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独裁统治发展到大清帝国,特别是晚清政府时期。 由于西方工业革命的成功,使得西方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高速发展新阶段,进而大大提高了西方国家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而清朝政府僵化保守,不思进取,闭关锁国,依旧陶醉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美好境界里。
随着鸦片战争失败,国门被强行打开,西方列强潮水般涌进中国,疯狂瓜分抢夺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也随之而来,对国民思想也催发起了不安的躁动,中国就这样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老百姓也陷入日益动荡、民不聊生的苦难生活中。
加上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举世,更进一步激化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大清王朝摇摇欲坠,风雨飘摇,随时有崩溃的危险。
在清廷政权危难之刻,尽管出现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代名臣,却依旧阻止不了清朝的迅速衰落,这是历史的必然。 晚清帝国由于克服不了自身腐朽堕落、尽失民意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只能是无力回天,无可奈何花落去了。这就是封建专制独裁必定无可挽回地走向最后灭亡的命运。
曾国藩和李鸿章这样的人,自身的格局就只是对已经腐朽透顶的清王朝起到一定的弥补和维护作用,延长点寿命,而绝不可能让其起死回生。 刚刚灭掉太平天国的时候,这些人的身上还有一点儿新锐之气,但逐渐地也就变成成腐朽的一部分。
比如李鸿章的淮军,打太平天国的时候还有一定战力,可到甲午战争的朝鲜战场上时就一败涂地,其丑态让人叹为观止。 由这些人主导的洋务运动,也只是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不想引进其较为先进的思想,再加上腐朽满清的牵扯,最终也只不过是样子货了罢了。
在当时购买国外技术及武器其实并不受限制,就这样搞了30年,到甲午战争的时候,居然连个工业体系都没有搞起来,相比于日本的明治维新。清末虽然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名臣,可他们接受的都是封建教育,尽管吸纳了一些新鲜血液,但思想体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这些人拥护满清统治,只能延长其寿命,无法挽回颓势。
如果把满清比喻成一个千疮百孔的破锅,那么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些人就是破锅上的几道补丁。补丁的材质可能比锅的材质好上一些,可这锅还是会烂掉,补丁最终也会烂掉。 清朝的衰落之所以势不可挡,是因为它已经处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包裹中,封建主义已经没有退路了。 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最后一个朝代,根本决策者属于最高统治者。 至于名臣,最多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痛延续一些王朝的寿命而已,但改变不了清朝走向衰落的命运。
曾国藩和李鸿章纵然是当时清朝官员中的佼佼者,能力很强,可当时清朝百年积弊,可不是一两个人的付出就能够彻底改变的。 再者,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也始终没有成为清朝说一不二的人物,只不过是地方大员,作为听命于朝廷的臣子,没有国家走向和发展决定权,这也是清朝就算有能臣也无法成功的关键。
所以二人无法让腐朽的清廷变得强大。而中央的恭亲王、醇亲王、礼亲王虽然比不上曾国藩等人,有些甚至是平庸之辈。 但就是因为出身高贵,可以进入中枢,成为慈禧太后的第一执行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贤者下,庸者上,国家自然衰落是不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