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身处风雨飘摇的晚清,纵横政治舞台数十载,是晚清最要的权臣,也是颇具争议的一位人物,而这样一位人物,他的家庭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对于他把22岁的女儿李菊耦下嫁给40岁的三婚男人张佩纶这一件事更为不解。
这桩婚姻,当时就有很多人议论,即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也很不般配,不过李鸿章女儿,虽然22岁嫁给40岁三婚丈夫,但是孙女张爱玲却是家喻户晓的作家。
张佩纶是清朝末年的大学士,出身河北的一个荒村齐家坨,虽然出身寒门,家里世代耕读,可是张佩纶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大有名士风度,1871年,张佩纶中进士,授翰林院侍讲,得以进入仕途,张佩纶从入朝为官的那天起,就立志要报效大清,实现自己的抱负。
张佩纶青年时代是个旧时官场的清流人物,耿直自负,他虽然是京官,担任左副都御史,可是十分清廉,日子过得很简朴,因此那些平日里铺张浪费挥霍国家之财的人,在他眼里便如同眼中钉,不论那些官员的官职如何,只要张佩纶一发现他们的劣迹,都会一本奏折递到皇帝手里,张佩纶的狂放之气,搞得一时间满朝侧目,却又奈何不了他。
后来张佩纶加入李鸿章的幕下,在天津参观海防工事,参议海防事务,但是他狂放的性格一直没改变,他书生狂傲,议朝政,弹劾大臣,慢慢成为最招大臣忌恨的清流党人。
1884年,中法战事初起,张佩纶再次上书力主抗战,并且请求发展水师,可是因为张佩纶在朝中树敌太多,和清廷意见相左,清廷就干脆来了个顺水推舟,把张佩纶派往福建会办海疆事务,兼署船政大臣,然而书生意气,终究难以抵抗清廷积贫积弱的大势,马尾战败后,朝中大臣群起而攻之,张佩纶就此被革职充军,流放张家口,一去就是三年。
1888年,张佩纶戍边期满返回天津,再次投靠到李鸿章幕下,当时的张佩纶年过四十,他先后有两任夫人,都是病逝的,再加上仕途不济,昔日的名士风流早已不在,好在他遇上了李鸿章,李鸿章将他收入幕中,协办文书,掌握机要文件,入幕半个月后,张佩纶又有了奇遇。
李鸿章非常爱惜张佩纶的才华,正巧当时的张佩纶妻子在张佩纶被流配期间已经亡故,李鸿章便和自己的妻子商量以后,打算把自己22岁的小女儿李菊耦嫁给张佩纶为续弦。
李菊耦那时候刚好22岁,风华绝代一佳人,眉清目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自幼诗书相伴,李鸿章对她十分宠爱,李菊耦的母亲赵氏一直把李菊耦看做是掌上明珠,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嫁给年龄已经40岁的张佩纶,并且大骂李鸿章老糊涂。
然而李菊耦的见识非同一般,她相信自己的父亲不会看错人,于是欣然下嫁给张佩纶,张佩纶就这样从入幕之宾变成了东床快婿。
虽然李鸿章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张佩纶,或许是因为政治,此后张佩纶也得到了李鸿章的重用,辅佐政治改革,可是张佩纶终究在官场上大势已去,没有能东山再起,尽管如此,李鸿章依旧没有亏待自己的女儿和女婿,送给了女儿李菊耦殷实富足的嫁妆。
虽然李鸿章的女儿和张佩纶年龄相差很大,而且这桩婚姻还不是因为爱情而结合的,是因为政治利益而结合,但是婚后的李菊耦和张佩纶夫妻关系琴瑟和谐,在张佩纶的《涧中日记》里,也不断有关于夫妻两人举案齐眉的佳章片段,夫妻两人一起吟诗唱和,婚后李菊耦生下了一儿一女。
然而历史就像一场散去的戏,甲午战争爆发以后,北洋水师又遭败绩,大清国被迫签下屈辱的《马关条约》,李鸿章因此也成为了众人眼中的民族罪人,一下子门庭冷落,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落魄不达的悲哀中死去。
而女婿张佩纶面对岳父的死去,变得更加颓废,借酒浇愁,度过残生,1903年,张佩纶病逝于南京,终年55岁,他遗下一子一女,大儿子7岁,小女儿才2岁,男孩就是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女孩是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
丈夫去世后,李菊耦37岁就守寡,孤儿寡母,终日闭门教子,靠着当初父亲李鸿章陪嫁的嫁妆度日,1912年,李菊耦染上肺病,病逝上海,终年4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