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登基后,身边有一大批贤臣,为何清朝还是走向衰落?
平心而论,嘉庆不是个昏君更非暴君,他受过良好教育、生活简朴,对黎民百姓富有同情心,堪称仁君,但是他有个根本缺点——平庸保守,不思革新。
要说任用贤才,如果将贤才定义为“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知识渊博、作风清廉之人”的话,那么嘉庆肯定是做到了——他所重用的股肱之臣比如王杰、董诰、朱珪,皆系乾隆朝赫赫有名的大清官、大贤臣,个顶个的学富五车、德才兼备,其中朱珪还是嘉庆十分敬重的授业老恩师。
但问题在于嘉庆执政后(登基后的头4年仍由乾隆执掌大权)遭遇的“千古困局”不是光靠任命几个贤臣就能搞定的,这也就是清朝最终还是走向衰落的原因。
比如历代封建王朝普遍遭遇的传统农业社会发展“瓶颈”的问题,如果搁到现在看并非无解——只要推行社会经济改革,先从鼓励和发展工商业入手,特别是培养和壮大海商力量以促进对内开放与海外开拓,然后在条件成熟时完成由农耕文明向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
不过,放在嘉庆朝那个时代,要让其跳出“以农为本”的封建思想框架几无可能,特别是在内无动力、外无威胁(也是压力)的情况下就更难了。比如1816年英国使节阿美士德来到中国面见嘉庆皇帝要求通商、建立外交关系,却与23年前访华的马戛尔尼使团一样吃了“闭门羹”,而且也因为“下跪礼仪”问题被赶走。
而且,嘉庆的平庸保守最主要体现在他虽然施政手段比较“仁柔”,但对于推行利国利民的改革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却谨小慎微、惶恐不已。
嘉庆统治初期也搞过以惩治贪腐为主的所谓“新政”,最终毫无成效。大臣洪亮吉上呈了一道言辞激烈的奏折称清朝官员腐败比例高达90%,同样惹恼了嘉庆,认为前者在否定爱新觉罗家族的“英明正确伟大”,将之流放发配。
可想而知,如果从确保皇权永固和小集团利益不受损的角度出发,莫要说嘉庆,就是换成康熙、雍正、乾隆在位,也一样会强力打压一切敢于“污蔑大清功绩”的个人及其言行,历时长达140余年的文字狱不就是最典型的例证吗?