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确实是金本位制运作得最美妙的日子,欧洲政治经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但这其中有多少是拜金本位所赐?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金本位功莫大焉,正如100年后将新经济与华尔街的匹配无间归于格林斯潘的妙手一般。可是从事后来看,国际金本位制的成功可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当时英国的一位政治家迪斯雷利(Disraeli,1804-1881)看出了这一点,他说:“把英国的商业优势与繁荣归功于我们英国采行金本位制,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虚妄了。英国的金本位制不是英国商业繁荣的原因,而是结果。”
迪斯雷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满目疮痍,人们以为只有金本位制才能使之走上复生之路。英国在1925年又恢复了一度停止的金本位制度,可是,美国的1929年大崩溃引发的全球经济萧条很快让英国在1931年结束了金本位。1年后,在47个采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当中,只有美国、法国、瑞士、荷兰以及比利时仍采用金本位制。6年后,已没有一个国家允许人民将货币或存款兑换成黄金。罗斯福1933年上台后,为了缓和黄金大量外流的危机,宣布人民持有金币不再合法,必须全数上交银行,并用行政命令把金价钉牢在一盎司35美元上。这个价格维持了37年。
对金本位一向不以为然的凯恩斯在1930年极富远见地指出:“黄金今后再也不会从一个人的手中转到另一个人的手中,人们那渴望触摸黄金的手已经被夺走了触摸它的机会。这个很讨人喜爱的家庭守护神以前居住在钱包、长袜、罐盒里,如今在各个国家都被一个大金像给吞并了,它住在地下,人们看不到。黄金现在是看不见了——它又回到地下。但是,当我们再也看不到那穿着金黄华服的神在尘世上行走时,我们便开始将它理性化,就在不久之前,我们对它什么感觉也没有了。”
在1929年的10年通缩环境下,每种货币都对黄金贬值了,就像黄金从每盎司20.67美元升至35美元一样。另一方面,所有国家的商品与劳务价格都大幅下降,20世纪30年代中期,每盎司黄金可以买到的商品与劳务是1929年的2倍。
与此同时,黄金的产量却在大增。1932年,世界黄金产量达200万吨,这个数量几乎是自古到19世纪中叶全部累积的货币性黄金的一半。1938年,世界黄金产量又比1932年高出了50%。
各国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在1929年有4000万吨,10年后激增至6000万吨,总值从100亿美元升至250亿美元。1939年,世界上的货币准备所保存的黄金已经多到即使所有的货币全都用金币流通也不成问题。
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主要原因是战争的威胁,世界各地的黄金都运到了纽约。从1934—1939年,输入美国的黄金总量高达96亿美元,其中20%来自法国。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全世界约有200亿美元的黄金或60%的货币性黄金放在美国,而这一比例在1913年是23%,1929年是38%。这些储备黄金总量达1.5万吨以上,相当于那个时期全世界12年的黄金产量。
这个时期,美国的金库也像当年的亚洲,是“黄金的墓地”,并没有往外流出黄金,战争风云几乎使得所有的投资都停止了。而且,美国准备无限量以35美元每盎司黄金的固定价格收购,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家。伯恩斯坦抒情地概括道:“美元与黄金的关系就像天空一颗不动的星,其他所有的星星都不由自主地被它所吸引。”
本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