灭亡与否,直到17年后明思宗自挂东南枝时,才方然醒悟魏忠贤那八个字的份量。
魏忠贤临死前留给明思宗八个字:“重用东林党,必亡国”,当这句话传到明思宗耳中时,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根本掀不起任何波澜。
此时朝野上下,全然沉浸在魏忠贤势力被清缴的喜悦之中,明思宗自以为为民除害,展现了帝王魄力,殊不知除掉魏忠贤后,朝局平衡被打破,东林党一家独大祸害无穷。
东林党对于朝政要求官员廉洁奉公、反对权贵贪赃枉法,扬言要革除朝政积弊,深受基层支持,他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与权势作斗争。
乍一看,东林党可谓是一股清流,然而他们却是一群只知道读死书,故步自封的老迂腐,张口便是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贬低别人时头头是道,自己做起事来却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单说边疆爆发战事,这群老迂腐更是只会拖后腿,前线将士御敌不力是错,作战用计谋是错,对付敌人不够仁慈也是错,真该把他们丢到前线当个大头兵,让他们唱一首错错错。
他们没有经历过百姓之苦,却打着百姓的招牌,将全天下人都当做了书中的圣贤,好像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人人都能割肉喂鹰似的。
在他们的自我欺骗中,大明仅仅又坚持了17年,便被清军推翻了,而东林党的首领钱谦益,这时候站出来了,说要效仿屈原跳江殉国,结果伸手一摸河水,嫌太凉了就没跳,转头就投降了,丝毫没有所谓的高风亮节。
之后清军要求汉人剃头,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老百姓们群情激愤不肯剃发,更不用说读书人了,头发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然而这时候钱谦益又作妖了,说自己头皮痒的受不了,然后就把头发给剃掉,留起了辫子,这就是所谓的清流,喝呸!
剧照
魏忠贤掌权时,大明一直压着后金打,努尔哈赤拼尽全力都没能踏过山海关半步;然而魏忠贤死后,这一切都变了,清军迅速破关,就像是被放进来一样,其中有何缘由?
因为相比东林党的张口就来不干实事,魏忠贤虽然骂名不断,却是实打实的在为国效力。
游牧民族一向是以战养战,不顾生产,所以只要将努尔哈赤耗在山海关外,他们就会越发地陷入困境。魏忠贤十分清楚这一点,便安排吴三桂守在山海关,力保辽东战场不会出现问题。
同时,为了保证明军的粮草,魏忠贤主张在东南地区收取工商税和海税,江南富庶之地豪绅众多,单说工商税每年都能收取上千万两的白银。
这对于大明空虚的国库来说,不仅能够保证前线的需求,也能不断充实国库。对于西北频发干旱的地区,魏忠贤主张减税,并重新修缮几十年未曾修缮过的黄河水道,可以说是实打实的针对一些问题去进行改善。
竭尽全力地维持大明内部的平衡运转,而然交税的却多是东林党的氏族,这也就引发了东林党对魏忠贤的仇视,所以在魏忠贤用大炮多次重创努尔哈赤的时候,东林党在想办法从背后捅魏忠贤的刀子。
东林党扳倒魏忠贤的第一件事,便是取消了工商税,将压力从豪绅身上挪开,转移到了贫苦百姓的身上,将魏忠贤好不容易保持的内部平衡彻底打破,大明的气数也就耗尽了。
所以才说魏忠贤不死,大明未必不会亡,但一定能持续得更久,明思宗显然最后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命人厚葬了魏忠贤,可惜大明气数已经耗尽了。
当然,历史之所以充满魅力,正是因为我们没有亲身经历,每当有所发现,都会颠覆许多人的观点,或许魏忠贤确实是一位奸臣,但他一定也用自己的方式,做出过一些贡献;或许他确实是被后人丑化了,但他一定也犯过错。
我们看待一个人,本就不该片面地去观察,不知道屏幕前的您是怎样看待大明第一宦官魏忠贤的?告诉我您的答案,我们下期再见。
《揭秘真正的魏忠贤,得势3年压着皇太极打,他若不死大明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