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美国联合四大粮商,蓄意挑起粮食之战,我国800家企业联合对抗

美国联合四大粮商,蓄意挑起粮食之战,我国800家企业联合对抗

前几个月,袁老去世的消息让很多人倍感难过,袁老对于我国粮食的贡献是无法用三两句话就可以言说的。“民以食为天”,粮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国家存在发展的根基,可能对于今天丰衣足食的我们来说,已经忽略了它的重要性,但其实粮食和武器、石油一样,是国与国之间博弈的重要资源。有人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就可以控制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因此,粮食这项关乎于全民族的命脉是千万不能落入他国之手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样危险的时刻也曾经差点发生到中国的身上,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又是怎么将主动权重新拿回自己的手中的?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走进本世纪初,发生在中国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粮食之战。

视频: 美国联合四大粮商,蓄意挑起粮食之战,我国800家企业联合对抗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击头像进入,右上方加个关注,方便日后阅读精选好文。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讲到本世纪初的危机,很多朋友应该第一时间能想起来的就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但是这场危机受到巨大影响的是西方世界,我国受到的影响相对来说还小一点。然而西方资本为了逃出股市市场,缓解危机,将目光瞄准了石油、粮食这些刚需资源。他们想通过控制粮食来将这次次贷危机转移到别的国家。

很多朋友们不知道的是,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在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国的耕地面积面积只占全球的7%,但是人口却占了全球的22%,这样不平衡的人口和耕地比例,实际上在新中国刚成立的那几年造成了非常让人困扰的粮食问题。

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问题,有关部门首先将小麦、稻谷、玉米、大豆、食用油这些百姓们平时在生活中时刻要用到的食物品种作为了中央必须充足储备的物资,毕竟,我国的耕地是有限的,不能将所有的食物品种全部都种满。

但是,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对于食物的要求也开始提高了,肉类也成了和平年代人们的必须品。会做饭的朋友都清楚,炒肉菜,食用油是必不可少的辅料,一时间,我国对于大豆的需求量激增,不得不向国外大量进口。

因此,每年我国都需要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大豆,国际上的大豆基本上是被四大国际粮食商给垄断了的。这四大粮食商分别来自美国、意大利、荷兰、法国。这四大粮食商在国际粮食界的地位就如同信仰宗教的人对他们精神领袖那样的不可撼动。换句话说:只要有向国际市场购买粮食的需求,就绕不开这四大粮食商。很快,这些敏锐的商人就察觉到了中国的进口需求。随着越来越频繁的进口大豆,这四个粮食商仿佛看到了中国这块巨大的诱人蛋糕即将就可以被自己占为己有了。这四大国际粮食商,他们已经不是普通的商人了,而是巨大的资本,有资本的地方就带来垄断,对于中国的粮食来说,也并不例外。

只是将中国进口大豆的生意垄断,即使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四大粮食商也是不会满足的。他们想要控制整个中国的大豆市场,将我国国内经营大豆的上中下游企业全部都掌控到自己的手中。

其实他们知道我国对于大豆油的需求程度,如果真的可以掌握我国的国内国外市场,那么这条产业链对于四大粮食商来说就是一个提款机。想要实现这样的垄断计划,撼动我国的整个大豆市场,四大粮食商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美国官方。

白宫里的高官们也在时刻关注着国际市场的大事件,我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大豆油的消息早已传进了那些人的鼻子里,嗅到了阵阵商机。美国当局决定,给当时关于市场的一切都还处于摸索阶段的我国,好好上一次贸易课。四大粮食商和美国当局一拍即合,在经过几年的筹备和研究之后,这些势力联合起来,对全球的大豆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炒作。

大豆危机正在悄悄地向我国袭来。从2001年到2004年,美国国内的大豆价格从4美元提升到了10美元,三年多的时间翻了近三倍,也是美国自建国以来的最高价格。这样以来,长期依靠从外国进口大豆油的中国,也必然受到了美国国内大豆价格的影响,一时间,我国国内的大豆价格也和美国一样,连涨三年。

大豆市场的持续盈利,让中国的农民和商人非常看好大豆市场的前景,认为未来大豆的价格还会持续走高。所以,当2004年,大豆的价格再一次飞升的时候,中国种植大豆的农民都纷纷扩大了大豆的种植。不仅如此,国内经营大豆油销售的企业也从海外购入了数量庞大的大豆。

通过前面四大粮食商和美国的联合,大家可以看出,美国大豆的涨价并不是由市场供需引起的,而是这几方势力的联合炒作,是专门为中国布置的一个陷阱,就等着我国的商人和农民往这里跳呢。

不出所料,等我国的农民和商人都开始往大豆市场里投资的时候,从2004年开春开始,全球大豆的价格又突然开始暴跌,在从4月份到10月份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豆又从10美元跌至5美元。大豆突然跌掉一半的价格,想要扩充大豆耕地的农民纷纷亏损。最惨的还要数我国的大豆榨取企业,当时他们的很多大豆都是以最高价10美元从国外进口的。

远洋运输,耗时耗力,当时国内大豆价格在暴跌的时候,很多大豆榨取企业的货船还在海上运输。这就意味着,即使后面这些货物到达了企业手里,企业也得支付之前合同中约定的高位价格,但是得到的货物价值却只有原先的一半。这样的情况让这些企业们一时间无法接受。被逼无奈的他们宁愿违约罚款,不要最初支付的定金,也不愿意接收这些货物,即所谓的洗船事件。经过这次事件,大陆的大豆榨取企业损失惨重,开始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毫无疑问,在2004年的这次粮食之战中,中国企业和农民都输得很惨,这次粮食之战,我国之前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而且事发突然,来势汹汹,让我国根本没有还手的时间和能力。

在这场粮食战之后,四大国际粮食商开始收购,在这次危机中濒临破产的中国企业的股份,当时四大粮食商的目的已经达到,中国大陆地区的粮食企业纷纷被他们掌握。在控制了这些企业之后,新的商业版图正在被四个国际粮食商们规划,很快就迎来了第二次粮食战争。

经过了两年的时间,我国国内外的大豆压榨业基本被四大粮食商垄断了,准备好一切之后,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对我国伸出罪恶之手。随着美国当局又一次蓄意提高大豆价格,第二次粮食之战的号角就吹响了。这一次,美国比之前更加过分和随意地抬高大豆价格,在2006年到2008年两年的时间里,大豆的价格翻了三倍,价格最高的时候达到了15美元,远比2004年那次涨幅大。

毫无意外,美国的大豆价格又再一次让我国国内大豆的价格受到了影响,持续涨高,这一切看着都和上一次的情况十分相似,但是资本的野心是持续膨胀的,这次他们不仅仅是将农民和企业作为猎物,而是将全中国的老百姓都算计了进去。

大豆价格的飙升在表面上看,影响的是国内的大豆榨取企业,但其实,影响的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豆油价格的提高,豆粕的价格也从2000元一吨涨到了4000元一吨。豆粕是生猪养殖的重要饲料,因此,如果豆粕的价格一直处于高位,那么猪肉的价格也必然会开始疯涨。

2008年4月份,全国各地的猪肉价格都普遍涨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甚至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区,猪肉的价格甚至突破了10美元,这简直可以说是非常离谱了。人们不得不用其他肉制品代替猪肉。很显然,这次大豆价格的飞涨已经影响到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各个行业的情况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面对这样严峻的情况,我国有关部门决定进行宏观调控。干预、限制企业对于食用油的涨价幅度,同时安排中储粮和中粮等国企进入市场,生产发售小包装的食用油,进行定点供应。调控了一段时间后,国内的豆油价格终于开始下跌,恢复到了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在同一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影响了多个国家。很多商品的价格也开始下跌,其中就包括大豆。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豆的价格从2008年6月份的16美元达到了登峰之后,持续暴跌,到了2008年11月份,大豆的价格已经跌到了7美元,基本和我国国美的大豆价格保持了同一水平。面对国家大豆价格的暴跌,我国有关部门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大量收购国际上的大豆,填充我国的大豆储蓄。

这其实是一次非常明智的决定。因为我国自从1994年开始,对于大豆的需求就有了质的飞跃,如果一直依赖进口,那么我国大豆的价格势必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干扰。大豆作为我国举国上下都要使用的农作物,如果价格一直不由国家掌控,那么我们的国家可能就会被别的国家控制。这个方法非常适合应对国际粮食商的蓄意抬价。巨量的储备可以很好地稳定国内的大豆市场,当大豆价格过低时,就由我国相关部门出面,大量收购国外的大豆和国内农民种植的大豆,但这个收购价格肯定是要比农民的种植成本高的,毕竟国家的本意不是让农民遭受损失。到大豆价格过高的时候,国家就会抛售之前储备的大豆,稳定市场的波动,这样也避免了物贵伤民。所以,自从这个政策制定以来,我国每年虽然仍然会大量进口大豆,但国内大豆的价格基本上还是非常平稳的。

国外资本在知道了中国大豆储备非常富足之后,也不会再去刻意地哄抬大豆价格,和我国打粮食战了,但即使用平价向我国出口粮食,也够四大粮食商赚得很大一笔金钱了,毕竟采购粮食的基数客观上就非常的大。最终,第二次大豆之战以双方打平为最终结局。可能有朋友会问了,既然第一次我国没有做好应对准备,也就不说什么了,毕竟没有经验,但为何第二次大豆之战的时候,我国也只是最后出场了一下,稳定了大豆价格,其他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什么上面了呢?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就稳定大豆价格?这背后其实是有难言之隐的,四大国家粮食商在第一次大豆之战尝到甜头后没,又怎么可能不伸长他们的手,干扰别的领域?我国当时面临的粮食危机远不止大豆这一个市场。我国当时的粮食主战场是在小麦、玉米这些基础农作物上。

小麦、玉米可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主食。从2005年年底开始,全世界都被渲染了全球粮食紧张的气氛,致使小麦玉米的价格从3美元开始,逐渐涨了四倍的价格,粮食价格最高的一段时间,小麦居然卖到了十二美元。国际上的玉米最便宜的也到了8美元。全球普遍的粮食价格上涨会影响到国内粮食的价格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必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了。中国人口基数如此庞大,必然要成为外国资本虎视眈眈的对象。然而,这一次,外国资本的希望却落空了,因为在这样的危难时刻,国家出手了,将几乎全部的精力、财力都用在了这次平稳粮食价格之上。在一开始,我们就说过,与大豆不同,小麦玉米这种我国一直以来都产量非常高的种植物,都是作为中央储备粮存在的,因此一直都能够自给自足,并不需要大量的进口。中央对小麦玉米的储备量,属于国家秘密,也从来都不会对外公布。

关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袁隆平先生为此有着巨大的贡献。他经历过人人吃不饱、喝不足、饿死人的年代,所以将毕生精力都用在了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上面。在袁老和千千万万的中国农民以及中国粮食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早早地就解决了吃不饱肚子的问题,当国外一些国家在这场战争中受到影响,缺粮少粮,用泥巴充饥的时候,我国的百姓很多都不知道曾经发生过这样一场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

虽然2006年以来,四大国际粮商不断地买进粮食,哄抬粮价,加之美国当局一直有意散布舆论,透露出粮食供不应求的讯号,致使国际粮价持续上涨,但是他们将这一套操作复制到中国市场的时候,却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了。就在国内的粮价开始有上升的苗头的时候,我国相关部门突然出手,开始了连续五次的大规模抛售。

随着国内粮食市场上涌入的多家国企开始大量抛售粮食,一场在我国粮食市场进行的,由四大国际粮食商作为主战方,我国相关部门和国企作为主控方的粮食之战正式打响。

这场涉及多方势力的战争,规则非常简单:四大国际粮食商想要不断地做空我国的大量抛售,营造出供不应求的假象,以此来将粮食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直到我国官方的粮食抛售完毕,无余粮可售再停手,这样的话,这场战争的胜利就属于四大国际粮食商和美国当局了。而我国要想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在手中存有足够的余粮,不断的抛售粮食,让对方不断的买进,直到国际粮食商手中的资金被耗尽,那么粮食的价格就会由中国的官方控制,这样的话,这场战争的胜利方就是我国了。

四大粮食商发现不论他们怎么购买,我国粮食市场上的粮食还是非常充足,这场紧密激烈的战争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不仅如此,我国相关部门的抛售频率居然更加频繁了。由一开始的半个月抛售一次,逐渐变成了每周抛售一次,到两方激烈交锋的时候,甚至会两天就抛售一次。2007年的年底,我国取消了粮食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意思很明确,就是鼓励国内的农产品企业都尽量增加内需,从而达到抑制国内粮价上涨的局势。这个政策就像是一个加速器,政策一处,国内的粮食市场上的粮食销售就更多了,国内的粮价不仅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平,甚至开始下降。

本来想趁着四大国际粮食商的东风发一笔横财的其他资本,看到我国市场的这种景象,都纷纷退出了这场战争。要知道,当时无论是国内国外,盼望着粮食涨价的企业是很多的。在我国有关部门的政策调控之下,这些资本就不再有盈利的希望,纷纷败逃出中国粮食市场了。

就在这时,中国政府又通过媒体透露了出来一则消息,说中国的储备量有1亿吨,够全国用一年。面对我国有关部门仍然源源不断地抛售储备粮的局面,作为主战方的四大国际粮商彻底崩溃。2008年6月,全球经济危机爆发,随后所有大宗商品连续4日下跌,也同时宣告这一场主粮战争结束。

在这场博弈中,我国作为控方获得了全面的胜利,成功控制住了国内的粮食市场价格,并且也从这一场胜利中找到了如何应豆大豆市场价格波动的策略。而四大国际粮商和美国当局,则在战争结束以后陷入到了经济危机之中,损失惨重。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从来不仅仅在军事的战场上。从整个故事看完,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三次对中国发起的粮食战争背后幕后推手正是美国。事实上这三次粮食战争就是美国对中国进行了一场隐晦的贸易战,敌人无法彻底摧毁我们,我们就会迅速成长。在数次的粮食战争中,我们的国家也迅速学到了如何应对贸易战的宝贵经验。

虽然这场无声之战并没有让我国人民遭受多少损失,但是这段历史是我们不可以轻易忘记的。我们之所以会对这次事件没有太多的感觉,是因为有国家这把保护伞在默默地替我们解决危机和风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衣食无忧的今天,珍惜粮食就是铭记这些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们最好的方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企业,我国,美国,危机,国际,市场,大豆,四大,中国,进口,观点评论,美国,粮食商,大豆,价格,粮食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企业,我国,美国,危机,国际,市场,大豆,四大,中国,进口,观点评论,美国,粮食商,大豆,价格,粮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企业,我国,美国,危机,国际,市场,大豆,四大,中国,进口,观点评论,美国,粮食商,大豆,价格,粮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