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写到,希特勒逃离元首地堡的一些新证据的发现,本章将着重描述希特勒逃离柏林的另一条可行性的路线,及一些解密文件的新证据和调查小组实地调查的结果。
实地调查柏林的团队还是美前联邦法警特遣队指挥官伦尼.德保罗,和另一个德国专门研究二战历史、柏林地下世界联合创始人萨沙.凯尔。
德国历史学家
一 另一条逃跑路线
元首地堡是希特勒最好的地下避难场所,自1945年1月16日搬进去后,对进入地堡的人员实行了身份限制,除了他最信任的人之外,不重要的人物无法进入,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希特勒搬进去后一直到自杀之前的这段时间,他很少出地堡活动,原因是盟军的轰炸太过频繁。
伦尼和萨沙在柏林会见了犯罪现场重建大师克里斯托弗.纽鲍尔,他是目前研究希特勒地堡的顶级专家,对地堡的地下通道和空间了如指掌。
地堡研究专家克里斯托弗.纽鲍尔
在克里斯托弗的办公室里,他在电脑上向两人展示了整个府和地下元首地堡的三维模型,这套模型是用激光扫描技术建模,然后将数据汇总开发成了一套数据库系统,专门用于研究地堡。
根据整个模型构成,可以生成70年前的地堡形态,如果从系统的检索框内输入"地堡"词汇,整个地下堡垒的三维图就呈现了出来。
府三维模型
地堡结构三维图和地堡出口(黑圈)
伦尼在三维图上发现,出入地堡总共有四条通道,如果当初希特勒逃走,必然会从其中最方便的一条出去,那么这条通道必然就是上飞机最方便的一条。
从三维图上看,这四条通道距离滕博尔霍夫机场都差不多,如果要走U6地铁隧道是其中一条最理想的通道,按照常识分析,希特勒如果有了逃离计划,必然不可能只有一个方案,那么肯定至少还会有另一个方案。地堡三维图
不过让伦尼感到意外惊喜的是,克里斯托弗经过这些年的研究和发现,有了一些意外重大的发现,他发现了第五条通道,这条通道跟其它四条不同,它是一条秘密通道,现已垮塌无法知道是在使用后毁坏,还是在之后漫长的岁月中自己坍塌。
这条通道的入口是一个隐藏伪装式入口,是克里斯托弗无意中在一张美军拍摄的老照片中发现的,门很小,进入后就是台阶通往地下,这条隧道入口距离元首地堡出口25米。
元首地堡附近的的一条密道
元首地堡附近的密道入口
那么这条暗藏的隧道通向了哪里?顺着这条隧道是不是就可以找到当初的那条临时跑道呢?
答案是必然的,根据解密的军情六处的文件,空军上尉彼得.鲍姆加特所起飞的临时飞机跑道,就应该在这条隧道的出口位置,之所以说是出口位置,是因为登机的距离不能太远,否则被暴露的系数太高。
军情六处解密的文件
克里斯托弗的调查方向,是根据东德特勤局秘密警察斯塔西,在1973年开始针对纳粹逃跑及地下隧道网络的上千份调查文件,这些解密的文件让他收获重大。
斯塔西的调查报告指出,从希特勒地堡延伸出去的所有秘密隧道大约超过了150公里长,有一条跨过了柏林墙,一直通到了柏林西的蒂尔加滕公园(勃兰登堡门),而柏林墙是东西阵营政治博弈的结果,为了阻止两方交流,他们横跨柏林市建造了一堵155公里长的围墙。
柏林墙示意图
这样看来那条临时跑道就应该是设在了蒂尔加滕公园,如果希特勒真的是在那里上了飞机,这个结果是所有人都不会想到的问题,这说明纳粹早已准备好了多条退路。
但问题是,希特勒如果是在蒂尔加滕公园上了飞机,那么能不能找到更多的相关证据呢?
二 蒂尔加滕公园和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
但凡事都有意外,那要看当时的蒂尔加滕公园是不是在希特勒有利的控制之下,如果确实是,那么这条密道逃跑的逻辑就通顺了。
那么有没有证据证明当时的蒂尔加滕公园是在希特勒的控制之下呢?
从解密的斯塔西调查报告上看,这条密道从元首地堡延伸出来6000米后,又连接了其它密道,而通往蒂尔加滕公园的这条密道,到了勃兰登堡门就停止了,勃兰登堡门是一个标志性的纪念碑,也是蒂尔加滕公园的入口。
柏林地下密道图(斯塔西报告文件)
蒂尔加滕公园
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说,这个蒂尔加滕公园是希特勒眼里的皇冠明珠,是他把那里刻意打造成了第三帝国首都文化政治的象征性标志,以此来判断,希特勒在跟盟军争夺战中势必会拼死保全,事实确实如此,希特勒的确也是这么做的。
蒂尔加滕公园至今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状态格局,从勃兰登堡门进去就是一条宽30多米的垂直街道,公园位置是胜利纪念柱,纪念柱始建于1865年,希特勒改造公园时在纪念柱底座下加装了空管雷达等空勤设备,柱子高67米,站在柱顶俯瞰周边,的确适合空勤管理的条件。
胜利纪念柱
1945年4月24日,随着苏联红军包围圈的缩小,南线和北线都在大幅缩小,但在西线蒂尔加滕公园和东线元首地堡以东一带却奇迹般地焦灼了很久,把希特勒的控制区压缩成了一个约24平方公里椭圆形圈,尤其是红军到了距离公园100米距离上,遭到了德军最猛烈的反击,导致了这座公园迟迟拿不下来,直到东线红军进入元首地堡的前一天(5月1日),才彻底清剿了纳粹残余掌控了那里。
苏军围困纳粹示意图
通过以上这些证据线索可以看出,希特勒拼死保全这片区域,必然会有关键核心的原因,那就是为自身退路打算,如果他真的心灰意懒感觉大势已去,想自杀的话就必然会放弃抵抗,否则他不会派重兵拼死抵抗保护那里,除非那是他最核心的战略位置。
那么有没有证据证明,希特勒如果是在那里上了飞机,能不能飞得出去呢?
三 飞机起飞的条件完全具备
请看来自一份1949年12月29日的苏联文件,这份解密的文件中说到"4月28日,空军少校汉娜.瑞奇驾驶着飞机从勃兰登堡门起飞离开了柏林"。
苏联解密的文件
这份文件实际上是等于告诉人们,勃兰登堡门附近是一个临时机场,可以起飞飞机,如果这个临时跑道跟那份来自军情六处文件中,所描述的彼得.鲍姆加特供述,在4月29日驾机带希特勒离开柏林的那条临时跑道线索吻合的话,那么空军少校汉娜.瑞奇既然可以起飞,彼得.鲍姆加特也同样可以起飞。
这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汉娜.瑞奇是在为希特勒的逃跑投石问路呢?这个逻辑完全行得通,毕竟一个是在28日先起飞,另一个是在29日起飞逃离。
汉娜.瑞奇
如此看来,军情六处的那份文件得以证实,那么剩下的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证明蒂尔加滕公园从纪念柱到勃兰登堡门之间的那条街道,宽度和长度能不能适合飞机起飞?
尽管那条垂直街道虽然自二战以后基本保留了之前的样貌,但一些细节上的东西也不能忽视,就是整个街道的宽度、长度及路两边的路灯,必须要确定是否完全适合螺旋桨式飞机起飞。
蒂尔加滕大道
蒂尔加滕大道
柏林调查团队请来了权威测量专家亚历山大德罗.奴佐和佛雷德里克.乌切利,利用当前最先进的莱卡测量系统为这段街道实施数据测量。
莱卡伯加索斯二代系统是司法分析师专门用在犯罪现场测量数据用的,它所有的软硬件系统被集成在了一辆汽车上,车辆在运行中通过对街道360度范围实施激光扫描,最后将数据直接生成3D模型,测量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
莱卡伯加索斯测量系统(车载)
通过现场测量之后,从勃兰登堡门出发的蒂尔加滕大道长1.8公里,宽44米,长度和宽度完全超越了当时所有飞机的起降条件,甚至可以停放一架现代化的C-130运输机。
为了找到更多关于那条跑道更早的信息,萨沙搜集到了2张1945年4月和5月份的老照片,照片中街道两边的路灯柱子全给锯掉了,而两边的树木在当时也被锯掉了很多,从图片上可以看出,临时机场的意图非常明显。
1945年4月份照片
4月份和5月份照片对比
四 证据线索的梳理
鲍勃分析,这一系列证据能够表明,希特勒在1945年4月29日,被空军少尉彼得.鲍姆加特驾机送走的条件完全成立了,在逻辑推理上没有了可卡壳的梗了。
那么接下来就可以根据解密文件中事件的时间点,是时候建立起一个更加有利于分析问题的时间线了。
这个时间线将各事件串联汇集,就勾勒出了这样的推理场景:1945年4月21日,海军副官上将卡尔.冯.普特卡默在斯塔肯机场起飞,同时在那天起飞的还有8-10架飞机,这些飞机都是从离地堡最近的滕博尔霍夫机场起飞,携带了希特勒的个人财产离开,卡尔可能是执行护航任务,后返回。
4月28日夜,汉娜.瑞奇在勃兰登堡门测试临时跑道,成功飞离柏林,于是在29日夜里,希特勒仓促从地堡走出,行走25米后进入了那条通往勃兰登堡门的隧道,在半夜时分乘上了彼得.鲍姆加特的飞机离开了柏林。
接下来希特勒会去了哪里呢?
请看第三章 希特勒的逃亡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