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贫困,慈禧太后的压迫,甄妃的惨死,以及与皇后的诸多矛盾,让他难以忍受,心情低落,年纪轻轻就身患重病。
瀛台地处三海中部,四面环水,阴冷孤寂,阴冷潮湿,不宜病患居住,光绪却被囚禁于此十年。
到光绪三十四年,光绪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头晕、气喘、失眠、食欲不振、咳嗽呕吐不断,百般药物都不见好转。
那天是慈禧太后寿辰,光绪抬着她的病尸到乱仪殿祭奠。慈禧太后见他面容憔悴,步履笨拙,不忍,让他回去休息。
Cix本身的身体形态也不值得称赞。过完生日没几天,他突然感冒拉肚子。
可光绪却一天比一天虚弱,瘦得成了一根骨头,整天躺在床上呻吟。
慈禧几次到访,都觉得不对劲。眼见光绪奄奄一息,便召见亲王庆义匡商议光绪的事。
六七十年代,慈禧正值人生巅峰。他也坚信自己可以坐上清朝的宝座,直到死。顶着无法跨过的面纱,慈禧永远只能做太后的幕后父母,所以她需要一个对太后的意志唯命是从的年轻君主做她的傀儡。
在此之前,他选了两个不幸的人做统治者,一个是已经去世的亲生儿子同治,一个是出世不久的光绪。
第三个被选中的对象是最后一位为人所知的皇帝溥仪。
慈禧半夜请光绪进宫登基。从此,他成为了大清皇帝,他也走向了人生厄运的开端。
慈禧打算立3岁的溥仪为新皇帝。他还选定了溥仪加冕典礼的日期和时间,同样是午夜。
立太子,是慈禧生命最后一天下的最后一盘棋。
一日下三道圣旨
光绪在病榻上犯难,身边只有两个老太监,皇后和瑾妃都不在。
得知载沣日后要当摄政王的消息,光绪一脸高兴,但就是这淡淡的表情,也被负责监视皇帝一举一动的太监汇报给了慈禧。
慈禧本就敏感多疑,这一次又犯病了。听到光绪一副高兴的样子,顿时勃然大怒。他认为光绪只有知道自己有病才会高兴,发誓绝对不会死在光绪之前。
当时慈禧也病重,但她仍屏住呼吸,召集进出宫的王公大臣,与他们商议国事。
10月21日下午,瀛台传来光绪病重的消息。慈禧又看了看病体,只见光绪昏迷在床上,呼吸微弱,双眼向上翻,于是吩咐太监赶紧把光绪裹上裹尸布等物。
傍晚五时许,光绪逝世,死时双眼紧闭。
“德宗景帝在‘含元宫’被毒死,大有可为!
”
多年后,最后一位老太监孙耀庭回忆这段时光时说道。
当时,宫内外都普遍认为皇帝被杀了。宫里人都说皇上死在“冤狱殿”。
“靖”是光绪死后的谥号。这个谥号,可以看作是宫人眼中对可怜皇帝一生的总体评价。他的一生,真的只是一个舞台。
也是空的,一无所获。
对于光绪的死,慈禧早有安排,所以并不着急。他吩咐载沣等人先下皇遗旨,再下新皇贺诏。
回顾这段历史,人们惊奇地发现,光绪逝世后,也是他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慈禧先后下达了三道圣旨。
第一个懿旨是光绪死后,慈禧立即召见溥仪的父亲载沣,立溥仪为太子皇位。
慈禧随后又下诏册封溥仪,意思是“同治继位,光绪供奉”,同时也封新帝,尊隆裕为皇后,慈禧为皇后校友。
三世慈禧之所以任命载沣为自己的导师,是因为溥仪现在太年轻了,等他长大了,学业有成,就会亲自处理政事。
这三个懿旨都是关于新皇帝溥仪的,但准确的说,其实还有第四个懿旨。
这第四道诏书与溥仪无关,是慈禧专门为光绪皇帝的丧事下的,委托了一些人为光绪皇帝的丧事做准备。
慈禧整个上午都在宫中处理朝政和光绪的丧事。说完这一切,他头晕目眩,倒在了椅子上。
李莲英见状,赶紧扶着慈禧到寝室休息。
休整了许久,慈禧终于醒了过来,急忙召见隆裕和一众王公武将大臣商议后事。
这次是关于他的。
慈禧太后一天做的五件事
已经成为太后长辈的慈禧,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几天了,就对隆裕太后和一众王公大臣说,我这病未必痊愈。与隆裕太后交谈。
慈禧将权力移交给最亲近的出生家庭载沣。同时,他又担心载沣家族独霸一方,所以安排了隆裕皇后夫人来牵制他。更大的事情需要两个人共同做出决定。可见慈禧对朝臣政治的掌控。手腕真的不容小觑。
做完这些之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写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