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民眼中,当官是非常幸福的,因为在古代,官员和平民不仅是权力上的差距,更有地位上的差距,随着官员一步步高升,他的地位就与平民越来越大,可官员也有惹不起的人,那就是皇帝。
皇帝只要一句话,官员立刻就要以死谢罪,所以大部分官员在面对皇帝时,都需要小心谨慎,每说一个字都要思考好久,但有的官员却无所畏惧,他们在面对皇帝的时候思路依旧可以保持清晰,刘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惹怒皇帝
作为古代的艺术与娱乐项目,围棋在清朝的地位很高,几乎是人人必学的一项才艺,尤其是乾隆皇帝,更是下棋的重度爱好者,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他总是会拉着一些大臣下棋,而刘墉自然是乾隆身边的常客。
不同于影视剧中的罗锅形象,真实的刘墉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全面性人才之一,在外貌方面,刘墉虽然算不上美男子,但也长得中规中矩,起码乾隆不会因为刘墉的长相对他有什么偏见。
而且刘墉在艺术领域的修为堪称朝中第一,写的一手好字,以至于《清史稿》这样的官方记载,都给予刘墉书法很高的评价:推为一代书家之冠。
刘墉还博览群书,且出口成章,文化水平非常高,是当时少有的精通多国语言的人才,无论是在朝内做官,还是在对接外国使臣都没有任何问题,再加上雍正对刘墉十分重视,所以乾隆对刘墉也有很多的尊敬。
不过乾隆更喜欢和刘墉下棋,一方面因为刘墉确实水平很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刘墉不怕事,他不仅敢和乾隆真刀真枪地比拼,甚至还敢下赢乾隆,这件事在别的官员那里完全是不敢想象的,但刘墉也被这次难得的胜利吓出了一身冷汗。
一次,刘墉以巨大的优势赢了乾隆,乾隆当场面子就有点挂不住,直接就将棋盘给掀翻,还恐吓刘墉说,你这么驳朕的面子,不怕朕杀了你吗。虽然当时乾隆也有开玩笑的成分,但皇帝的威严在那里,也让刘墉出了一身冷汗。
这个时候刘墉的回答就很关键了,如果不能改变皇帝的心情,皇帝真的敢直接杀了他,可如果刘墉说的话很中听,皇帝立刻就会忘记这件事,那么刘墉应该如何回应呢?
机智的刘墉
仅仅思考片刻,刘墉就想到了回答,他不能从棋艺上说这件事,必须将这件事的矛头引开,同时衬托出自己和乾隆的巨大差距,这样乾隆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这顶高帽子,并且给不会和刘墉计较。
于是刘墉便回应到:臣的棋艺比皇上差了很多,之所以侥幸赢了这一局,是因为臣的眼中只有这小小的一盘棋,而皇上的心里却装着整个天下,皇上一定不会和臣计较这小小的输赢。
刘墉的这番话几乎无可挑剔,既肯定了乾隆在下棋上的水平,将这次失败总结为侥幸,而且还在无形中狠狠地夸奖乾隆。在儒学中,兼济天下是“达者”的象征,同时让乾隆用“达者”的胸怀不要和他计较这件事。
此时乾隆也瞬间由怒转喜,不但很快忘记这件事,还顺便对刘墉前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表扬和嘉奖,刚才的一幕仿佛根本没有发生过。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对策,化险为夷,和刘墉多年来的经历分不开,相比起和珅,刘墉的个人经历十分坎坷。他能够坐在乾隆的对面下棋,付出了太多的努力,满朝文武能够达到这种级别的,加上刘墉也不会超过三个人。
刘墉的一生
出生于山东地区的刘墉,少年时期十分的凄凉,几乎没吃过一顿饱饭,对于那时的他来说,未来的人生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或者接受命运,一辈子碌碌无为,或者奋起反击,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恰好刘墉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大学士,可以轻松地教导他。
因为天资聪颖,再加上家庭环境的熏陶,刘墉很快考取功名,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在刘墉初入官场的那几年,可谓是一帆风顺,家里人也获得了极大的帮衬,但这种幸福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
因为父亲的失职,刘墉受到牵连被贬官,但刘墉坚信自己会有卷土重来的那一天,于是拼命的工作,在职位上恪尽职守,获得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有了一份拿得出手的政绩,最终受到乾隆的重视,再次回到京城。
这次经历,让刘墉明白了很多事情,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当一个“正直的官员”,而是利用自己的思维敏捷,开始学习专注于官场的说话本领,也正是凭借这份本领,刘墉才能在官场上一路亨通,甚至连当时的顶头上司和珅,也对刘墉十分的佩服。
关于刘墉与乾隆下棋的故事,其实在民间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当时刘墉因为升官太快,所以乾隆想要测试一下刘墉,才会约着刘墉下棋,在下棋期间,刘墉多次故意露出破绽,希望乾隆可以获得胜利。
但乾隆偏偏对这些破绽不为所动,每次都在下不合适的位置上,而刘墉就显得十分尴尬,只能配合着乾隆下一些臭棋,可即使是这样,在最后结算的时候,刘墉还是赢了乾隆。
这时的刘墉刚准备对这件事进行解释,乾隆立刻暴怒,直接掀翻了棋盘,这一幕是刘墉所没有想到的,因为乾隆从未做出如此不理智的举动。
这时的乾隆其实是在看刘墉的态度,如果刘墉像普通大臣一样只会不停重复罪臣该死,说明刘墉不堪重用,如果刘墉沉默不言,说明刘墉的心中有鬼,假如刘墉能够完美的解决这件事,便证明刘墉还是很有能力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刘墉让乾隆高兴之后,乾隆立刻准备赏赐,因为这些赏赐其实早已准备好,就看刘墉有没有本事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