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的夏天,邓公因为调任工作的安排,从上海乘船南渡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之一的江西,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但前往江西的道路并不是特别顺利,邓公一边需要适应长途跋涉的水土变化,另一边还需要思考革命的对策,应对敌人的突然袭击,很是辛苦劳累。
但是这段道路因为有了一个人的陪伴好似不那么孤独了,这个人优秀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深深吸引了邓公。在共同应对敌人的过程中,两人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也是渐渐产生了感情的亲人。这个人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名字叫金维映,也是邓公的第二任妻子。
金维映是浙江岱山高亭人,她出生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纵然家庭收入不多,但是他们对这个小女儿依旧非常喜爱,省吃俭用只为了能让她有好一点儿的吃穿用度。
在金维映长大了一点后,家所在的镇子突然闹灾荒,他们一家子只能搬离镇子,在别处靠着做点小手艺挣些微薄的粮菜钱。
金维映在这时候就明白,身处危机一触即发的年代,每个普通百姓的生活都非常艰难,她想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努力为这个社会做贡献,她不希望其他人也跟她一样,每天都过着心惊胆战的生活,于是她决定努力挣钱的同时想办法提升自己。
等到她和家人的经济来源相对稳定下来以后,她就想办法进学校进行学习。她乐于求知的精神让她不断地学习先进知识,渐渐地,她就对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有了比较系统的想法。
光有想法是不够的,与此同时,金维映还积极付诸行动,参与了大大小小各种思想教育活动,不停地为学生、工人群体发声支援。
后来她去到上海学习打拼,在和众多共产党人的交际中,她了解到还有一种思想,叫做马克思主义。
在后续深入的了解中,她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先进性的思想,是值得将其作为终身信仰的思想,她决定运用这个思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帮助和挽救身处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在她和其他众多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在家乡建立了工会。一众人和人民一条心,积极给大家做帮扶工作,还传播了先进的思想。
在面对不公时,金维映引导受欺侮的人民进行反抗,保障了当地镇上人民的利益。在当地是没有人不知道金维映,没有人不爱戴她尊敬她。
在与敌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她被敌人追捕和拷打,却仍然坚定着一颗维护国家利益的爱国之心,完全没有把重要信息泄露半分;
被解救出狱后,金维映又投入到进步运动当中。年仅26岁的她,斗争的暴风雨没有将她的温良和善洗退,却洗净了她的双眸,平添了一分坚定的锐利。
后来她又辗转各地进行先进思想的宣传和革命工作。就在去江西瑞金的路上,她遇上了邓公。两人相谈甚欢,又在一起工作,金维映欣赏邓小平对社会发展事业的远见,邓小平也发觉到金维映是一位非常有思想且独立的女性。
在这样交往了一段时间后,两个人经过慎重考虑,发展成为夫妻关系。之后邓公担心自己的事业会对发展越来越好的妻子金维映造成影响,两个人不得不离婚,但是他们依旧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做贡献。
正是因为金维映极强的事业心和爱国心,很快她就因为工作成果突出而得到了中央的表扬,而后又参与到长征当中,不怕苦不怕累,在艰难的环境中,作为女性,和其他男性一样的生活着,从来不拖后腿不掉队,出着自己的一份力。
长征结束后,她是为数不多的女红军中走完长征全城的人之一。
长征后本就虚弱的她,在还没有完全恢复气力的时刻就再次投入到工作之中,没日没夜的工作让她再次累垮,组织后来就安排,她苏联去到研学修养。可是还没过多久,金维映就在德国法西斯对俄罗斯发动的战争的不幸牺牲。
虽然她早早地就离去了,但是她的精神却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后代。她在与李维汉结婚后生下了一个男孩名叫李铁映,虽然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没使劲按照看他,但是他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父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也立志成为父母这样的人。
最后他的确是完成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官至副国级,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金维映的早早牺牲的确遗憾,但她的这种经过磨练后的长征精神以及她坚定认真的工作状态深深影响了后面世世代代的人民。她的事迹值得被更多人看见,她的精神值得被更多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