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5年闰二月十八日,正在南巡途中的乾隆突然下旨,让额附福隆安马上遣送皇后那拉氏回京,沿途之上不准停留。同时,乾隆还严令,皇后回京之后只准在她的翊坤宫中“养病”,不准许她和任何人见面。
之后,乾隆收到宫中阿哥们的请安折子,在回复时,他告诉首领太监潘凤:“皇后疯了!”
事实的确如此吗?乾隆的这位继后那拉氏到底是生病了,还是真疯了呢?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一、潜邸的侧福晋
那拉氏出生于1718年,她的父亲是四品佐领讷尔布,满洲正黄旗人。
1734年春天,16岁的那拉氏被雍正指婚给当时的四皇子、宝亲王弘历,为侧福晋。
此时弘历的嫡福晋是已经入潜邸7年的富察氏,另外,他还有十余位福晋、侧福晋和格格,弘历最喜欢的是富察氏。
那拉氏嫁给弘历的第二年,雍正崩,弘历即位,是为乾隆。
乾隆即位之后,册封富察氏为皇后,册封那拉氏为娴妃。娴妃的位次仅次于皇后和高贵妃。
之后的十年时间里,娴妃恰如她的封号“娴”字:安和、恬静,与世无争。
乾隆看起来并没有对她表现出太多的喜爱或者厌恶,他给她尊贵的名号和悠闲的生活,但是并不像对富察氏那样,两个人情投意合,心意相连;也不像对高贵妃那样,始终极尽宠爱。
1745年,娴妃被晋封为娴贵妃,成为宫里最年轻的贵妃。乾隆给她的评语是:“娴妃那拉氏,性生婉顺,质赋柔嘉。”此时娴贵妃已经嫁给乾隆11年,虽然看上去极得乾隆和皇太后的喜爱,但是却一直一无所出。
二、荣升皇后
1748年3月,富察皇后去世,宫中一时无人主事,乾隆奉皇太后谕旨,晋封娴贵妃为皇贵妃,摄六宫事,赐予她接受“中宫笺表、颁诏天下”的尊荣,这尊荣之前只有皇后才能拥有;皇贵妃的宫中增加了三名宫女,人员配备标准也等同于皇后。
这个时期的乾隆和皇太后应该已经敲定了那拉氏为继后人选,“皇贵妃”不过是一个过渡的“考核”阶段。
随着那拉氏晋升为皇贵妃,她的娘家人官职也得到提升:此时她的父亲和兄弟已经去世,她的侄子讷苏肯被授予三等侍卫和乾清门行走,同时赐予油坊胡同的官房一处。
30岁的皇贵妃做事很得体,顺利度过了考核期,1750年,内廷的档案中已经将皇贵妃称为皇后,不过富察皇后27个月的丧期未满,还没有行册立之礼。
1750年七月初十,乾隆正式下诏册立皇贵妃那拉氏为皇后,并于八月初举行册立礼和庆贺礼。
乾隆厚待继后的家人,追封皇后的父亲为一等承恩公,母亲为一品公妻夫人,打破之前皇后外家不能袭封承恩公的惯例,允许皇后的侄子讷苏肯袭爵一等承恩侯。
此后,无论乾隆出巡祭祖,还是巡幸江南,皇后都会陪伴左右。
1752年,34岁的皇后为乾隆生下皇十二子永璂。之后的四年时间里,她又相继生下皇五女和皇十三子永璟,不过这一儿一女都在幼时夭折。
这一时期的那拉皇后不仅尊位荣宠,而且生儿育女,看起来很得乾隆欢心。
一直到乾隆的第四次南巡,这次南巡成为那拉皇后顺遂的转折点。
三、继后断发
1765年(乾隆三十年)正月,乾隆准备第四次南巡。
和之前的三次南巡一样,这次出巡的阵容十分庞大,除了皇太后、皇后、令贵妃、庆妃、容嫔等人同行以外,蒙古王公、地方督抚、大学士傅恒等人也陪同前往,浩浩荡荡一千多人的队伍从北京出发,直奔杭州。
出发之前,正月初八这一天,乾隆还特地提前赏赐皇后48岁生日的物品。旅途中,在皇后生日那天,乾隆还为她举行了庆祝仪式,邀请随行的王公大臣和大小官员一起赴宴饮乐,为此特地赏赐了沿途两省办差的兵丁两个月的钱粮。
看起来,两个人仍然是后来乾隆所描述的“承欢洽庆”的景象。
变故出现在杭州,这个既有美景又有美女的城市。
到达杭州的当天早上,乾隆和皇后一起共进早膳,直到此时帝后相处仍然是一派祥和。但是,这种祥和景象并没有持续到晚上,到晚膳时分,那拉皇后再没有在乾隆面前出现过,陪伴他进膳的,是令贵妃和庆妃、容嫔等人。
晚膳时,乾隆原本应该第一个给那拉氏赐菜,可是当时接受他第一个赐菜的是令贵妃。原本出现在记录档案上的皇后名字被纸糊住,上面换上了令贵妃的名字。
当天,乾隆就派福隆安遣送那拉皇后回宫,严令一路之上不准停留,回到京城之后,不准皇后见任何人。
关于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并没有正式的记载,乾隆对此讳莫如深,只是在收到阿哥们的请安折子回复时,他才简短地告诉首领太监潘凤:“皇后疯了!”
民间却有另外的说法:那拉皇后劝谏乾隆不要过度贪恋美色,乾隆不听,那拉皇后气愤至极,于是自行剪去头发。
古代夫妻结合称为结发,如果那拉皇后自行断发,应该有表达和乾隆断绝夫妻情分的意思。
如果真的只是夫妻,那拉氏断发,所表达的就只是自己的心灰意冷,对丈夫的恩断义绝。
但是她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她不仅是一个妻子,还是满清的皇后;乾隆也并不仅是她的丈夫,他还是宫中数十位女子的丈夫,他还是乾纲独断的君王,他富有天下,是主宰她富贵荣辱、身家性命的人。
尤其按照满人的惯例,皇后断发,如同对皇太后和皇帝的诅咒。
所以乾隆对那拉氏的断发行为十分恼怒,他下旨让人把那拉皇后送回京城,不允许她见任何人,并很快裁撤服侍她的宫女和太监,到最后只剩下两名宫女服侍。当时清宫之中,位分最低微的答应也就只有两名宫女服侍。
不仅如此,乾隆回到京城之后,还敕令收回之前册封那拉氏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时所赐的四份册宝。
虽然没有宣布废后,但是那拉皇后此时的处境与废后无异。
从高高在上的后宫之尊,突然沦落到这种地步,那拉氏的心情可想而知。她没有坚持多长时间,1766年8月19日,从杭州回来的一年半之后,那拉氏去世。
四、身后事
那拉氏去世的时候,乾隆正在木兰猎场狩猎,听到皇后崩逝的消息后,他没有任何悲痛,而是发了一道谕旨,其中说道:
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余,病势日剧,遂尔奄逝。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
把之前皇后的自行断发归结为“性忽改常”,犯下的罪过则是“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至于皇后的死,则是“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
至于那拉氏的丧仪,虽然乾隆命令按照皇贵妃的规格,但实际上,其丧礼规格远远低于皇贵妃的级别,为她穿孝的只有她的儿子十二阿哥和儿媳博尔济吉特氏。至于陵寝则根本没有,她只是被塞进了纯惠皇贵妃的地宫。
作为皇后,身后却被这样对待,丧礼过后,朝中大臣纷纷为皇后鸣不平,最后却都被乾隆予以严惩:妄议丧仪的监察御史李玉鸣被革职,带九条铁链发往伊犁;奏请为皇后补行颁诏的都察院候选吏员严譄被斩杀;要求乾隆为此事下罪己诏的锦县生员金从善被斩首。
为了平息来自朝中和民间的言论,乾隆承认皇后断发一事,但是自己对皇后一系列的惩罚绝不是因为皇后“色衰爱弛”,而是因为她“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意悍然不顾”,自己一直是委曲求全,“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
在册封那拉氏为娴妃的册文上,对那拉氏的评价是:
尔庶妃那拉氏、持躬淑慎,赋性安和,早着令仪,每恪恭而奉职,勤修内则,恒谦顺以居心。
说娴妃贤淑谨慎,性格安和,恭敬克己,尽是褒奖之词。
册封娴妃为娴贵妃的册文上,对她的评价是:
性生婉顺,质赋柔嘉,秉德罔愆,协珩璜之矩度,服勤有素,膺褕翟之光荣。
也是一个温婉柔顺的贤妃形象。
在册封为皇贵妃、乃至册立为皇后的册文上,更是写尽了那拉氏的各种优点。而这些赞美之词,虽然不免多有夸饰,但是和那拉氏十几年的言行必然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即使并非全貌,也不见得就都是虚饰之词。
反观乾隆在遣送那拉氏回京后的言辞,先是说“皇后疯了”,然后在谕旨中又说“性忽改常”,“比至杭州,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皇后完全是一个举止失常的疯妇人形象。
究竟是什么事会让这位一向温婉柔顺的贤德皇后突然变成了疯妇?其中的原因恐怕只有乾隆自己和少数在场的人才最清楚。
从当时朝廷官员的反应和民间的言论来看,乾隆的过错更大,不过人们为尊者讳,又畏惧他的严惩,没人敢说罢了。
想全方位了解乾隆?可以看看这本书,揭秘乾隆的政治、爱情与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