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清朝一虎将,打了58年仗,身上却没有一处伤口,原因只有8个字

清朝一虎将,打了58年仗,身上却没有一处伤口,原因只有8个字

古代战场上,刀枪剑戟是主要作战装备,武将们冲锋陷阵搏命疆场,负伤挂彩是常有的事。《旧唐书》记载,唐朝大将秦叔宝晚年曾经自述:“我自年轻时就投身军旅,身经两百多场战事,屡次受重伤,流血数斛,到了老年岂能不病体衰残?”宋朝宦官秦翰,长期在军中任职,是北宋有名的猛将,《宋史》记载,他一生前后负伤多达四十九次。

因此,古代武将身上的疤痕,几乎可以作为判断其勇气和能力的标准之一。经常身先士卒舍命搏杀的武将,动不动光着脊梁挥舞大刀冲杀,受伤挂彩的频率和次数,也必然大大增加。而怯懦畏战的无能之辈,临阵之时保命为先,根本不敢轻易上阵,负伤的可能性自然要小得多。不过也有例外情况。清朝嘉庆、道光时期,有一员虎将,身经百战却毫发无伤。

此人就是清朝名将、陕甘总督杨遇春。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以勇悍善战闻名天下,这个杨遇春,虽然知名度不及常遇春,而其军事才能比起常遇春也不遑多让。杨遇春是四川崇州人,自幼习武,于乾隆四十四年,一十九岁时高中武举人,自此开始军旅生涯,到七十七岁病逝,整整打了五十八年仗,《清史稿》记载,“遇春结发从戎,大小数百战,皆陷阵冒矢石,未尝受毫发伤”。

因为杨遇春屡立大功,嘉庆皇帝多次接见他,有一次还专门问及此事,并为此称赞他是“福将”。身经数百战却没一处伤口,在冷兵器时代堪称奇迹。首先要说明的是,杨遇春并非是那种坐镇后方、运筹帷幄的儒将。他是武举出身,武艺高强弓马娴熟,是从把总、千总等底层武官,全凭着能力和战功,一步步升到陕甘总督、一等昭勇侯,完全是靠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功名。

《清史稿》记载了杨遇春的很多经典战例。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李文成聚众造反,盘踞滑县道口镇。杨遇春奉命带兵征剿。有一天他带领亲兵卫队八十个人侦察敌情,结果半路上遇见李文成所部上千人。面对众寡悬殊的危急局面,杨遇春毫无惧色,带着仅有的八十人向敌军发起冲锋。亲兵们一看主将如此威猛,个个勇气百倍,冲入敌阵纵横砍杀。

战斗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叛匪人数虽多,却拿杨遇春区区几十个人无可奈何,反而当场被杀死杀伤二百多人,眼看着杨遇春带着亲兵杀出重围,绝尘而去。杨遇春回营途中,清点人数,发现只剩下七十八个亲兵,少了两个。战场伤亡在所难免,对于别的武将而言,这根本不是个事儿。杨遇春却爱兵如子,视士卒如手足,立即拨马回头,重新带兵杀入敌阵,硬是把两个阵亡亲兵的尸首找到,抢了回来。杨遇春的悍勇程度可见一斑。

杨遇春如此勇猛,为何从不负伤?从上面这个战例可以看出,原因只有八个字:驭下有恩,得其死力。杨遇春上了战场凶悍如虎,对待手下亲兵和士卒,却多有仁慈关爱之心,手下将士对他感恩戴德,十分拥护。他一贯操守廉洁,从没有贪墨军饷等丑恶行径,每遇强敌,从不躲在后面发号施令,而是身临一线靠前指挥,与士卒们并肩奋战,生死与共。亲兵士卒战死沙场,杨遇春身为主将不顾生死也要把战友尸首抢回,士卒们对这样的主将十分爱戴,心甘情愿出死力为他卖命。

将士们的积极性一旦激发出来,效能是惊人的。士卒们效命疆场,多打胜仗,主将置身险境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而杨遇春身边的亲兵们,直接担负护卫主将之责,在杨遇春的感召下,更会舍死忘生保卫他的安危,作战时像一堵墙一样环绕在他周围,杨遇春身经百战却毫发无伤,也就是意料中事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杨遇春,常遇春,伤口,嘉庆,虎将,原因,毫发,士卒,武将,战场,观点评论,杨遇春,主将,常遇春,秦翰,李文成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杨遇春,常遇春,伤口,嘉庆,虎将,原因,毫发,士卒,武将,战场,观点评论,杨遇春,主将,常遇春,秦翰,李文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杨遇春,常遇春,伤口,嘉庆,虎将,原因,毫发,士卒,武将,战场,观点评论,杨遇春,主将,常遇春,秦翰,李文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