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晚清文学之五:太平天国革命文学
发生于 1851 年至 1864 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之后的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也是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在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斗争的同时,十分重视思想文化斗争。在戎马倥偬的紧张岁月中,他们发布文告、诏书等,提出革命的文艺主张,制定完整的文艺政策;在太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玕还主持撰写并颁行了《劝戒士子文》、《戒浮文巧言谕》、《钦定敬避字样》等告谕,在总结太平天国文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革命文学理论。
太平天国坚决禁绝封建文学艺术的传播。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公开发布各种 " 条禁 " ,其中规定: " 凡一切妖物、妖文书,一概焚化,如有私留者,搜出斩首不留。 "" 凡歌馆书士,如有编造歌谣及以凡情歪例编成诗文,迷朦兄弟者,斩首不留。 "" 凡邪歌、邪戏一概停止,如有聚人演戏者,全行斩首。 " 定都南京后,即成立删书衙,洪秀全亲自主持删改 " 四书 " 、 " 五经 " 等书,并下诏说: " 将其中一切鬼话、怪话、妖话、邪话一概删除净尽,只留真话、正话 ……" 按照太平天国的革命需要,重新清理封建文化遗产。
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强调文学艺术要为太平天国的政治服务,与现实革命斗争紧密结合。《劝戒士子文》要求文学创作 " 一字一句之末,要必绝乎邪说词,而确切于天教真理,以阐发乎新天新地之大观。 " 洪秀全本人孜孜不倦地写诗作文以为示范。
为此,他们提倡 " 文以纪实,浮文在所必删;言贵从心,巧言由来当禁 " ;反对 " 吟花咏柳 " 、 " 空言无补 " 。同时提倡 " 语句不加藻饰,只取明白晓畅,以便人人易解 " ,形式大众化、通俗化;反对运用古奥生僻的词语、典故和 " 八股六韵 " 等种种清规戒律。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努力实践革命文学主张。他们的诗文充满革命激情,讨伐清王朝的罪行,抒发改天换地的壮志,动员群众起来进行斗争,成为革命的有力武器;写得朴实浅显,通俗易懂,便于群众的接受和流传。如洪秀全的《吟剑歌》: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擒尽妖邪为地网,收残奸宄落天蜀。东南西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这首诗表达了革命者的豪迈理想、博大胸怀,气势恢宏而语言通俗。
再如他的《诛妖歌》是在 1851 年秋驻军广西桂平县时,因军中缺粮又多伤病而作,用以鼓舞士气。诗前有个小序,说: " 天王诏令各军各营兵将,方旦欢喜踊跃,同心同力同向前,万事皆有天父主张,天兄担当,千祈莫慌。 " 诗云:真神能造山河海,任那妖魔一面来;天罗地网重围住,尔们兵将把心开。日夜巡逻严预备,运筹设策夜衔枚。岳飞五百破十万,何况妖魔灭绝该!这首歌完全是直接为革命斗争服务,其中有宗教的外衣,但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很适用于农民革命的需要。
太平天国另外一些领袖也都能写诗作文。如东王杨秀清的诗《果然英雄》:拔地参天皆勇将,安邦定国尽忠臣;冲锋恐后常虞我,遇事争先讵让人。另一首《果然忠勇》:我们弟妹果然忠,胜比常山赵子龙;起义破关千百万,至到天京最英雄。这些诗文都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浅显易懂,很能为有着革命愿望的广大群众所接受。
太平天国的革命文学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主要是过于强调文学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忽视文学其他社会作用和审美价值,对文学的艺术性更不重视,许多诗文也就成为宣传品,题材狭窄,形式单调,缺乏艺术魅力。在反对封建文学艺术和思想文化时也存在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简单化的观点和做法,不利于文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但是,太平天国的革命文学活动,毕竟是对封建思想文化的一次大扫荡、大清算,对封建正统文学的一次大冲击、大批判,不但对太平天国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而且揭开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的序幕。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