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都会出现一些敢于直言的忠臣,商汤有比干,唐朝有魏征。但并不是每一个忠臣都有好下场,比干惨遭剜心而死,所以说良臣得遇明主。
在清朝也出现了一位大臣,这个人就是孙嘉淦,他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算是一个老臣子。孙嘉淦在当时是出了名的直肠子,遇到什么事,不管是谁,都敢说出来。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孙嘉淦考中进士,原本以为家境贫寒的他能担任好的职务,谁能想到他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等小官。据悉,这年进士大考时,刚好是康熙做大寿,当时的掌院院士觉得孙嘉淦长得太丑了,就特意安排了小官给他。
就这样,孙嘉淦身居六品长达十年之久,一直没得到升迁机会。后来雍正皇帝登基,这时候雍正性格喜怒无常,很多大臣不敢直言进谏,生怕丢了乌纱帽。
但是孙嘉淦却向雍正皇帝上了一个折子,建议雍正“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雍正看完孙嘉淦的奏折后,觉得里面有含沙射影的嫌疑,大为震怒。
雍正还对当时的翰林院掌院学士骂了一通,但是站在身旁的辅臣朱轼说:“孙嘉淦虽然狂妄,但我很佩服他的胆量。”随后,雍正沉默了一会,大笑说:“朕亦佩服他的胆量。”
雍正便召见孙嘉淦,还升任他为国子监司业。至此,孙嘉淦一路升迁,官至工部侍郎,兼任顺天府尹、国子监祭酒的职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驾崩,新皇帝乾隆登基。
乾隆登基没多久,孙嘉淦就担任吏部侍郎一职,十一月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仍兼任吏部侍郎。后来,孙嘉淦就升任吏部尚书,算是人生的大赢家了。
孙嘉淦作为一代能臣,他体察百姓疾苦,清洁廉明,是为官之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