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清西陵,半部帝王史。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城的西永宁山下,建于1730年至1915年,总面积800平方公里,建有14座陵寝,葬有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4位皇帝,以及皇后、王爷、阿哥等等共80人。是我国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
在整个清西陵当中,最有名的当属泰陵了,泰陵是雍正皇帝的陵墓,始建于1730年,是清西陵的首陵,也是清西陵当中规模最大,风水格局最为完整的陵寝。泰陵以一条2500米长的神道为中轴,由南向北错落有序排列着石牌坊、大红门、圣德神功碑亭、石像生等,单体建筑74座。虽历经三个多世纪,至今依然保存完整。
雍正皇帝,在位13年(1723年—1735年),通过各种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的皇帝,而且他非常勤勉,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雍正就没有康乾盛世。
在泰陵之中呢,埋葬的是雍正以及他的孝敬宪皇后和敦肃皇贵妃,从五孔桥开始,清西陵的旅程就正式开始了。
走过五孔桥我们顺着神道一直向前,就是泰陵的石牌坊,牌坊又叫牌楼,这里的牌坊是祭祀法事的起点,泰陵的石牌坊有三座,极为特殊,一般的帝陵都只有一座石牌坊,而在泰陵却有三个,他们大小相同,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的形式。在石牌坊后,就是大红门了。
这里曾是老版西游记,唐僧启程去取经与皇帝告别的取景地。所以当我们在实地游览的时候会觉得十分熟悉。继续向前走,很快我们就来到了圣德神功碑楼,这也是明朝以后,帝陵的标配。从名字我们也能听出来,这是专门为皇帝歌功颂德的建筑。在这个建筑里面记载了雍正这一生的所有功绩。
一边转泰陵,我一边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雍正要修建清西陵?而不是继续在清东陵选择陵址呢?
关于这个问题大致有三种说法:
一是有人说雍正是篡位,他不敢也没脸与他的父亲葬在一起。其实我们通过史料的记载,再加以分析会发现雍正的继位本就是名正言顺的。所以,这个说法并不能成立。
第二:有人说,雍正登基后曾在清东陵选择过陵址,后因风水和土质原因就放弃了,然后又选址到今天的河北易县,从而开辟了清西陵陵区。
最后一种说法呢,是说在清朝的时候,儿子不能与父亲葬在一起的,都是爷爷和孙子葬在一块,(道光一开始已经在东陵选好陵址了,但他皇后的陵寝漏水,所以就改到了西陵)。通过清东陵和清西陵内葬的皇帝,以及清西陵的风水等等因素,我们也能看出,后面两个说法是比较符合事实的。
走过石像生之后,神道就开始拐弯了,我们走在路上会看到身旁是一片巨大的松林,这是从西陵营建时就开始栽种的,到道光年间就已经有20多万株了,到近些年来不断补植,已经达到了40余万株,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松林,也是清西陵里一景,名为“西陵松海”。
穿过松海,我们就来到了泰陵的第二道门——龙凤门。龙凤门周身采用黄绿琉璃瓦,看上去气势不凡,非常精美。正面镶嵌着琉璃盘龙,背面则是鸳鸯荷花,意为帝后同穴,永远好合。
走过这里以后,就到了泰陵的宫殿区,也就是隆恩殿与宝顶的位置。隆恩殿是祭祀的主要场所,看上去十分霸气,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在屋内陈列的则是雍正皇帝生前所用之物。泰陵后寝院内有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等,在石五供祭台的北边,屹立着方城、明楼,这也是整个陵区最高的建筑物。
泰陵的宝顶很大,说明在雍正时期,国力还是较为强盛的,在宝顶之下则是雍正安息的地宫,雍正皇帝可以说是历史上饱受争议的一个皇帝,除了他继位的问题之外呢,他的死因也一直是后世所探讨的。
有一种说法很离奇,说雍正是被吕四娘所杀害,清朝实行的文字狱让很多人都失去了性命,吕四娘的家人就是因为文字狱而死,所以她一直处心积虑的要报仇。最终趁着皇帝选妃进入皇宫,把雍正的头颅割了下来。民间流传,在雍正下葬时,肩膀之上,是一个用纯金打造的头颅。
泰陵至今都没有被盗掘过,关于雍正身上的秘密和传言,或许只有等到泰陵被打开的那一天,才会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