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这首别有立意的《赤壁》一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远在中国古代,人们已习惯于从江河古战场的陈迹中去做历史的回溯,发思古之幽情。今天,在波涛连天,浩瀚无垠的海洋深处,仍安详地躺卧着一些神秘的沉船。它们是惊心动魄的海上大战的目击者?抑或是天涯游客悲惨命运的见证?
多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派出舰只,出没在汪洋大海的惊涛骇浪里,耗资费时,寻踪觅迹,正是想从沉船中寻找历史的足迹,或者探求珍宝古玩。近年来,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一些国家,利用最新科学技术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地中海等辽阔水域展开搜寻,以打捞历史沉船。现在,这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西方报刊甚至欢呼这“开创了数百年沉船搜寻史的最佳纪录”。
神秘珍贵的沉船
1984年夏秋之际,美国在欧洲至美国东海岸的萨皮克湾水底,发现了大批神秘珍贵的沉船。美国的沉船研究组织全美水下航海署兴奋地指出,这“展示了水下探索新纪元的来临”
新发现的沉船中,就包括了全美水下航海署搜寻到的三艘。一艘是著名的“利奥波德维尔”号轮船,它于1944年圣诞前夜,在法国瑟堡近海被希特勒的潜艇击沉。当时,这艘船载有2200余名美国士兵。在失事后混乱的营救过程中,有800名防毒官兵丧生,许多人至今还葬身船舱。事后,美国军方发给死难者亲属的函电中,仅说他们“在战斗中阵亡”。如今,这段悲惨往事的细节已难以追寻,但“利奥波德维尔”号却成了法西斯罪行的见证。
另一艘是在丹麦海域找到的德国U-20潜水艇。它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击沉了豪华客轮“露西塔尼亚”号,但不知何故自己也成了海底怨鬼。美国一家刊物戏谑地称,这次搜寻工作“使美国也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艘是在英国的韦茅茨近海探查到的货轮,很可能就是法国长期寻找的“蒙特克莱”号货船。据说在1940年春,希特勒入侵法国前夕,这艘货轮满载黄金匆忙逃往海外,中途被德国飞机炸沉。美国已把有关该船的图片、资料提供给英国,请英方继续探查。
美国的搜寻工作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法国的某些抵制。如“利奥波德维尔”号沉船正好位于法国海军试验场的水下中心,当全美水下航海署的创办人卡勒斯乘着装有探查仪器的游艇在法国领海探查时,就遭到法国海军的拦截和驱逐。他只得狼狈逃往英国,并在逃跑的途中偷偷测定了“利奥波德维尔”号的方位。
庞大的古舰队残骸
1982年夏季,日本海底探查人员在九州西北部的博多湾水下,发现了庞大的古舰队残骸。后据日本海洋考古史专家、东海大学教授茂在寅男研究确认,这是元世祖忽必烈第二次东征日本时战舰沉没的遗址。据史书记载,1281年6月,忽必烈以派往日本的使者被杀为由,再次东征日本。他征集大军10万,乘战船4000余艘,浩浩荡荡,鼓浪而进,7月至平壶岛,移军九龙山,在博多湾曾重创日军。8月1日,飓风大作,浊浪排空,元军舰只被海浪卷起,相互撞击沉没,不战自溃,生还者仅十之二三。
日本人深以为这次腿风是神灵相助,才免除了覆国之灾,因而称这次风暴为“神风”。经过调查,这次共发现150件文物,包括刀剑、石错、涂箭头用的毒草罐、石弩炮的炮弹和包炮弹用的漆布料等。而在此之前,附近渔民还打捞出一枚元将使用的青铜印章。这些文物现保存在日本博物馆,茂在寅男称这一切为“珍贵的民族遗产”。
1982年,日本海洋考古队还在从对马海峡水底发现的俄国“海军上将纳希莫夫”号上,发现了各重16千克的16块白金。“海军上将纳希莫夫”号沉船仅位于海底100米深处,在技术上打捞工作不存在任何困难。但苏联得知后即警告日方不得擅自处理沉船上的文物财宝,于是打捞工作被迫中断。1904年一1905年,日本和沙皇俄国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势力范围而爆发了日俄战争。战争的第一阶段以俄军溃败,旅顺口被日军攻陷而告终。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挽回败局,又组织了第二太平洋舰队。
1904年10月15日,第二太平洋舰队自波罗的海的利耶帕亚港起航,经北海绕道好望角,至越南金兰湾与波罗的海舰队会合。整个舰队拥有48艘战船,20000名士兵。翌年5月,俄国舰队与集结在对马海峡的日本联合舰队摆开战场,激战2天之后,俄国舰队惨败,溃不成军,舰队司令罗特文斯基中将被俘。“海军上将纳希莫夫”号巡洋舰即是日俄对马海战中被击沉的俄国主力战舰之一。
1984年夏末,日本海洋考古学家和叙利亚海洋探测人员一起,在叙利亚的地中海沿岸发现了大量古代陶壶,并拍摄了录像。据考古学家鉴定,这是公元前四五世纪时古代沉没商船的遗物。这说明,该地区可能是古代地中海繁华的贸易区。
斯大林的“黄金抽屉”重见天日
1981年夏,英国一艘舰艇在苏联穆尔曼斯克近海水底240米深处“爱丁堡”号沉船上打捞出大批黄金,曾轰动一时,被誉为是“斯大林的‘黄金抽屉’重见天日”。原来,1942年,英国派“爱丁堡”号巡洋舰前往苏联,载回斯大林支付盟国军费的465块黄金,总重量约为5812千克。但在返航途中,“爱丁堡”号不幸被德国鱼雷击沉。英国舰艇费时2月打捞出近400块黄金,经与苏联协商,决定分享这批巨额财富,苏联得38.66%,英国得18.33%,其余部分由最初提供线索并进行打捞的英国和联邦德国公司均分。
1982年,英国还从在14世纪的英法战争中沉没的“玛丽·罗斯”帆船上,打捞出许多中世纪的珍宝文物。经过处理后,建立了专门的博物馆展出。
据英国《金融时报》1982年6月报道,截止到1982年6月,存入英国银行的沉船黄金一项约值250亿英镑。
拿破仑东征时的宝藏
法国和埃及的地中海联合打捞队,自1984年7月以来硕果累累,从距离埃及阿布基尔港8000米之遥的海底沉舰中,打捞出许多罕见的文物。史书称,1798年,28岁的拿破仑亲率战舰、运输舰180余艘,陆海军60000余人,携带大批图书资料及175名著名学者(包括法国19世纪初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自任“国立学士院院士兼总司令”,亲征埃及。他雄心勃勃,不仅想主宰欧洲,还企图以文治武功取代英国在东方的统治,成为东方的霸主。为此,他决定首先征服埃及,控制地中海,然后东进印度。其时正值盛夏,法军舶舻相衔,鼓角齐鸣,平马耳他,取亚历山大港,直捣开罗,并大败英国一埃及联军于埃及的沙漠腹地,初战大捷。
但是,英国旋即从海上发起猛烈反击,两军决战于亚历山大港附近的海面,法军惨遭失败,舰毁兵亡,几乎全军覆没,连拿破仑前往埃及时乘坐的旗舰“东方”号也未能幸免。拿破仑出师未捷,东征计划化为泡影,加之国内政局动荡,不得不从开罗返回巴黎。
从1984年7月一9月,打捞出的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东方”号上裹以铜片、长12米的船舵以及指挥舱内的一座金钟,在梵蒂冈印刷的阿拉伯文的邸报、命令(当时梵蒂冈是唯一拥有阿拉伯文字印刷机的地方),若干火炮枪支,刻有法国国王路易十三、路易十六肖像的大量金币、银盘,埃及马布留克王朝发行的铜币和一枚英国铜币等。根据合同,金银交给埃及,文物则由法国和埃及平分,其中大船舵归法国所有。之后,法国在土伦市建立了一个博物馆,以展出这些稀世珍宝。而埃及则在亚历山大港展出了属于它的那部分文物,并由穆巴拉克总统亲自主持开幕式。
此外,打捞队还在附近发现了一艘被英国战舰击沉的土耳其军舰。
现代尖端科学技术的运用
当前,西方及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正广泛利用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马德里等市的档案资料,使用尖端的科学技术进行沉船的搜索和打捞,如声波扫描导航测距仪器、电子计算机和卫星设施等。声波导航测距仪向海底发出声波,把回音转为图像,电子计算机和卫星则用于处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美国1981年从“安德里·多里亚”号沉船中打捞出一个保险箱,延宕了3年之后,方于1984年8月打开,并用一种新的化学药品对箱内物品做了妥善的防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