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年10月24日,94岁的苏麻喇姑去世,清宫廷为她举办了隆重的出殡仪式:成年皇子几乎都参加了仪式,由苏麻喇姑抚养长大的皇十二子胤祹在丧礼期间更是一直守护在灵前,坚持为逝者供饭和诵经。
甚至连正在外地的康熙都亲自降谕:将遗体保留14天,好让他能赶回宫中告别。
最后,康熙将苏麻喇姑以嫔妃之礼重葬,其灵柩与孝庄文皇后的放在一处。
苏麻喇姑只是侍奉孝庄文皇后的侍女,为什么能够受到清朝皇室成员这样的重视呢?
细说起来,这个侍女还真不简单。
一、自幼服侍孝庄
苏麻喇姑和孝庄文皇后一样,都来自蒙古科尔沁部。她出身于一个贫困的牧民家庭,很小就进入科尔沁贝勒府中做了侍女,她所服侍的就是贝勒的二女儿布木布泰,后来的孝庄文皇后。
1625年,13岁的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14岁的苏麻喇姑陪着她一起来到了盛京(今辽宁沈阳)。
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现在一起身处异地,苏麻喇姑对布木布泰起到的陪伴作用可能比皇太极还重要。对于布木布泰而言,苏麻喇姑不仅是侍女,同时她还是无话不谈的挚友,是随时可以为自己出谋划策的好姐妹。
身处皇宫,苏麻喇姑不仅表现出了对布木布泰的忠诚,同时,因为这里有着良好的教育条件,她还表现出了自己聪慧、善于学习的一面,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满语和汉语,能写一手漂亮的满文。
二、满清服饰设计师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为了能够通过不同的服饰区别不同的等级和身份,他决定厘清冠服诸制。
涉及到服饰的材料、颜色,甚至是图案,这些更接近“女红”性质的工作,那些平时擅长提笔写文、舞刀弄棒的文臣武将就有些无从下手。庄妃,也就是布木布泰了解到皇太极的这一难题之后,推荐由苏麻喇姑来做这件事。
皇太极正一筹莫展,听到庄妃的提议后,当即答应让苏麻喇姑先试试看。
事实证明,女人在服饰设计方面有着天生的优势,尤其是苏麻喇姑原本就是精于女红的巧手。她既熟悉自己本族的服饰,又对满族的服饰有详细的了解,平时也见识过汉人的服装,在对比了三种服饰的特点之后,她博取各家所长,亲手缝制,把自己设想的服饰都制作了出来。
服饰制作成功之后,皇太极看了非常满意,当即下旨采用,他还强调,“服制是立国之经”,君臣都要按照规定着装,告诫后世子孙要遵守祖制,不可以轻易变弃。
由苏麻喇姑设计的这套冠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做太大的改动。
三、孝庄的左膀右臂
1643年,皇太极驾崩,庄妃6岁的儿子福临即位,是位顺治。
顺治能够成功即位,并不是他自己有多么强大,而是当时强大的两方争执不下的结果: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势均力敌,都是即位的热门人选,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之下最后不得不做出妥协,妥协的结果就是让福临即位。
即位不容易,守位更难。顺治即位后,多尔衮担任摄政王,在把豪格弄进监牢之后,他对顺治的位子始终表现出十分的热忱,不惜使出各种手段试图削弱顺治母子的势力,其中就包括让年幼的顺治和母亲分开居住。
顺治年纪小,太后布木布泰虽然一直身居后宫,但是自从嫁给皇太极之后,多年的耳濡目染以及天生的聪敏,使她极富韬略和政治眼光,有她在顺治身边指点,顺治无疑能够成长更快。
但是多尔衮怎么能亲眼看着顺治成功做大,在他的管控下,顺治母子每个月只有一次见面机会。
这种情况下,太后非常需要一个机灵而又忠诚的人来担当她和顺治之间的信息传递者。
已经跟随太后二十余年的苏麻喇姑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从1643年顺治即位,到1650年多尔衮薨于古北口外,苏麻喇姑一直奔波于顺治和太后之间,把太后的指导意见、顺治的疑问等机密信息传递给对方,对稳定顺治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康熙的老师
1654年,顺治的皇三子玄烨出生,他的生母是佟佳氏,在后宫地位不太高的庶妃。
据《清史稿》记载,佟佳氏怀孕时去给太后请安,太后看到她的衣裾之上有像龙一样的光芒,太后当时就断定佟佳氏生的孩子是个有福气的。
有了这样的预判,玄烨出生以后,太后就十分重视,再加上佟佳氏当时只有15岁,17岁的顺治又不是太喜欢这位妃子,于是太后就派苏麻喇姑去照顾玄烨。
玄烨长大一些之后,后宫之中流行天花,虽然玄烨贵为皇子,但是他还是染上了这一致命瘟疫,被送到紫禁城外的福佑寺中去休养。
有清史学家说,天花对满人的致死率非常高,所以年幼的玄烨被送到寺庙之中,难保就没有被“放弃治疗”的意味。
好在他的身边还有苏麻喇姑照料,最后玄烨奇迹般地痊愈了。
痊愈后的玄烨迎来了他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机:他的父亲顺治病逝了,他被遗诏指定为继承人。
有的资料说玄烨之所以能够即位,是因为他已经出过天花。而在太后看来,她或许是想起了当初盘旋在玄烨母亲佟佳氏衣裾上的龙样光芒。
1661年,8岁的玄烨即位,是为康熙。
康熙坐上宝座,在他心里,苏麻喇姑始终是个很重要的人物,不仅因为病重之时她不离左右的照顾,还因为他成长过程中苏麻喇姑对他的教导,“赖其训迪,手教国书”,苏麻喇姑会蒙、满、汉三种语言,尤其擅长书写满文,幼年的康熙曾经跟随她学习识字和写字。
保姆、家庭教师,祖母的代言人,在康熙心里,苏麻喇姑兼职多种角色,她的重要程度或许已经超过了康熙的祖母。
五、教养皇子
1687年,75岁的太后,这时候应该称为太皇太后了,太皇太后布木布泰病逝,康熙为祖母上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
这一年,苏麻喇姑76岁了。当初,她陪孝庄文皇后一起入宫,之后和她朝夕相伴,共同度过了六十余年的时光,两个人虽然名为主仆,但是彼此之间的深情早就超过了亲生姐妹。
在苏麻喇姑的心里,孝庄文皇后就像天一样的存在。
孝庄文皇后逝去之后,苏麻喇姑悲痛之余,更无所寄托。
这时的康熙已经是成熟稳重的一国之君,他痛失祖母之余,仍然没有忘记关注苏麻喇姑,他了解到苏麻喇姑的状态之后,决定给她找件事做,以让她有所寄托。
于是他把自己的皇十二子,刚满一岁的胤祹交给苏麻喇姑抚养和教育。
把教养皇子的重任交给苏麻喇姑的时候,康熙一定想到了自己幼时苏麻喇姑曾经起到的教育作用,他对苏麻喇姑给自己的影响一定是肯定与赞赏的,所以现在才敢把儿子交到她手上。
苏麻喇姑的悲伤情绪终于得以缓解,一岁的皇子给她带来了活力与生机。
六、身后哀荣
苏麻喇姑在教育方面还是很成功的,不用说康熙受到了她的良好影响,就是由她抚养长大的这位十二阿哥胤祹,在康熙众多的皇子之中也是结局比较好的一位,他没有受到“九子夺嫡”的株连,在或者被杀、或者暴毙的众多兄弟中,他安稳地做事,安然地接受降职,或者是升职,一直活到了乾隆28年,成了众多兄弟中最长寿的一位。
要想安稳和长寿,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其实就是自己的心态,和环境的关系不是太大,苏麻喇姑显然把这一点灌输给了胤祹。
胤祹非常感念苏麻喇姑的悉心培养,1705年,94岁的苏麻喇姑逝去,按照惯例,作为皇子的胤祹根本不需要为苏麻喇姑做什么,但是胤祹主动提出:“姑妈自幼将我养育,我并未能报答即如此矣,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
在胤祹的心里,苏麻喇姑无疑是自己的亲人,是值得自己尊重的长辈。
七、性好佛法
据清代笔记《啸亭续录》记载,苏麻喇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
苏麻喇姑喜好礼佛,晚年时开始吃素。她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一年到头都不沐浴,只在除夕的时候才用少量的水洗一下,然后自己再把脏水喝掉,她把这样做当成自己的忏悔方式。
除了不沐浴的习惯之外,苏麻喇姑还有一个不同于常人的习惯,那就是终生不吃药,不管自己病重到什么程度,她都坚持不服用任何药物。这一点连康熙都知道得很清楚。
有的佛教信徒会一直穿着旧衣服,或者使用非常破旧的物品,认为这样可以“消业”,不知道苏麻喇姑的习惯是否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无论是与否,她都是一位内心有着坚定信仰的人。有信仰的人,始终会闪耀着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